·科技界声音·

近空间相对稀薄的空气不仅可以提供升力,减缓气动阻力和热载荷,还可以提供推进系统氧化剂,为实现长时间、高效的高超声速飞行提供理想走廊,大幅度提升远程快速到达、时间敏感性目标快速响应,廉价可靠进入空间等人类空天飞行能力,将会给未来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孟松鹤
《中国科学报》[2017-01-23]

基础前沿研究具有长期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长期专注和坚持,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只有将科学家从四处找钱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相对稳定的支持,才能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使他们集中精力、安心致研。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汪克强
《人民日报》[2017-01-23]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智慧云制造是基于泛在网络,借助大制造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科学技术和制造应用领域技术深度融合,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手段,构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统一经营的智慧制造资源与能力的服务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动化学院院长 李伯虎

《中国科学报》[2017-01-19]

暴露在雾霾环境中的时间长短,对健康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短期暴露产生急性应激反应的风险评价结果,即单位浓度暴露水平下的剂量反应关系,去评价长期暴露带来的慢性健康损伤风险,会有高估风险的可能。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段晓丽

《科技日报》[2017-01-23]

中国开展南极科学考察30余年来,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能力和运输保障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随着在南极科考活动范围的扩大,中国应不断提升南极科学考察综合能力,与智利等相关国家积极合作,共同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平利用与保护南极环境等综合性课题。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科协主席、
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新华社[2017-01-21]

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当前,人脸识别技术的显著性进展有深度学习、三维人脸识别、超低分辨率人脸3个方面。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苏光大
科学网[2017-01-19]

任何一个领域或方向的做大、做强,首先必须要有人,未来这样一支基础研究队伍将支撑起中国近空间飞行器乃至整个空天飞行器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杜善义

《中国科学报》[2017-01-23]

不论是网络科学流言的治理还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仅靠科协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科技界、网民和媒体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互联网+科普”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刘小勘
《人民日报》[2017-01-26]

科普作为公共服务,服务链要重视末端、重视细节、重视衔接、重视公众满意度,越到最后越要坚持,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充分分析科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科普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服务、精确管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确把握公众科普需求,为科普个性化和精准服务提供支撑。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 王康友
《人民日报》[2017-01-26]

精准医疗有3大特点:个体化医疗、个体化医疗基础上的大数据、精准诊断。向前看,精准医疗越来越取决于基因组测序这样的科学进步。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副主任 高福

科学网[2017-01-25]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杂交水稻因具备远缘杂交优势,利用世界各地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杂交更容易在产量上取得突破。杂交培育出的品种优势或更强,增产潜力更大,抗病性更理想,更适合产业化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袁隆平

《中国科学报》[2017-01-25]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产能过剩、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不高、企业违规骗补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加强产能调控,组织行业发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图并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专项督察,严厉打击骗补行为等措施,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秩序得到了进一步规范。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
科学网[2017-01-24]

青年拔尖科学家思维活跃、热情高、活力强,是创新的生力军,应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挑战世界科学难题、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在科学前沿研究实践中磨练成长;中年拔尖科学家已具备良好科研实力,需要在他们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支持其在前期科研工作基础上厚积薄发,产出重大原创成果;对于顶尖科学家,应支持他们充分发挥把握学术方向准、解决重大关键科学问题能力强、善于组织团队协同攻关的优势,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产出重大原创成果。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
局长 高鸿钧

《人民日报》[2017-01-23]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