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生命之未来: 绝境重生

[美] 爱德华·威尔逊 著, 杨玉龄 译。
中信出版社, 2016年5月第1版,
定价: 39: 00元。

《生命的未来(The Future of Life)》是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以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与极大敬意”著就的科普名作。2002年甫经出版便赢得赞誉一片,被评为《Discover》杂志年度好书、网站编辑评鉴年度好书、英国年度具影响力的科普著作,《Nature》杂志辟专栏对其进行推荐。中信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发行了由台湾科学作家、翻译家杨玉龄翻译的版本,该版获第二届吴大猷科普著作奖金签奖。

爱德华·威尔逊1929年生于美国,1955年获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196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6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25位美国人之一。威尔逊以杰出的科学成就,获得过全世界最高的环境生物学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等世界级科学大奖。由其创建的全新学科“社会生物学”引发美国学界与民众的大讨论,“生物多样性”概念风靡全球成为影响世界的环保理念。著有《社会生物学》《缤纷的生命》等多部作品,并以《论人性》(1979)和《蚂蚁》(1991)两度获得普利策奖,作为我们当代最富智慧的博物学家,《自然》杂志评价他“既是一位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又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生命的未来》一书以作者本人丰富详实的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展开。从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蓝鲸到麦克默多干谷中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嗜绝生物,从美国南部海岸平原的象牙喙啄木鸟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从大型生物到微观细菌,书中娓娓道来各色各样新奇有趣的生物,然而本书却并非一本生物图鉴,紧随诗意描画而来的是“一百心跳俱乐部(由存活个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动物组成,因为它们距离全球灭绝只有100下心跳。)”上岌岌可危的濒危物种名单,是极力为自己辩白的“地球杀手”冷漠无情的杀戮纪实,是本书腰封页上令人压抑的诘问: “物种正在灭绝,自然日益消亡,我们要给未来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

全书从“给梭罗的一封信”开始,在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素未谋面的“亨利”(梭罗教名)的敬意之外,作者讲述了生物学一个世纪以来的最新进展,这也是两代最杰出的博物学家,从瓦尔登湖畔的梭罗到莱克星敦的威尔逊,从关注植物、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大型生物开始,到着迷蚂蚁、狼蛛等小型生物,一直到发现细菌,生命存在的形式及生存的范围超乎人类的想象,当我们深入地表,深入岩层,缤纷绚烂的生命随处可见,两位相隔百年之遥的大师,通过不断探索,前后接力共同为我们描画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生命图谱。

随后作者从“生物多样性”角度,以通俗的语言和形象的例子描述了生存在地球各个角落里,包括那些人类难以企及的“绝境”中的生命(甚至大胆推想外太空中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它们的种类据保守统计至少有1000多万,但目前已发现并被正式命名的物种大约只有150~180多万,我们对地球、对生命的探索才刚开始,“不幸的是,太多太多的生命,在没有被我们完全了解甚至认识之前,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人类,上帝的宠儿,“一旦踏足伊甸园,就把那变成了一座屠宰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对生存消费资料的大量需求以及漠视环境的行为造成地球的不堪重负,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成为摆在人类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瓶颈”中,作者虚拟了经济学家与环境论者的辩论,并以中国的农业危机为例,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以真实数据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作者甚至大声疾呼“ :人类并不是像天使般降临凡间,人类也不是殖民地球的外星人,我们是历经了百万年,从地球上进化出来的诸多物种之一,以一个生物奇迹的身份和其他物种相连。被我们如此粗心鲁莽对待的地球,是我们的摇篮和育婴房,是我们的学校,而且也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60亿人口,已经逼近大自然的承受极限,100亿人口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地球生态指数一再告急,自然以各种方式提醒着人类。夏威夷岛本土生态圈的毁灭,神秘而害羞的苏门答腊犀牛,以及那只“生于公元前150万年,卒于1996年1月”名叫“塔基”的蜗牛,还有那些在悄无声息中走向终点,以及众多人类尚未发现其存在就已经灭绝了的物种……,人类“地球杀手”这一称号当之无愧,在市场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双重管制下,人类如果一意孤行,“蓝鲸”灭绝后,下一个轮到的就是人类自己。

在为人类的自私和愚蠢深感担忧的同时,作者并没有跳出来声嘶力竭地呐喊环保主义,反而是开始跟读者算起一笔账,造林比造蓄水池更经济,基因工程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解决食物短缺问题,中医药方居然是个宝库,对未知物种的探索往往带来意想不到却意义重大的成果,营造健康良性的生态环境原来并非一件亏本买卖,我们骨子里的“亲生命性”源于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生物原来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生物圈就是一个整体,其他生物是身体,人类是大脑,我们在自然界的角色就是负责思考生命的创造,并进一步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算清楚了经济账,又弄明白了人类所应承担的角色,接下来该怎么做,威尔逊相信读者们已经心中有数。

人类就像希腊神话中神秘的巨人安泰,借由与他的母亲盖亚(大地女神)的接触来吸取力量,以应对挑战并打败敌人。《生命的未来》中尽管讲述了一个又一个骤然陨落的美丽生物的故事,威尔逊对生命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 “我深信我们会做出明智的抉择。一个能拟想到上帝而且向往太空殖民的地球文明,一定也想得出办法来保护这个星球的完整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缤纷生命。”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未来一定并不孤独。

文/王玥
作者简介  中国科普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博士后。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