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介·

由20世纪80年代“学会潮”看新时期学会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会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体系研究》推介



王国强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1第1版,定价:34.00元。

学会是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学会史上经历了3次发展高潮,分别受到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等政治运动的直接影响,其互动过程深刻揭示了学会的文化内涵、政治基础及精神动力。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大变革时代,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在这个时期得到迅猛发展,迎来了中国学会史上第三次学会成立的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的春天”的到来和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启动,中国科技社团迎来繁荣发展的战略契机。学会的兴起引发了学会管理上的制度变革,学会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进展奠定了当代中国学会体系的坚实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会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体系研究》一书以“学会潮”为着眼点,深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会的发展情况,对促进中国科技社团建设与发展、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学会创建高潮,科技经济体制的改变、新科技革命的到来、科技人员政治思想的解放、中国国际交往的需要等外部要素推动了学会的创建与发展。这一时期学会迸发式的增长佐证了学会是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官方、半官方推动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民间推动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的恢复、创立和发展。同时,科学家作为学会主体的核心部分,在学会成立过程中发挥了阶段作用。科技精英的学术交流和自主性的需求推动了学会的大发展,但同时也突显了学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制度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科技工作者要求民主办会、依法自治的呼声和制度创新。学会管理的内外制度建设是学会能够自主发展的保障。20世纪80年代学会迸发式的增长激化了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学会管理法制化方面,社会转型期导致了学会地位等领导体制的变化,使学会与政府管理部门、学会与社会、学会与学会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促进了登记立法、管理条例等社团法制建设的规范化,迫使学会内部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合理、民主和自治。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中国的学会也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转型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学会地位的变化导致了学会新的社会角色出现。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民敢于面对学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时期的学会管理及相关问题不仅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国学会所面临的历史渊源,而且能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会挂靠问题反映了学会管理的制度瓶颈,专业重复既是交叉新兴学科的母体,也是利益纷争的诱因。

中国学会社会角色的阶段性特点,反映了学会的性质地位主导下的社会职能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的特殊性,使得学会的性质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会成为了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学会拥有充分的自主地位,因此作为学术上的“提高者”的社会角色终于走向了前台,为会员服务、向党和政府反映科技工作者意见和建议等核心理念开始形成。这一性质的变化使学会首次以“服务者”、“智囊者”等新的社会角色出现,为会员服务开始成为学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学术提高者”的社会角色得到重新确立。学会的这种社会角色引领了当时开展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历史潮流。20世纪80年代学会的兴起、发展及遇到的问题是当代中国转型期学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突然变化,既带来了学会的迸发式增长和发展,也暴露了学会内外管理的制度瓶颈。为窥见学会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纠结,预留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空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会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体系研究》一书依托丰富扎实的史料,借鉴当代科学社会学理论和组织理论为分析工具,将20世纪80年代学会大发展的现象称为“学会潮”,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将中国学会作为整体进行分析考察,并从文化视角系统分析学会的基本属性,在科学共同体、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研究学会,突出其社会功能,重点剖析了于光远、钱学森等著名学者的活动,揭示了科技精英与学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与此同时,通过剖析由学会发展而带来的学会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的问题,摆明了学会发展改革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后运用社会学基本理论,阐述了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学会角色的转变、社会职能的历史变迁和拓展等问题。本书为中国科技社团改革和建设提供了鲜活的研究资料。

文/黄业千

(责任编辑 陈广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