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









助力环保决策,打造现代化一流学会——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中国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科技社团,是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内环境学科最高学术团体,也是中国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中国环保事业发展进程的见证者,伴随着环保事业发展成长起来,参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各阶段,在若干历史事件和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更深入了解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主要工作,《科技导报》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王玉庆。

1 环保科技类社团“排头兵”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及科技界的重视关心,担负着促进环境学科发展、普及科学知识、服务政府和环境决策、服务环境管理和环境建设、服务环境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职能。

王玉庆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民主办会原则,发扬学术民主,倡导求真务实,努力为广大会员和环境科技工作者服务;发挥学科交叉、人才荟萃的优势以及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和环境科技工作者,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促进环境学科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普及环境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举荐环境科技人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宗旨。他提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同起步、共发展。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与国家环保形势密切相关,并随着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逐步成长起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见证了中国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王玉庆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目前有会员65000余名,近1100家单位会员。除设有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外,还下设8个工作委员会、43个分会及专业委员会,工作范围基本涵盖了环境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汇集了国内环境领域的知名专家。这些专家学术造诣深、技术有专长、管理有经验、有社会影响,基本涵盖了各类专业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社会知名人士。王玉庆称,凭借这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的优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传播科学、普及环保知识、促进环境学科繁荣发展、培养举荐人才、开展国际交流、推动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以及为国家环保决策提供咨询服务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10年来,在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一流社团为目标,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学会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王玉庆说。近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取得了多项荣誉(图1图2)。其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2007年获得了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先进学会”称号;2010年荣获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得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获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环境科学学会会刊《中国环境科学》在全国上千种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在前20位。在2011年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社团评估中,环境科学学会被评为最高的5A等级,综合实力在全国学会系统中跃居前列;2015年获中国科协优秀学会一等奖。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所获系列荣誉(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获中国科协优秀科技社团奖(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王玉庆说,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科协对环境科学学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表示,中国科协在学会能力建设、职业化改革、加强学会国际合作能力、积极推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等方面,为学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 依托优势,推动促进环境学科发展

增强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环境科技创新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重要职能。王玉庆介绍称,目前学会资源丰富,依托强大的会员队伍优势,在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协、财政部等部委的大力协助下,在促进环境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助力作用。

2.1 实施品牌提升,繁荣学术交流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聚焦前沿环境热点(生态文明、灰霾防治、土壤修复、重金属和VOC污染防治),举办了一系列高端专题学术活动,促进科技人员以及环保产业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民间学术团体优势,拓展国际交流空间,扩大对台港澳交流工作成果。王玉庆说,在中国科协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以总结、评述环境学科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为重点,从环境基础学科、环境介质及技术要素(水、大气、固体废物等)等视角,组织撰写环境学科发展报告。环境学科发展报告涵盖广,包括大气、水、土壤、固废以及环境经济、环境法学、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等。中国科协设立学科发展研究项目来支持学会完成本领域学科发展报告的工作。王玉庆说,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搭建了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在“十二五”期间,累计组织了300余场学术会议(包括学会分支机构组织的学术会议),有近6万人参加。

2.2 创办特色学术活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国际学术交流、精品期刊建设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特色活动。”王玉庆说。也正是这些特色活动,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跻身于国家一级科技社团之列。

在中国科协和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每年都保持高规格和高层次,被称为是环境学术界的盛会,年会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环保政策和重大环境问题,从政、产、学、研多个方面介绍环境学科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动态、国家环境科技的方针政策及攻关重点,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术年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图3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现场。 为加强海峡两岸环境保护领域专家学者间交流,为两岸环保领域的产业界、学术界及相关主管单位人士提供交流知识与分享经验的平台。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于2012年共同发起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图4为2014年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该论坛每年轮换在大陆和台湾举办一届。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借助这个交流平台,相互交流和启迪,共同探讨关系两岸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两岸实现永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王玉庆强调说,2015年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同时也是中国科协2015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4年两岸环保高层专家论坛(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3 创办精品期刊提升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中国环境科学》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中国重大环境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各个环境学科领域。兼顾基础理论研究与实用性成果,重点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各省部委重点科研项目的新成果。王玉庆说,在各界支持和编辑部门努力下,《中国环境科学》的学术质量、影响力逐步提升,其影响因子连续4年稳居国内环境科学类期刊第1名,并获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1900多个核心期刊排名前20位,更在2013年被EI数据库全文收录。图5为《中国环境科学》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证书。


《中国环境科学》入选“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4 服务国家创新驱动传略,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

“为推动环境领域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让环境新技术更快、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下大力气抓新技术评价、成果推广工作。”王玉庆说。

开展科技评价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的重要基础工作。王玉庆说,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学会特色的环境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在环保类科技奖的基础上,着力向成果评价、技术验证评价、创新平台评价等方面拓展。落实到具体工作,王玉庆说,学会已连续开展12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的评奖工作,成果数量逐渐递增,该奖已成为环境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在他看来,这一奖项的评定也有利于环境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团结在学会周围,促进学会的发展,并且为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的评定提供了基础。

在环保部支持下,学会从制度建设、能力建设、案例研究以及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国家环保技术验证评价制度(ETV)和业务体系建设。2015年6月3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牵头组建,25家国内权威科技单位共同发起的“环境保护技术验证评价联盟”正式成立(图6)。联盟成员将合作推动中国环境保护技术验证评价制度建设。


环境保护技术验证评价联盟成立会(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学会还确立了环保创新平台的评估工作方案等,初步形成“创新平台评价—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验证—成果奖励—推广应用”的科技创新服务链条。王玉庆说,2013年年底环境保护部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列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清单,要求“学会面向社会积极开展科研成果第三方评价,并委托对环境保护部的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进行评价,以其作为验收依据。2016年前起学会受发改委委托,组织开展环保领域国家工程中心和工程实施建设方案设计评估等工作”。

从学术交流、推动环境科研创新来讲,王玉庆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有交流的平台、成果的评价、成果的奖励等一系列工作,这构成了一个链条,每个环节都有抓手。“中国科协在这一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2013年科协紧抓政府职能改革,大力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为学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王玉庆强调。

“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对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王玉庆说。环境学会对于促进成果转化有3条路径:一是搭建环保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网络平台,这其中包括科技成果库、专利信息库以及专家资源库等;二是打造“中国环博会”特色品牌(图7图8);三是开展“环境友好型技术产品”第三方审核与信息披露,目前已累计审核发布150家技术产品信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与任官平秘书长等参观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3 多层次开展工作,践行全民科普环保理念

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灰霾问题、PX项目、核电建设项目等饱受争议。王玉庆说,科普工作也是学会的一项重要职责。环保部委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作为环境科普牵头单位,学会秉持搞好顶层设计、抓住地方学会、上下联动搞好科普工作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和资源开发的机制和形式。图9为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2013年全国科普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主场展区。


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2013年全国科普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主场展区(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在中国科协和环保部的支持推动下,学会的科普工作主要做了以下7个方面工作:

1) 加强顶层设计,牵头起草并协调实施《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十二五”环保科普工作方案》。

2) 上下联动,共享资源,定期组织各省环保厅(局)、地方学会以及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等进行科普工作交流。

3) 围绕热点难点,多角度开展系列特色科普活动。王玉庆举例说,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了10多家相关学会,联系了30多家主流媒体,发表20多篇科普文章,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宣传核科普,在民众之间起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科协大力支持这一科普活动,策划了核电科普项目来支持学会的工作。在他看来,核科普不仅仅是福岛的核事故,也为中国核电发展普及相关知识奠定了基础。学会在热点环境事件问题上也加大科普力度,王玉庆介绍,近年来中国面临的雾霾问题引发广泛关注,环境学会在中国科协科普部资助下积极开发科普读物,组织编制出版了《PM2.5污染防治知识问答》、《雾霾逮捕令》等图书,编制印发了《公众防护PM2.5知识手册》及挂图;与《南方周末》组织召开专题沙龙,组织权威学者、媒体和公众深入交流探讨相关问题;协助拍摄科普纪录片,力求向公众全方位、立体化展现雾霾相关科学问题。

4) 发挥学科集群优势,组织各分支机构创作环保科普基础丛书,并针对未成年人开发科普漫画丛书,编辑“环保互动百科”词条2000余条,从多角度积极探索科普资源市场化创作模式。

5) “众创”科普产品。王玉庆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自2012年开始,每年组织“全国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动员社会大众创作近2万份作品。

6) 着手搭建运维“一网一库一平台”(中国环保科普资源网、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借助新媒体探索搭建环保科学知识传播平台。

7) 创新科普精品。王玉庆介绍,“大学生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品牌活动,自2007年创立以来,目前学会每年在18个省份开展农村环保科普活动,每年有100多所高校参加,成立700多个小分队,1万多名志愿者,走进3000左右个村庄,开展科普活动。这也被科技部评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典型案例。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国科协和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图10为2014年王玉庆参加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中宣部、中国科协、环保部等部委每年开展的全国优秀科普单位评选活动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环境科普领域的佼佼者。王玉庆说,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两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创新,包括创新技术、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即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普就是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014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4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环保科技公共服务

“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环保科技服务是学会的重要职能之一。环境学会广聚智力服务环保中心工作,举荐环保人才,提供科技咨询,组织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环保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王玉庆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设立“小中心、大外围”咨询工作体系,发挥学会智力优势,建设多层次决策咨询平台,鼓励环保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为重大环保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王玉庆介绍称,围绕法律法规制定、修订、重要规划编制等组织专题讨论,为“新环保法”、“气十条”、“水十条”、“土壤污染行动计划”等形成提供重要咨询建议,许多建议得到采纳。

王玉庆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稳步推进教育部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完成25所大学设立环境工程的资格认证;开展公益性环境污染损害咨询服务,“十二五”期间完成50余次公益性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咨询。图11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教育部环境科学学会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联合设立的“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


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举荐人才,壮大环保科技工作者队伍,也为学会的自身能力建设起到推进作用。王玉庆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挥同行评议和人才评价优势,组织评选“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优秀学会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奖”,并向中国科协等部委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院士候选人等。建设环保科技人才库,积极向国际组织和学术期刊推荐专家任职等。图12为中国科协科普会员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奖”、“优秀学会工作奖”现场。


中国科协会员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颁发“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优秀青年科技奖”、“优秀学会工作奖”(图片来源: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5 改革进行时,“十三五”发展新思路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学会学术工作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陆续发布实施,学术社团面临新的发展环境与挑战,王玉庆说这也是学会处于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十三五’环境学会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符合深化改革新形势、适应市场机制,管理科学、运行灵活、实力强、影响大,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学会前列,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引领环境科学前进,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现代化一流环保科技社团。”王玉庆说。

在中国科协学术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任务下,王玉庆解析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未来5年的改革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探索“互联网+学会”公共服务模式,促进学会工作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把学会建设成环保领域科技类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以拓展职能、创新发展、主动服务改革大局为基本定位,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资源链接和互联网存量激活能力、创新传统社团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为核心,在“十二五”业务品牌建设和自身能力提升基础上,强化互联网+学会平台相关数字化条件建设,在以打造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围绕创新链建设科技评价及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搭建环保科普信息化平台提高资源动员能力,试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评价、树立环境领域继续教育培训主体地位,探索互联网+会员服务、提升会员活跃度和粘连度等重点工程,大幅提升学术交流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推进学术期刊双语出版,提升国际影响力;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决策咨询能力;找准自身定位,力争实现在环保领域科技类公共服务领域由有价值链低、中端向高端升级。

作为两届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王玉庆对中国科协事业的发展,提了几点具体建议:首先建议中国科协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工作,包括推动政府向学会购买服务,这有助于学会能力建设;第二,建议科协推动解决国家对学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问题,如科技社团的去行政事业化,改革对社团的财务审计制度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约束等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挑战,学会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融入国家环保工作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大舞台,力争将环境学会建设成现代一流科技社团。”王玉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