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置身杏林的业界翘楚  硕果累累的创新先锋

笔者与李兆申教授可以称得上情同手足。初识李兆申,他憨厚的外表给我的印象似乎是一位性格简单粗犷的北方汉子,但真正走进他的情感空间,深感他是一位胸怀大爱的医学名家。经过30年的惺惺相惜,我越发觉得他拥有常人鲜见的无尽爱心。他不仅是一位誉满杏林的医者,更是一位不安现状并勇攀医学高峰的创新先锋。正如他的恩师许国铭所言:李兆申是个很有责任感,不安于现状,认准了目标就执著追求的人。

立足临床的科研典范

李兆申是我国著名的消化内镜和胰腺病学专家。1956年生于河北宁晋,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任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胰腺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委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委会候任主委、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专家组组长,《中华胰腺病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Gastroenter⁃ ology》总编,欧洲《Endoscopy Interna⁃ tional Open》共同主编。曾任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他从事消化内镜和胰腺病临床研究近40年,针对国家重大临床需求,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其主要研究成果为: 1)在消化内镜临床转化研究领域:主持我国胃肠病内镜临床流行病学系列研究;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胶囊内镜及遥控胶囊胃镜机器人系统;创建10余项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研发出20余种新的器械;首次牵头完成全国消化内镜普查,制定内镜质控标准并建立人才培训体系。2)在胰腺病的基础和临床创新研究领域:建立胰腺癌多种早期诊断新方法和晚期微创治疗新技术;明确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发现其重要发病机制,创建了综合救治新模式;明确我国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创建了微创治疗的新体系。同时主编《上消化道内镜学》《现代胰腺病学》等专著38部,以第1或通信作者发表被SCI收录论文220篇,研究内容被40余部国际指南引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以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李兆申(前排左 3)在进行内镜教学

扎根军营显鸿鹄之志

作为一名军校的毕业生,情系百姓、服务官兵是他踏入杏林之初就立下的鸿鹄之志。从军近40年,李兆申始终扎根临床一线,把他对患者和官兵无私的爱心,融入自己的本职岗位中。他先后到全国各地巡回作专题报告200余场次,深入社区进行卫生宣教和义诊100余次,赴部队卫生宣教几十次,服务群众和部队官兵10万余人次,被评为原总后勤部及军委训练管理部优秀党员。

作为军事医学专家,他积极履行“姓军为战”的使命,主动按照确保打赢和部队急需的要求,着力加强消化学科的军事特色建设,长期致力东南沿海环境特点下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医疗问题研究,研究设计的《基于GIS野战内科流行病学和卫生资源信息系统》已装备部队,在军内首次构建了覆盖东南沿海三省的野战内科及流行病学卫生资源信息资料库;建立我军军事应激疾病防治培训体系,建成第一个东南沿海基层官兵心理研训基地和首个战地救护模拟训练室;主持研发的《心理训练手册》已装备一线部队,大大提高了官兵对现代战争的承载能力。其领衔的《东南沿海战区野战内科学相关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12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给在科学研究和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兆申教授记一等功。获此殊荣后,他仍一如既往地忙碌在科研和医疗的第一线。

心系病患的创新先锋

作为一位医术精湛的内科学大家,李兆申不仅极具外科医生心灵手巧的潜质,而且富有理工科学者的创新思维。他紧密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矢志不渝地研发创新性器械和药物,以弥补临床检测和诊疗之需。他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内镜下检测胃黏膜血流量的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在国内首次用综合法制成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为创制国产新药奠定了基础。针对胃镜消毒存在的巨大缺陷,他在国内首创了三槽流水式胃镜洗消槽,彻底弥补了原有的缺陷,新产品已在全国广泛使用。近年来,李兆申作为主要设计人发明的6项专利已完成转让并付诸实施:包括用于消化内镜的供气装置,K-ras基因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可承载微型放射性粒子源的管道支架,胶囊内镜食管检查辅助器的外套管,软式内窥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新的碎石装置。经过多年努力,他不仅打造出全国一流的消化内科创新团队,确立了军队消化内镜诊断介入治疗在国内的龙头地位,而且在国际上首创5项内镜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消化内镜诊治新技术30余项。创造了内镜诊治年龄最小(出生12小时婴儿)和内镜取出异物最多2项世界纪录。作为一位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他学风端正,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总后科技金星、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首届中国医师奖等重要奖项。

胸怀大爱的业界翘楚

作为一名师长,李兆申常对学生们说: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学的本质就是给病人一个美丽、完整的人生。”作为一名军医,心系病患、真心付出是李兆申一直遵循的职业操守。他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官兵带去福音和努力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上。从医近40年,他始终默默奉献在医疗工作第一线,用恪守的工匠精神和娴熟高超的医疗技艺,模范践行着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1997年,他领衔完成了上海地区1300万常住人口胃食管反流病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填补了国人无此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白。该课题为国家节约医疗费用5000余万元,直接经济收益3000余万元,其成果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作为一名军人,每当祖国需要之时,他总是临危受命,冲锋在前并出色完成任务。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灾害,他毅然放弃参加世界胃肠病大会的机会,带队奔赴抗洪第一线。在灾区的20多个日夜里,他们冒着高温酷暑,背着30多kg的医疗器具,走遍了长达10 km大堤上的1000多个帐篷,为灾民治病8525例次,卫生宣教近万人次,并与战友们一起捐款,为当地灾民兴建了20多个规范化厕所,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奖掖后进建一流团队

先哲曾言:群众的成功就是成就自己,而领导的成功是要造就一支团队。李兆申自1999年担任科室主任至今,一直奉行学为师表、行为人梯,精心培育自己的学术团队,使得消化内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室,一跃成为消化研究领域的“国家队”成员,在置身沃土中喜迎春暖花开,实现了质的飞跃。回首成功经历,他常说,今日的成就无不凝聚着历代前辈的心血与汗水,所有成绩的取得并非我个人单打独斗之功,而是科室全体同仁和衷共济、勠力同心的结晶。回眸学科成长的历程,他极力注重青年人才的培育,最引以自豪之处就是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学科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有为的科技英才。他认为:一个临床科室的领导,不能一味强调个人拥有全面技术。不敢将技术放手的领导,就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李兆申在高起点确定学科发展方向的同时,还精心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亚学科人才”群。他对“亚学科人才”的定位是:消化内科医生,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内科医生,然后必须在消化内科领域选准和掌握一到两门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并尽量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里手。近年来,他不遗余力地为同事和学生们创造条件,通过搭建成就事业的大舞台,真正做到人用其才,才尽其用。如今,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已经拥有博士和硕士逾百名,其中2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成为一个英才济济、人才辈出的地方。他们不仅跻身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还荣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创新团队,一个优秀的科技人才群体已经崛起。

创办期刊以授业解惑

长海医院消化科历来就有重视学术期刊的传统,李兆申的恩师许国铭作为《中华消化杂志》的总编辑曾荣获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贡献总编奖”。作为许教授的接班人,李兆申对办刊情有独钟,对期刊呵护有加,他也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罕见的一人荣任2种期刊总编者。他自2008年4月至今担任《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总编辑,该刊是我国消化内镜专业的权威学术期刊。在他主政期间,期刊在及时报道本专业最新进展的同时,尤其重视期刊的导向作用,并大力推广规范化的研究和操作技巧,共牵头制订或权威发布24部我国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消化内镜的规范化操作和技术更新。李兆申创办并任总编的《中华胰腺病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报道胰腺病学研究的学术期刊,在其担任总编期间,共牵头制订8部我国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连续承办7届上海国际胰腺病学术大会,有力地推动我国胰腺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为我国胰腺病多学科诊疗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为了更好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让中国的研究成果更快地走向世界,李兆申创办了我国消化病介入领域惟一的英文期刊《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Gas⁃ troenterology》并任总编。由于他们团队的鼎力支持并与各方的通力合作,2011年创办的新刊已被全球医学领域最权威的Pubmed数据库收录。

功不唐捐获硕果累累

作为学科发展的舵主,李兆申不仅是一个对技术追求卓越的专家,更是一名韬略在胸、统领学科发展的医学帅才。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长海医院消化团队的付出终于获得丰厚回报。2000年,成立了第二军医大学胰腺疾病研究所。2001年,跻身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全军重点实验室行列;全军消化内科中心在此揭牌;成功创办了国内第1本胰腺病学专业杂志―― 《中华胰腺病杂志》。2004年,首批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在该科落户;主办首届上海国际胰腺病学术大会。2005年,主办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大会。2006年,成为亚太消化内镜学会培训中心。2010年,建成亚太地区最先进的内镜诊疗中心并承办国际超声内镜大会。2013年,承办国际消化学界“奥林匹克大会” ——世界胃肠病大会。2014年,跻身3家国家消化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时至今日,由李兆申一手创建的内镜中心也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高级内镜诊疗例数最多的国际一流中心。为包括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内培养进修生数千名,成为我国内镜学人才培养名副其实的“黄埔军校”。作为第一完成人,李兆申引以为豪的是,他们的教学研究成果“消化内镜专业人才在职培训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实至名归地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年近花甲仍壮心不已

近年来,长海医院消化科这个以临床医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以骄人的科研成果获得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兆申在其中4项为第一完成人,一项为第二完成人。他们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重大胰腺疾病诊疗体系创新及关键技术的应用,东南沿海战区野战内科学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幽门螺杆菌关键致病因子Ca⁃ gA、 Vac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胃和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消化道智能胶囊内镜系统的研制与临床应用。尤其是作为项目主持人和主要完成人,李兆申带领的团队研制成功了我国首个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胶囊内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改变体位、分段调频提高检查成功率的新方法,其性能超越国外同类技术,已经在62个国家逾千余家医院应用,获得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基于他在学术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杰出贡献,李兆申于2013年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尽管已年近花甲,但他仍精神饱满且恪尽职守地在履行着作为科室主任和拥有18个军内外学术“头衔”的职责。时至今日,烈士暮年但壮心未酬的李兆申,依然不忘初心,始终攀登在通往医学之巅的道路上。

文/游苏宁

作者简介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编审。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