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件·
NgAgo实验结果引质疑
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尚需检验

2016年7月29日,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多位科学家公开表示,无法重复NgAgo系统的基因组编辑结果。早在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NgAgo DNA单链引导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论文,NgAgo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工具,甚至有人提出其有潜力取代目前的CRISPR,成为第4代基因编辑技术。如同当初论文发表时那样,如今对NgAgo实验结果的质疑,也引起了中外科学界同样的关注。

质疑声浪迭起  韩春雨本人回应

NgAgo全称是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根据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文章,他们利用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的Argonaute实现了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并发现NgAgo作为一种DNA介导的核酸内切酶,适合在人体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不同于CRISPR-Cas9通过RNA寻找替换序列,NgAgo通过DNA作为介导寻找替换目标。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Gaetan Burgio在一篇发表在社交网站Twitter上的文章中提出,在多次尝试、试验3个不同的细胞后,没有发现严格意义上证明NgAgo能够进行基因编辑的证据。而在此之前,Gaetan Burgio曾凭间接证据宣称重复韩春雨的结果,并且非常高效。不过当时他也表示,这只是一个间接证据,最终的结论还须等待基因测序的直接结果。此次他否认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复实验时得出的结论,这一举动,将众人对NgAgo质疑的声浪推向顶峰。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凌懿在接受《科技导报》采访时提到,在国内同行中,他还没有听到谁能重复这个实验。他说:“总体来看,暂且不说韩春雨团队发表论文中的数据真假与否,我觉得NgAgo技术并不可靠。”他随后表示,一项新的技术,不只是在开始的时候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关键是其在拓展的领域或者新兴领域的应用上,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广,这对技术的可靠性与可重复性要求非常高。对于韩春雨的论文中有可能隐去一些技巧性很强的关键步骤,而导致其他人无法重复的说法,陈凌懿认为“:不同于申请专利,公开发表的文章就应该把需要的信息公布出来,这是发表的基本要求,不存在保密的问题。像CRISPR技术一样,因为其可靠性与可重复性,别人很快就能重复出来,而不是说只有自己的实验室能够做出来,否则,这样的技术是没法推广的,当然也会引起质疑的声音。”

面对质疑,韩春雨公开对媒体表示,他自己对能重复实验结果充满信心。但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收到《自然》杂志社要求其公布数据的通知。如果需要,他会在杂志社专家组的监督指导下,把实验重做一遍。同时,他会等待重复性实验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此之前他无意跟任何人论战。

为进一步验证  科研人员期待更多实验数据公布

7月30日,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原主席Lluis Montoliu向协会会员发信称,NgAgo在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中不起作用,建议停止验证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的实验,不要再浪费时间、金钱和人员。针对该技术调查表明,140个回复中,只有1个回答有效,73个回答无效,63个在验证。

在此之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仇子龙被传出重复实验成功,但是仇子龙本人也公开表示,其实验结果与韩春雨论文中的结果相差很远,希望韩春雨可以提供可重复文章中实验结果的NgAgo。

仇子龙采用自己设计的针对人源的kras和p53这两个突变可能性很大的癌基因进行实验,观察到在293细胞中有不正常的染色体数目及许多不明的基因突变,但是频率不高,低于5%,而同批比较的cas9切割效率为20%。对此,有研究人员认为,仇子龙看到的可能是293细胞自身带有的突变而非NgAgo切割基因组产生的突变,因而应该对这一结论持谨慎态度。记者就此事致电仇子龙,他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在科学的道路上,从来不乏争论的声音。在质疑声中,也有部分学者选择支持韩春雨,建议大家耐心等待,不要急于声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许培杨就认为韩春雨应该集中精力继续研究,不要理会谣言,让时间证明一切。与此同时,更多的研究者在热切盼望韩春雨可以公布所有实验细节或参数,公开接受科学共同体的审核,虽然争议会有,但是相信科学总是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陈凌懿建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解决疑惑:第一,请质疑者跟韩春雨同时做这个实验,他们团队需要在别人的监督下做出来。第二,有其他独立的实验室能够重复做出NgAgo实验结果,如果只是韩春雨自己的实验室可以重复,恐怕还是难以消除别人的疑虑。

也有学者指出,要想真正解决争端,提供确凿结论,还是要按照国际学术规范,即由刊发杂志《自然·生物技术》的工作人员会同学术同行组成评审小组,来鉴定该研究结论是否成立。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假如能够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来解决此次围绕着韩春雨研究的争端,将是中国科研工作者近距离参加、学习和观摩的一次绝佳机会。截至发稿,《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发表声明,称将按照既定流程调查此事。

真理越辩越明,质疑不等于反对。在这些争论中,最重要的未必是哪一方的结论正确,而是要在提出质疑和假设时,保持科学的态度和思维。而NgAgo究竟是科学新宠,还是美丽的错误,科学和时间终究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文/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