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跟跑”和“并行”较多,“领跑”较少。我国SCI数据库科技论文数、年专利申请数位居世界前列,但与世界强国相比,在重大科学发现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源头创新上远远不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徐旭东 《人民日报》[2016-10-27]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为高原特有动植物提供了广袤的栖息地,其生态功能对保障我国乃至东南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张亚平
科学网 [2016-10-26]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人工智能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也是最伟大的梦想之一,将是未来30年对人类发展影响最大的技术革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经历了2次高潮和低谷,20世纪人工智能领域在实现其“宏伟目标”上的完全失败,曾导致人工智能研究进入“冬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自动化学会 理事长 郑南宁
《中国科学报》[2016-10-26]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16年秋冬季,我国北方预计会出现南风多、逆温时间长、静稳天气多等特点,这些气候特征都非常不利于空气扩散,容易造成污染积聚。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自发
《中国青年报》[2016-10-25]
中国在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做的很好,中国材料产业近年来进步很快,已经占GDP 22%。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上,材料产业还有自己的弱项,基础产业做的比较快,但是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还有很多短板,很多材料产品实例做的出来,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很难复制,性能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出问题,这些还都是存在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吉林大学校长、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 李元元
中国新闻网 [2016-10-22]
图片来源: 科学网
智能驾驶对汽车而言不是灾难,而是福音,更不是对它的简单颠覆。智能车可望成为互联网之后的新型智能设备,轮式机器人产业将迎来井喷期。总之,专车司机的行业会逐渐消失,私人轿车的时代渐行渐远,智能车产业化必然兴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院长 李德毅
科学网 [2016-10-26]
以前工业制造企业本身是闭环公司,和信息世界不相关;信息世界可能碰到黑客、病毒,但这些和工业制造无关。但现在把这2个网连接在一起,在信息世界碰到的安全问题,它都会碰到。因此,必须在公共系统里采用纵深防御的安全理念。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东师范大学
教授 何积丰
中国新闻网 [2016-10-22]
高污染的大型机动车肯定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本地其他排放源也不容忽视,如小汽车、化石燃料燃烧,道路扬尘、餐饮业烧烤摊、加油站排放等,下一步的治霾工作必须进入精细减排。
——国家发展和改委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研究员 姜克隽
《中国科学报》[2016-10-19]
当前中国信息化进程和世界完全同步,在移动互联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技术、基于生物特征的安全技术、抗量子计算的安全技术等领域孕育着新的有重大内涵的突破,其应用背景和学科价值都很明显。因此,国内科研者应多关注国家需求,面向实际应用开展研究,为国家的网络安全服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解放军保密
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研究员 郑建华
《中国科学报》[2016-10-19]
医学科技是提高人口健康水平的关键要素,也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当前,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医学科技不断发展,催生出了转化医学、系统医学、精准医学、个体化医疗、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的医学思想和理念,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已成为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长 曹雪涛
《人民日报》[2016-10-30]
目前中国森林生产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亟须通过科技提高森林资源质量。要提高森林质量、维护木材安全,必须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创新林木定向培育与高效利用技术,构建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培育技术体系,尽快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经营水平。特别是要攻克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等技术瓶颈,开发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的关键技术,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守攻
《光明日报》[2016-10-26]
《巴黎协定》向全世界释放了低碳经济的信号,促使世界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但发展过程中的气候治理并没有固定模式,还需要各国不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
——国家应对气侯变化战略研究和 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李俊峰
《科技日报》 [2016-10-20]
气候治理问题作为非传统安全领域议题,如今与传统安全问题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甚至会对传统安全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副院长 王毅
《科技日报》[2016-10-20]
(编辑 祝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