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李淼,一个有趣的另类科学家

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

李淼是谁?

李淼是一位科学家。1962 年出生,16 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天体物理专业。之后的人生按照科学家的进阶轨迹,一路开挂。1988 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89 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 年起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 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 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并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李淼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是同行,研究方向都是宇宙学和超弦理论。2004 年,他发表了《一个全息暗能量的量模型》,这是他自认为写得最好的研究文章,“因为它,全世界同行都知道我。”他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工程入选者。获《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魅力人物奖”。2013 年9 月,李淼从北京南下,组建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并任院长。目前,中山大学在天体物理学上的一大任务,就是“天琴计划”——中国引力波探测研究计划。

李淼是一位科普作家。在国外,科普被认为是科学家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纽约时报》上只刊登知名科学家写的科普文章,这也被视为一种荣誉。但在国内,科学家大多是一心做学问很少关注科普。作为理论物理学家,他最初也是每天忙于读书、搞研究、写论文。转折出现在2001 年,李淼开始在网上写文章,把科学、历史以及八卦糅合在一起,写了一系列的“弦论小史”,后来结集为《超弦史话》出版。他的科普专栏“惯性参照系”写了近7 年,约80 篇文章,很多都被编入后来的《越弱越暗越美丽》,其中传播最广的一篇是他从“林黛玉的病态美”谈起,引出“引力是世界上最弱的力”,使人耳目一新。他对科普的兴趣越来越浓,把科普玩得如鱼得水。他说自己做科普,没有那种高尚无比的使命感,就是好玩。他的《〈三体〉中的物理学》广受好评。他对科普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2010 年前,他认为科普文章的写作要遵循严谨、通俗、有趣的要素,但是现在他认为这个顺序应该颠倒一下——有趣应该排在第一、通俗第二、严谨第三。因为人们喜欢有趣的事情,这是天性。在他看来,国内的科普氛围在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普是有意义的,是刚需。因为不断有人邀请我写文章作演讲。公众关注度高了,科普才有市场,才有利益,像科普文章的稿费就比以前多多了。”2015 年12 月30 日,李淼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中国科协颁发的“2015 年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小金人,该奖对李淼的评语是,“李淼可能是写诗的人当中物理学得最好的。他在网络上拥有几十万的粉丝,从‘闲谈物理’博客到微博再到专栏文章,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科学道理,用生动有趣的口吻谈论冷僻的学术名词,他让公众看到了物理学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为科学代言。”2016 年是李淼的科普转型年。《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即将付印,4 年前写的科幻小故事也有选集出版,《果壳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正在预售。“科学饱含真正的美,但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能欣赏到。科普就是用公众可以接受的办法,尽量把这种美介绍给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李淼说,今后、退休前的努力方向就是科普。

李淼是一个知识“网红”。他有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付费语音问答平台上他回复网友各种各样的提问,在腾讯网站他有自己的直播,博雅小学堂也有他的身影。付费音频节目《淼叔开脑洞》也已上线。马云、徐小平等商界大咖都在找他学天体物理学,《三体》作者刘慈欣、演员黄磊倾力推荐他的节目。他在任何场合都能侃侃而谈,所有时髦的知识分享形式他都参与。他穿衣有范儿,无论是西装的庄重、衬衣的洒脱、皮衣的帅气,都撑得起来,号称“中国天体物理穿衣第一人”。他的颜值一直“在线”,最近几年开始健身,经常跑步、举哑铃、俯卧撑,体重从“9”字头减到了“7”字头。靠着才华、颜值和品位,他成了知识青年们追逐的男神和“网红”。在中山大学,李淼开设的《人与宇宙的物理学》《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等课程广受好评,中大学生称他为“中大都敏俊(某知名韩剧男主角)”,走到哪都有人求合影要签名。还有学生写,“三水叔叔(对李淼的昵称)的笑容绝对够得上暖男的标准,让人如沐春风。”他在网上也有很多追随者,仅新浪微博的粉丝就有32 万多。

但我更愿意把李淼定义为“一个有趣的人”,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他喜欢写诗,曾在博客里写,“上天待我不薄,在让我有了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业之后,让我有了一个安心的去处,这就是诗歌以及一切与诗歌有关联的世界。在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呼吸,睡去和醒来,和在物质世界一样。甚至,我飞得更高,远远高于一万米,高于大气层,高出地球,也高出太阳系和银河系……”他爱喝咖啡,把中山大学天文和空间科学研究院的休息室布置得像间咖啡屋,文艺范儿十足。他想穿上皮衣骑摩托车兜风——你很难把一个科学家与一位机车男联系起来。他曾经把自己的唾液寄到深圳的某家基因公司,去做基因鉴定。得出的鉴定结果是:他身上的基因非常复杂,其中超过50%是北方汉族人血统,29%是苗族血统。他喜欢美食,喜欢美女,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他似乎永远年轻,永远奔跑,永远跨界。

“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这是他特别喜欢的德国诗人黑塞的几句话。这就是李淼,一个科学界的异类,一直行走在寻找自我的路上。

文/李英

作者简介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