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让科学与传播同行

王康友主编,《科学·平行》(2016)。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年3月第1版,
定价:68.00元。
科学传播首先要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虽然说“知识就是力量”,并且这种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科学并不是天然地受到普通公众的喜欢,同时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有余而信任不足,特别是体制性信任欠缺,这便会导致科学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因为公众科学知识的多寡和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之间并非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相反,信任在公众理解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倾向于从信任的渠道和信任的专家那里获取科技信息。另外一方面,对于大众媒体来说,和其他话题相比,科学议题也不必然会受到更高的重视,因为“科学记者并没有把教育公众视为他们的责任”,“他们既不会忠实或者热衷于来自作为科学事业的新闻,也不会忠实或者热衷于来自某一个领域的科学的新闻”,同时由于存在着议程设置和框架理论,编辑部会把科学新闻纳入到自己的框架中,从而决定了公众应该怎么想,虽然它们无法决定公众会想什么。但是传播是科学的“本质”,只有传播才能让科学的作用发挥出来,当然这种传播不仅仅局限于小同行之间的传播,更应该扩展到面向全体公众的传播,同时也只有通过传播,才能让科学研究成果的“酒香”飘出深巷,进而服务于全人类的福祉。

而公众是多元的、异质的,我们无法用单一的信息或者单一的途径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因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似乎就成为科学传播的一个重要选择,根据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的信息和影响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的中介,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而在这里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从大众媒体上获取的信息传播给其他受众,后面这个传播阶段可能会受到意见领袖个人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等。同时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也指出在对某一创新的采用上,是存在着不同的人群的,即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进者、后期众多跟进者以及滞后者。而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在研究的基础上也将公众分成了6个对科学持不同态度的群体,即自信的参与者、存疑的参与者、晚期采用者、关注者、漠不关心者以及闲散的怀疑主义者。这都说明,科学传播应该着重影响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即意见领袖。

《科学·平行》(2016)的3个视角

近年来,科学传播越来越受到科学共同体、政府机构、科研机构和大众媒体的重视,科研与科普的关系也常常被比作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而二者的最佳状态则是两翼齐飞、双轮齐动。近年来我国及全球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以百万计,但如何让众多科研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并被广大公众所知悉和了解,一直是科学传播领域关注的议题之一。将科研论文以科普的形式进行传播并不是简单的“翻译”,科学传播应该是一门艺术,也是需要科研人员和科学新闻记者习得的一种新技巧,同时也是需要致力于科学传播研究的人员在实践基础上分析总结,从而探索出有效的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平行》(2016)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科学·平行》(2016)从3个不同视角对科学传播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科学传播本身的视角。科学传播既涉及到传播的本质、传播的内容,又涉及到传播的途径、传播的对象,还涉及到传播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科学家与媒体的关系、科学与公众的关系等,同时随着科学传播的深入发展,科学传播也从公众理解科学拓展到了公众参与科学、创客、公民科学等方面,上述议题都应该是科学传播有所关照的方面,《科学·平行》(2016)的第1部分正是在这种考虑的基础上成型的,它不仅探讨了科学传播的内在动力,科学传播内容的由窄变宽,科学传播与公众对科学的信任等,还论述了科学家与媒体的互动、科学家理解公众、科学新闻如何开展科学传播等。

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开展科学传播一直以来备受媒体和科学传播界重视,同时这种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也为科学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一方面可以让科学共同体及时发出科学和理性的声音,另外一方面也容易让公众接受。正如欧阳自远院士对《科学·平行》(2016)的推荐语中所阐述的,“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开展科普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全面展示了诸如转基因、食品安全、航空航天这些国际流行话题是如何被看待和讨论的。”本书的第2部分则正是致力于热点话题的科学传播。在这部分,作者们援引国内外众多科学家的评论和观点,对转基因问题、气候变化问题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评析,以期展现更全面的场景,从而避免偏见,这也从一个方面回应了部分科学新闻记者的疑惑——在科学新闻报道中是否应该有平衡性报道。本书尝试着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主张平衡性报道可以采用,但是要避免把事实和观点混淆,这在以往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比较常见,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气候变化这个事实在公众面前变得模糊。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到生活各个层面,在讨论科学传播时不能脱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因而本书在第3部分回归到这个更宽泛也更需要关注的话题。从科学体制的视角来考察科学传播的发展,同时也对当前比较热议的开放获取运动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把科学传播纳入到更“开阔的”视野下,从而系统性地展现科学传播的全貌和现状。

可以说,《科学·平行》(2016)从科学传播本身出发,探索了热点和焦点话题科学传播的实践和做法,进而延伸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谈论,为关注科学传播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窗口。

文/王大鹏
作者简介  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