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推介·

加强组织建设,优化人才队伍,促进科协事业发展——访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王守东

本刊记者  陈广仁

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8000多万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和完善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对科技工作者有强大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为党委和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不同形式高质量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组织人事部负责的重要工作、开展的重点活动,《科技导报》采访了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王守东。

《科技导报》:作为中国科协负责指导科协系统组织建设、统筹协调科协系统人才工作等重要任务的核心部门,组织人事部的主要工作职能、特点是什么?

王守东: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1989年成立,科协党组明确其职能为组织建设、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开展表彰活动和负责管理机关及所属单位人事等。近30年来,部门职能虽然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组织建设、人才工作和干部工作始终是核心职能。组织人事部还承担中国科协常委会组织建设专门委员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青年工作专门委员会等3个专委会的日常工作。

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特点是工作量大面广、全局性强。组织建设涵盖全国科协系统各类组织,侧重地方科协和基层组织;人才工作面向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根据这个工作范畴,组织人事部开展工作突出3方面的特点:一是抓统筹,协调科协系统各方面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整体布局。比如作为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中国科协各部门、单位推动全系统人才工作。二是抓重点,以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为突破,带动全局发展。比如组织实施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等奖项,表彰激励杰出人才成长,带动人才建设。三是抓难点,针对科协组织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基层反映强烈、相对薄弱、有针对性的问题,研究确定工作抓手、问题导向,力求实效。

《科技导报》:科协事业要发展,队伍建设是重点。在科协系统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近年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效?

王守东:科协系统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是组织人事部承担的重要职能。为集中科协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的力量,形成拳头,共同推动科协系统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组织人事部分别建立了组织建设和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沟通协调情况、共同推进工作。每年年初,根据党组工作部署以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意见建议,起草印发年度工作要点,年底及时总结交流。在牵头抓总的同时,开展一些示范性工作。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着重扩大高校科协覆盖面,构建基层科协组织网络体系。2015年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协工作的意见》,组织人事部印发了贯彻落实意见的通知,推动高校科协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以“985工程”、“211工程”高校为突破,加快在重点高校建立科协组织步伐,带动更多高校建立科协组织,实现高校科协规模、影响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国112所“211工程”高校,有61所建立了科协组织;39所“985工程”高校,有25所建立了科协组织。中国人民大学科协已于2015年12月召开成立大会,清华大学也于2016年5月16日成立科协。实施高校科协“科教协同发展计划”,以项目申报或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高校科协围绕科协的职责任务开展工作,提升高校科协发展能力。开展高校科协组织网络体系建设试点,支持江苏、湖北、陕西3省高校科协工作先行一步,积累典型经验,形成特色亮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国高校科协工作开展。

县级科协是地方科协的神经末梢,直接联系和服务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强对县级科协工作指导,2014年组织人事部编印了《县级科协工作手册》和《县级科协工作案例选编》,为县级科协工作提供参考资料,提升县级科协组织的发展能力。委托北京大学课题组通过在线普查和典型案例研究的形式,了解县级科协组织状况,分析县级科协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提出推动县级科协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每年举办1~2期县级科协主席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00名县级科协领导参加培训,围绕履行好县级科协主席职责、做好新时期的县级科协工作、推动县级科协工作创新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为提升县级科协主席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推进县级科协事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中国科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发展,人才工作形成了以高端人才、科普人才、海外人才、科协人才4支人才队伍建设为主体,以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品牌奖项;建立了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外交队伍;团结、吸引了一批优秀海外华人为国服务;探索建立了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体系。组织人事部具体承担一些人才工作项目。比如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评选表彰工作、科技人才服务工作等。在党组领导下稳妥推进科协奖励体系改革。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将“中国科协会员日”改为“科技工作者日”,进一步拓展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科技导报》:“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是中国科协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方面,组织人事部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王守东:中国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是科协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长期以来,中国科协从机构设置、制度保障、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国际交流等多方面下功夫,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设立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完善机构设置。专委会1996年设立,致力于大力弘扬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针对学术界的不端行为和学术研究中的浮躁现象,开展调查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推动各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和省区市科协制定科技工作者及学术交流活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促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目前专委会有33名委员,其中院士22人,15位同志曾任或现任高校领导,专业背景涵盖理、工、农、医4个领域。

二是积极推动科学道德规范建设,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2007年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08年发出《致全国科技工作者倡议书》;2009年与科技部等10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2010年联合科学技术部等部门起草《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科学道德规范(试行)》;2012年发出《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关于加强科技期刊科学道德规范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的联合声明》;2015年参与完成《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三是关注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受理学术不端事件的举报与调查。围绕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开展调研,尤其在2015年国际出版集团先后3次撤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论文后,专委会第一时间启动调研机制,通过邮件、电话、会议等多种方式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撤稿事件,并将结果及时向中央有关领导汇报。2015年11月下旬,中国科协联合6部门印发了《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几年间累计受理国内外学术不端事件的举报30余次,与相关单位了解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四是加强科研诚信国际交流,学习借鉴国外的好经验、好做法。2009年,中国科协与美国科学促进会成立联合指导委员会,协调两会在科学道德方面的工作。几年来,联合指导委员会在推动中美政策制定者、学者、科研人员及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两会合作项目实施和分享两国科学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和经验做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牵头举办两届中美科学家社会责任、科学道德教育研讨会和第三届中美科学道德诚信案例研讨会,在中国科协年会举办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参与世界科研诚信大会、应用科学研究会和中美科学道德诚信建设研讨会,向国际同行介绍我国开展科学道德诚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科技导报》:2015年12月22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及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12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颁奖典礼并代表主办单位讲话。中国科协设立、组织评选的科技奖项有哪些?在组织表彰科技工作者方面,组织人事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社会影响和效果如何?

王守东:中国科协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奖项有8个,另外还有2个子奖项。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奖项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其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设“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评选10位学术成果特别突出、在科技创新中起到核心领军作用的著名科学家;“中国青年科技奖”中设“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评选10名成绩特别突出、在科技创新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的青年科学家。面向科协系统的奖项有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以及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科技标兵和优秀组织者。还有2项是中国光学会设立的王大珩光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设立的优秀科普作品奖。组织人事部负责组织实施的奖项较多,有: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和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您所提到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就是其中一项。此外,为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解决科研生产实践中的工程技术难题,将探索设立“杰出工程师”奖。

中国科协奖项坚持客观公正、同行评议、优中择优原则,评选程序较为完善透明,在科技界具有较高的公信力。比如中国青年科技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已评选表彰了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分布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各个领域,获奖者中已有11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2015年以来,中国科协着重对“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项的推荐、评选办法进行优化设计,对候选人的名额分配以及提名方式作出改进,将获奖名额由1000名压缩至500名;对获奖者在创新成果、工作业绩、本行业领域的影响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对“全优”人选的条件范围作出明确界定。通过加强制度上的设计,努力把具有典型性、表率性的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出来,不断增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科技导报》:中国科协在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加大人才宣传力度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人事部主要承担了哪些工作?

王守东:近年来,中国科协在认真做好人才的发现、培养、激励和举荐的同时,高度重视并做好科技人才的宣传工作。在人才宣传的内容上,注重政策宣传与人物宣传相结合;在宣传途径上,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在宣传对象上,注重老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与中青年科学家的创新精神相结合;在宣传方式上,注重开展重大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声势和影响比较大的重大宣传项目有“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汇演活动、“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及全国巡展活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等。

我们认为,人才宣传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一直与宣传部门保持密切配合,与《中国人才》、《中华英才》、《科技导报》等媒体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关系,重点对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奖者进行宣传。比如《中国人才》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中华英才》杂志报道了周建平、王岩、徐銤、王贻芳、徐芑南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科技导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9月24日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完善院士增选机制,改进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方式,按照新的章程及相关实施办法开展院士推荐和遴选。”中国科协在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中将发挥什么作用?为做好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采取了哪些举措?

王守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院士制度的部署。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根据中央部署和总书记的要求,2014年以来,由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对院士制度改革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了改进完善院士制度方案,决定将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提名)渠道,由院士、中国科协、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解放军总政治部等5个渠道,调整为院士推荐(提名)和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推荐(提名)两大渠道。这个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科协的高度信任,体现了科技界对中国科协的热切期待!

2015年中国科协开展了院士制度改革后的首次推荐(提名)工作。中央领导就中国科协推荐(提名)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关键环节提出严格要求。韩启德主席作出明确指示,尚勇书记多次听取工作进展汇报,要求发挥科协同行评价优势,坚持公平公正,把推荐(提名)工作抓紧抓实。在充分调研、听取各方面意见、与“两院”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对院士推荐(提名)工作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推荐(提名)程序、规范与监督等事项作了具体规定,并在组织实施中严格执行。

2015年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严格执行《中国科协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严把推选程序关、人选质量关。更加强调同行评价。首次实行每位被推选人由3名或3名以上同行专家填写评议意见。推选专家委员会采取会议评审方式,对被推选人进行充分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推选结果。明确不接受以专家个人名义进行的推选。这些做法更加突出了学术团体同行评议的特点。更加强调人选把关。各推选单位组成材料审核小组,对被推选人材料进行严格学术审核,对材料真实性进行把关。由被推选人所在单位出具政治、经济、品行方面的意见,对被推选人的品德进行把关。推选单位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在向中国科协推选前,都在候选人所在单位和推选单位公示有关情况,接受监督。下一步中将总结好的做法,不断改进工作,更加充分发挥科技团体作用,进一步提高院士中选率,为党和国家举荐杰出科技人才。

《科技导报》:2015年5月22日,第13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开幕式暨特邀报告会在广州召开,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并讲话。在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方面,中国科协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守东: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关系科技事业的接力推进和薪火相传,多年以来,中国科协一直把抓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1987年,钱学森同志提议,科协应该面向青年科技人员设立奖项,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这一提议得到了朱光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积极响应。同年中国科协设立了青年科技奖,1994年开始会同中央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奖已成为科技界品牌奖项,一大批获奖者成长为我国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白春礼、杨卫、邓中翰、马伟明等115人当选两院院士。2016年在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增设“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子奖项。

2004年,中国科协会同全国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联合设立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优秀青年科技女性。2015年启动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对32岁以下、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人物”给予稳定支持。

您前面提到的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是针对3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得到的关注和支持较少的情况,为培养高年级博士生好的学术交流习惯,由中国科协青年工作专门委员会于2002年设立的,每年举办1次,现已举办了13届,在年轻科研人员中比较有影响。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分为报告会、科学家与博士生面对面、学术交流、人才推介活动4个方面,特别是科学家与博士生面对面活动,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内著名科学家与博士生深入交流,对拓宽科研新生力量的学术视野、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有较大帮助。

《科技导报》:2015年9月16日,2015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主持报告会。中国科协在树立科学道德、加强学风建设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组织人事部主要承担了哪些工作?

王守东: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中的示范性品牌活动,已经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5次,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国科协历来非常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积极优化学术环境。从2011年起,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以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为目标,5年来累计在全国开展各类宣讲教育7万余场,受教育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新入职导师和青年科技工作者达1300余万人次。宣讲教育活动在5个方面取得成效: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构建6部门协同联动的宣讲教育工作格局,建成国家层面、省(区、市)层面和研究生培养单位层面的三级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推动科学道德教育常态化,推动集中宣讲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推动教育与制度建设、监督和惩处相结合。三是注重示范引领,打造集中宣讲教育品牌活动,除每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报告会,各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中宣讲教育活动。四是强化督导落实,推动研究生培养单位构建科学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高校制订相关制度的同时,开展科学道德宣讲教育案例教学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累计开设必修课290余门,学分超过450分;选修课170余门,学分超过290分。全国共有8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累计编制了相关教材、读本300余种。五是重视师德楷模,组建德学双馨的宣讲教育专家队伍。聘请品行端正、治学严谨、成就突出且热心于科学道德建设工作的院士专家,及时吸收受学生喜爱的一线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辅导员老师等加入科学道德宣讲专家队伍。

《科技导报》:为将成果突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热心科协工作的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团结凝聚到科协组织中来,在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候选人的推选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方法和举措?

王守东: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中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为开好这次大会,各全国学会、地方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推选单位,按照民主程序,选举中国科协“九大”代表1300余名,推选了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候选人380余名。这些代表和委员候选人,既包括成果突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科学家,也包括基层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九大”代表选举和委员推选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着重提高基层科技工作者比例,采取了3项措施:一是细化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比例。中国科协“九大”代表1300余名,委员候选人380余名,将由各全国学会、各省(区、市)科协等单位经民主选举、推选产生。中国科协将改革目标要求明确体现在代表、委员候选人名额分配和产生办法方案中,提出“九大”代表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为65%左右,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不少于1/3;委员候选人中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为70%左右。并将比例要求细化到各推选单位,作出具体名额规定。二是指导各推选单位严格履行民主程序。明确要求各推选单位根据分配的名额、原则和结构要求,充分酝酿协商;各全国学会要认真组织召开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选举代表、推选委员候选人,各省(区、市)科协要认真组织召开全委会选举代表、推选委员候选人;各单位选举产生的代表经“九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审查后确认资格有效,各单位推选提名的委员候选人经“九大”组织工作委员会审查后提交大会酝酿、选举。三是实行严格审核工作机制。对各推选单位上报的代表和委员候选人信息进行层层审核、把关,确保符合分配的名额、结构要求。对于那些强调原因和特殊性,不符合改革精神的,坚持原则,不搞变通。

从各推选单位选举产生的代表结构来看,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所占比例达到70%,圆满实现了改革目标。委员候选人中,来自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农村等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超过了70%,将提交全国代表大会酝酿、选举。《科技导报》:201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力争从根本上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脱离群众的突出问题,所属学会发展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特色更加鲜明,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提供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在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守东:《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中央对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实施方案》以鲜明的问题导向,直指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存在的与科技工作者联系不紧、不亲的问题,明确三大改革方向,即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改革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创新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机制,通过改革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真正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生机和活力的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

组织人事部承担的任务主要集中在改革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体制机制方面。一是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增强代表性和广泛性;二是深化科协机关改革,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三是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培养有活力有能力的科技群团骨干;四是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扩大有效覆盖;五是改革人才服务机制,助力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另外,在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方面,还承担了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研究诚信监督机制的有关任务。

在提高科协领导机构中基层科技工作者代表比例方面,除了扩大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一线人员的广泛性、提高来自基层一线的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比例外,来自基层一线的常委会委员由56%提高至75%左右;兼职副主席主要从不同行业、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一线优秀科技工作者中产生,实行轮流定期驻会制度。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有关学术机构择优选拔一名书记处书记驻会工作,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职级不与书记处书记职务挂钩,原则上在中国科协干满一届。目前,新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主席以及书记处书记已有初步人选,在即将召开的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民主选举产生中国科协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我们拭目以待。

在深化科协机关改革、建立更直接服务基层的体制机制方面,2015年初,经中央编办同意,中国科协对内设机构作了优化调整,在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副牌,以更好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适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需要。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机构调整过程中,注重发挥公益性服务职能,切实将工作重心向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倾斜,在压缩撤并部分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改进机构设置,要求事业单位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优先保障承担主体业务、服务基层一线使用。近期,中国科协已印发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职责任务调整文件,事业单位由17个减少到15个,2016年底前将减少到13个,减少比例为近25%;事业编制已减少77名,2016年底前还将减少105名,减少比例约15%。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单位成立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下一步还要争取设立全国“双创”服务中心;为充分发挥国家智库作用和第三方评估职能,成立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进一步加强人才服务工作,成立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为加强农村科普、推动科协精准扶贫工作,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经党组研究,目前已批复了9个事业单位“三定”方案。在机构调整到位后,还要在单位用人机制上进行改革,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打造一些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工作团队。

贯彻新闻出版行业体制改革精神,启动中国科学文化传媒集团建设工作,原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力争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产品。

在拓宽干部交流成长渠道、培养有活力有能力的科技群团骨干方面,中国科协党组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干部双向交流挂职的实施意见》,组织人事部近期印发了开展双向交流工作的通知,做出具体部署和安排。双向交流工作坚持挂任实职,通过实践培养干部,坚持规范管理、严肃纪律。机关和事业单位共确定了6个局级领导岗位、机关确定了10个处级领导岗位首先接收干部挂职,建立定期轮换制度。挂职干部来源为学会、地方科协、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优秀人才。同时,中国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将抽调干部到学会和学会联合体挂职锻炼,保留人事关系不变,任期一般不少于两年。交流挂职干部由派出单位与接收单位共同管理,以接收单位管理为主,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挂职干部保留人事关系和工资关系,党(团)关系转入接收单位,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在接收单位进行,考核结果报派出单位。挂职干部到岗后,接收单位要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帮助干部尽快熟悉了解工作。工作中多压担子,多派任务,严格按职责任务标准安排挂职干部的工作。挂职干部的挂职期满后一般返回原单位工作,原担任领导职务的,返回后不安排同级别非领导职务。在中国科协机关挂职期间表现优秀、符合任职条件的可由挂职转为任职。完善中国科协领导、机关部门与科技工作者联系制度。确定中国科协领导每人联系10名以上科学家、10名以上基层科技人员,机关各部门联系1个县级科协或科协基层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走访看望,及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与科技工作者广交朋友。筹划设立科协领导接待日,公开部分领导电话,在接待室设专区,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交流与感情联系。

在推动科协组织向基层延伸,扩大有效覆盖方面,以及在创新人才服务机制、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我在前面已经做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