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王春法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北京 100863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科技导报》的同志约我写一篇关于中国科协的历史与辉煌的文章,以为庆祝之意。尽管勉为其难,但借中国科协“九大”召开之机,回顾一下中国科协的辉煌历史,展望科协发展的光明前景,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特点与规律,明确科协工作的重点难点与努力方向,进一步探索做好科协工作的方式方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也就不揣冒昧应允下来,把几年来关于科协工作的思考呈献给大家,供作参考。

中国科协的前史无疑是曲折而辉煌的。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科技社团是成立于1568年的医学组织“一体堂宅仁医会”,这种说法有道理,但也没道理。说它有道理,主要是因为这个医会有明确的章程、宗旨、会员等规定;说它没道理,是因为这个医会很大程度上具有同业公会的性质,而这种行业性的同业公会在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了;而且这个医会后来并没有延续下来,活动情况如何我们也并不清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体堂宅仁医会不宜作为中国科协的历史源头。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科技社团是从清末民初开始出现的。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后,清政府于19世纪70年代初向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到国外以后,惊讶地发现国外学会结社非常兴盛,因而发出“文明之国,学必有会”的感慨,梁启超甚至提出“今欲振中国,在广人才,欲广人才,在兴学会”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在1895年亲笔撰写《创立农学会征求同志书》推动成立农学会。中国最早的学会就是由留学生在国外成立的,这批留学生回国后,又把学会活动带回了国内,因而20世纪初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中国药学会(1907年)等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本土自然科学专门学会

民国初年,学会之盛成为中国大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并在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的“五四运动”之后迅速发展起来。在以归国欧美留学生为代表的科学界人士推动下,中国工程师学会(1912年)、中国科学社(1915年)、中华学艺社(1916年)、中华农学会(1917年)、中华自然科学社(1927年)等单科或综合性科技团体纷纷出现。193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关怀支持下,在重庆成立了由进步科学家组成的“自然科学座谈会”,并于1945年7月1日发展成为具有爱国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在解放区,则成立了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科技团体。新中国成立前,全国性学会已经达到30余个。这些团体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研究、服务大众,中国科学社和中华自然科学社等科技团体也都为推动科技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为著名的“五一”口号。为响应中共中央号召,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香港分会首先倡议召开全国性科学会议并建立全国科学工作者的组织,提出团结起来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是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1949年7月13日,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共同发起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会(简称“科代筹”)在北京举行,会议选出15名正式代表和2名候补代表,代表自然科学界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筹建新中国的大业,中国科协因此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单位。1950年8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毛泽东主席会见与会代表,朱德、周恩来、李济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并发表重要讲话,会上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分别选举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林学家梁希为两个组织的主席,吴玉章担任两个团体的名誉主席。全国科联实行总会领导全国学会和省市分会体制,成立之初只有19个全国学会以及在大中城市设立的若干分会,全国科联总会与全国科普共用科联科普办事处。1951年全国科联、全国科普分开后,全国科联设立秘书处,政治上由中共中央宣传部联系,党内受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在领导关系上原属政协全国委员会,1952年改属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1954年中央文委结束后,一段时间没有明确领导关系。1956年3月,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负责制定1956年至1967年全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十二年长期规划,1956年7月中国科学院党组向中央提出关于自然科学各专门学会和“科联”问题的报告,1957年4月经中宣部科学处于光远请示聂荣臻同意,明确全国科联由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领导,此后业务上如方针任务、经费等重大问题向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请示,一般日常问题由中国科学院协助解决。1958年7月,经中央书记处批准,全国科联成立党组。全国科普一开始就按照总会-分会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组建,到1950年8月已有29个省市成立分会,全国只有新疆、西藏没有分会。1953年4月,中央进一步明确科普总会主要党员负责干部参加中国科学院党组,党内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党组领导,其工作方针及政治领导由中央宣传部科学卫生处负责,各地科普分会政治上由各地党委宣传部负责领导,行政上由各级政府文委或文教部门管理(政务院1951年8月曾规定科普协会行政上由各地文委管理)。1957年4月,中央批复成立全国科普党组成员名单,由彭庆昭任党组书记。客观地说,在1958年9月中国科协正式成立以前,全国科普比全国科联组织更加健全,工作上更为活跃,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也更大一些。相比之下,全国科联对外交往更多一些,在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展示新中国科技界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成立伊始,就在北京建立了科联科普联合办事处。1958年大跃进兴起,科联组织向工农开门并开始进行科普工作,科普组织也在大搞群众性科学研究活动,两个组织在实际工作上已开始走向汇合,边界差异逐步淡化。1958年8月5日,中共全国科联党组和全国科普党组向中央提出《关于建议科联、科普合并的报告》,中央同意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代表大会。1958年9月18—25日,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1958年9月23日,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联合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通过《关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决议》、《关于将本次代表大会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批准两个团体合并,建立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统一的全国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李四光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随后根据中央指示,中国科协受由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技术委员会(均成立于1956年)合并而成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年,简称“ 国家科委”)领导,国家科委党组代管中国科协。

中国科协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政治上由中宣部负责联系,行政上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科协机关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在这一时期,关于科协组织的性质与任务有过非常热烈的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尽管如此,中国科协在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方面,还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64年8月21—31日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367位科学家与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国际性的学术会议,我国派出以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培源为团长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1966年7月23—31日,中国科协又牵头举办暑期物理讨论会,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33个国家和一个地区性学术组织的144位科学家参会,中国物理学家提出的层子模型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后来由于文革爆发,拟议中的1968年北京科学讨论会未能举行。在“文化大革命”中,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被迫停止活动

1977年9月,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推动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明确要求“科学技术协会和各种专门学会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必须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和所属学会恢复工作和活动。1977年11月,中央决定周培源任中国科协代主席,裴丽生任副主席、党组书记。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周培源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出席并做大会发言。1978年4月,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关于全国科协当前工作和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全国科协组织正式恢复,由国家科委党组代管。在科协的组织推动下,全国学会迅速发展起来,从文革前的44个增加到中国科协二大召开前的106个。1978年6月,中国科协向中央提出召开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请求,获得批准。

1979年9月,在裴丽生的主持下,中国科协在北戴河召开了恢复活动后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集地方科协与全国学会主要负责人,围绕科协系统的定位、科协组织的性质、任务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就科协、学会的主体是科技工作者达成基本统一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呈报中央的《关于召开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对中国科协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请示报告作出批复,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之一,是党团结和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是党领导科学技术工作的助手;并对科协的任务作出了规范,要求科协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这个批复,为中国科协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中国科协“二大”的筹备工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协从成立经过了20多年才真正确立了科技工作者的主体地位,还了这一团体的本来面貌和原有之意。

1980年3月,在“一大”召开22年后,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胡耀邦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强调“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上,科协尤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大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选举物理学家周培源为全国委员会主席,孙照寰、沈其益等7人为书记处书记,并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这也是中国科协历史上的第一部章程。1980年5月,国家科委党组、中国科协党组共同向中央上报了关于中国科协领导关系的请示报告,提出“由于科协的工作任务与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关系密切,因此,中国科协的工作由中央书记处分管科教工作的方毅同志领导,并向他请示报告”,获得中央书记处批准,并由中办转发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党组、各军兵种党委和各人民团体党组参照执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保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等群众组织主动负责地进行工作”,确立了作为人民团体的科协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科协工作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空前的发展繁荣时期

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以及中国科协章程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协在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功能定位清楚,目标任务明确,党和政府支持,科技界对中国科协抱有热切的期望,老中青科学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协工作,科协在科技界的地位影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从那时以来,中国科协先后召开6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健全组织、壮大队伍,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形成一棒接着一棒干的良性发展局面,在推动改革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 1986年6月,中国科协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胡启立代表党中央在大会上讲话,邓小平同志接见全体与会代表,选举钱学森为全国委员会主席,高镇宁等6人为书记处书记。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在钱学森同志的积极推动下,全国学会数量迅速增长,学术交流活动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标志性工程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编辑工作顺利启动。1987年,中国科协联合国家经委启动在企业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同年9月中国科协设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嗣后于1994年更名为由中国科协、中组部、人事部共同颁发的“中国青年科技奖”,迄今已经评选13届。1991年1月,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的组成单位。2)1991年5月,中国科协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核物理学家朱光亚为全国委员会主席,高潮等4人为书记处书记。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科协开始举办青年学术年会和青年科学家论坛,同期发生的“邱氏鼠药案”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终审判决专家胜诉既彰显了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在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方面的作为和担当,又展示了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极端重要性。3)1996年5月,中国科协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为全国委员会主席,张玉台等5人为书记处书记。1999年创办了以综合性、跨学科、开放性、大规模为特点的学术年会,即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7届。4)2001年6月,中国科协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周光召连任全国委员会主席,张玉台等5人为书记处书记。2002年,把全国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与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等合并成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迄今已举办30届。2003年设立了全国科普日。2004年启动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5)2006年5月中国科协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曾庆红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辞。大会选举韩启德院士为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楠等5人为书记处书记。2006年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共同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按“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200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体系,迄今已经进行两次面上调查和数十次专项调查。2006年启动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8年开始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2010年启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些工作日后都发展成为中国科协的重要工作。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时期,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对科协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 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给科协系统干部职工以巨大鼓舞和支持。特别是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1991、1996和2001年连续3次出席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级科协组织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为科技进步、经济振兴、社会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坚持宣传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充分发挥科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以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献身于科教兴国的伟大事业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意识,努力反映他们的呼声、要求和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科协真正办成科技工作者之家;要加强学术交流活动和科学普及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带头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反对迷信愚昧和一切伪科学、反科学的活动,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样一些重要指示,既指出了科协工作的努力方向,又为大家鼓了劲、打了气,极大地提振了科协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

2) 2008年12月15日,中国科协举办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具体的殷切期望,要求科协组织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 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大力宣传在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要把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促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科协组织的重要任务,把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作为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进行科技评价、举荐创新人才作为科协所属学会的重要职能,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提供好服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主要领导同志首次就科协工作作出系统论述,对于做好科协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中国科协领导关系进一步明确。1985年筹备中国科协“三大”过程中,中央书记处对中国科协的归属体制作了重大调整,虽然继续明确中国科协由中央书记处领导,但却委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代管,具体工作向宋健同志汇报。1990年,为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中央决定在委托宋健同志代管科协工作的同时,指定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同志联系科协党组。1993年机构改革中,在温家宝同志的指导支持和中国科协的积极争取下,中央没有采纳调整科协领导关系的动议,继续将其定位于群团序列,并逐步形成了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作出指示的领导制度。1995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发出了《科学技术协会机关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实施方案》,中央办公厅下发《中国科协机关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中国科协由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的体制,嗣后又明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按正部长级配备、中国科协书记处设置第一书记,国家科委党组代管中国科协的工作机制至此结束。

4) 中国科协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逐步清晰明确。在1980年中国科协“二大”通过的中国科协章程中,科协性质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科学技术工作者群众团体的联合组织,其宗旨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普及和推广,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作出贡献。1986年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则修改为中国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团体,是全国性学会和地方科协的联合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由群众团体的联合组织修改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这是一个重大变化。1991年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科协章程进一步明确中国科协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助手。1996年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修改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此后这一表述基本固定下来,未再改变,但这一组织定位如何转化为工作定位,一直未能很好解决。1997年中国科协五届三次全委会议提出中国科协要努力成为“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主要代表、科技工作者之家”(即三主一家),在明确中国科协工作定位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2005年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全委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科协的工作定位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即“三服务一加强”,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和科技界的欢迎认同,此后一直沿用至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5) 中国科协的科普工作获得了明确的法律赋权和行政赋权。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颁布施行,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尽管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表述。尤其重要的是,2006年2月,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纲要(2006—2020)》的配套措施,国务院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成立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中国科协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这标志着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议程,对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8年国务院正式行文,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小组相关工作交中国科协,这是科协全系统完整承接的重要政府职能,中国科协的科普工作由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特别是在2010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两次组织纲要实施情况督察,直接推动了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影响深远。

6)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我国第一座国家级科学技术馆——中国科技馆于1984年11月破土动工,邓小平、聂荣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奠基题词,邓小平同志并题写馆名,给科协系统干部职工以极大鼓舞。1998年2月,中国科技馆二期工程开工建设,2000年4月建成开放,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为科技馆题词“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2006年位于北京奥运核心区、建筑面积逾10万m2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开始建设,并于2008年7月建成开馆,从而带动全国出现了一轮科技馆建设热潮,截至2015年底各级科协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科技馆445个,实现省级科技馆全覆盖。

2011年5月,中国科协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央致祝词,韩启德连任主席,陈希等5人为书记处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祝词中突出强调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形势,我们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民生不断改善方面奋发有为;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在激发全民族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方面奋发有为;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培养和举荐青年科技人才,努力在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方面奋发有为;更加自觉、更加积极地加强品格修养,努力在促进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奋发有为。同时要求科协组织继续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继续致力于促进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更好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继续致力于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提高,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继续着眼于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当好科技工作者之友,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习近平同志代表中央所致祝词,是中央关于科协工作的最新指示,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科协工作,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5年来,中国科协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落实中提高,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进一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聚焦主体工作,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着力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科学素质工作,服务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加强自身建设,以“想事干、创新招、求人帮、重实效”的工作态度,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科协组织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

1) 明确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主战场。深入实施学会能力提升计划和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联合财政部连续对近百家优秀全国学会进行表彰资助,支持期刊累计达540余种(次),在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积极推动18家生命科学领域全国学会组建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出台《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深化中国科协年会改革,成功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等一批重要国际会议。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科协系统累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12万余场,参会人次达1815万。

2) 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科技评估、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技术标准研制、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等工作,适合由学会承担的,可整体或部分交由学会承担。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推动协调下,中国科协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1个政府部门,70个全国学会参与试点,实施86个试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带动江苏、上海、重庆等地方科协积极跟进,科协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按照中央有关部署和要求,积极参与推进院士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完成两院院士候选人遴选推荐工作。

3) 启动学会创新助力工程,引导学会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更加奋发有为。承办首次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确定保定、鄂尔多斯等19个创新驱动示范市,深圳、广州和宁波3个副省级城市试点,辽宁、福建和浙江3个省级试点,组织77家全国学会进行280次对接活动,3万多家企业参与“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4400余个,联合实验室、学会服务站、企业技术联盟和创新服务基地、“创客之家”、“创新驿站”等已经成为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模式。

4) 准确把握科普工作是科协的当家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小组成员单位扩大到33家,充分调动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着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推动科学素质工作转型升级,积极进军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主战场,科普中国已经成为网络科普的品牌网站。扎实推进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国92家科技馆免费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科技馆体系迈出新步伐。精心打造升级版全国科普日活动,联合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开展“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参与听讲。调查表明,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5) 明确智库工作是科协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着力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按照小中心、大外围的工作格局,组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柔性布局一批研究基地,形成具有科协特色、符合科协实际的智库体系。扎实开展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等第三方评估,评估已经成为科协工作一张闪亮的名片。建成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近1000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三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围绕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容错纠错机制、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决策咨询工作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6) 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着力加强学会党建工作,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努力在学会工作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布《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出台《中国科协关于在科技界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的意见》,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共同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2所高校实施“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并定期汇演,依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成果举办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活动,引导科技工作者努力做爱国的公民、敬业的学者、诚信的同行、友善的专家。

7) 明确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质量和水平。深入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准确把握规模结构、思想动向以及变动趋势。启动实施人才托举工程,着力支持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其创造力的黄金阶段出成果。大力推动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成为华盛顿协议准成员国。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累计启动近420位老科学家采集工作,共获得各类手稿、书信、笔记、图片等实物原件资料7.5万余件,出版采集工程传记近80种,为深化科技人物宣传、弘扬科学精神积累了宝贵资源,推动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设网上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把中国科协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

8) 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根据中办印发的《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导向,以建设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提供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产品的社会组织、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目标,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深化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方式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产品提供方式、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为重点,推动科协系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构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和办事机构,试行理事会聘任秘书长制,试行秘书长职业化,着力理顺学会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的关系,扩大个人会员比例,增强学会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六个哪里”指示要求,加强高校科协、园区科协、企业科协、农技协等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推动科协延长臂膀、形成链条。

伴随着新中国建设事业的日新月异,见证着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经过了50多年的砥砺奋进,中国科协走过了一段平凡而又曲折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影响,在科技界得到了积极的支持,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截至2015年底,中国科协拥有各级科协组织3215个,所属全国学会207个,国家级和省级科协及所属学会从业人员69198人,国家和省级学会个人会员合计1363万人,团体会员合计236581个,企业科协23929个,高校科协831个,农技协110476个,各级科协和两级学会举办学术会议共29105次,主办科技期刊2670种,举办科普宣讲活动38.1万次,加入国际民间科技组织1161个,参加国际科学计划331项,提供决策咨询报告11895篇。回顾中国科协发展的前史以及正式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以下5条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党的领导、关心和支持是科协组织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本身就是为响应党的“五一”口号、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而召开的,会议成立的全国科联、全国科普一直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而且在1957—1958年间各自又先后成立了党组,直接接受党的领导。无论是在其成立和恢复活动的过程中,还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中,中国科协始终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出席科协重要会议活动,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科协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可以明确地说,中国科协从来就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互益组织和自律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坚持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科协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央政治局一位领导同志分管科协、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分工联系科协,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书面作出指示要求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对科协组织政治上关心、方向上指导、工作上支持,使科协得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强化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把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科协组织,更不会有科协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理解、参与、支持是科协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5万多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全国科联的全国性学会只有19个,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兴起和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迅速壮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目前已经超过8000万。与此相适应,全国学会数量也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从全国科联时期的19个增加到文革前的44个,再到中国科协二大前的106个,目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已经达到207个。科协组织是人的组织,是科技工作者的组织,科技工作者始终是科协全部工作的核心,依靠科技工作者、服务科技工作者始终是科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突出特点。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活动和热心参与,既是科技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为科协组织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为科协工作的开展和科协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离开了科技工作者,科协组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健康发展。

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确保科协组织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的根本方向。按照科协章程的规定,科协既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又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既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又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样一种组织属性,决定了科协首先必须在团结、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方面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强化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思想引领,为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同时,科协作为一个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又必须面向科技界、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科技类社会化服务产品,包括学术交流类、科学普及类、决策咨询类、国际交流合作类、人才举荐类、科学文化类等公共服务产品。唯其如此,科协才能够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够为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49年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人民群众的需求、参与和支持是科协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科技事业是人民的事业,而不是科研人员的小众事业,人民群众归根到底才是科技活动的资助者、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我们的科研方向来自于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我们的科研资金来源于纳税人涓滴资金汇成的巨大洪流,我们的科技成果因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应用而得以开花结果并不断改进完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故事,中国科技发展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故事,公众理解科学的核心就是要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知识,理解科技活动,参与科技决策,支持科技工作。讲好这个故事,写好这篇文章,是党赋予科协组织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是科协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科协工作的主要方向,人民群众的参与就是科协工作的坚实基础。没有人民群众的热心参与和大力支持,科协工作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方向。

第五,科协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是科协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协是兼具专业性和政治性的群众团体,科协工作能否做好,党的领导作为政治领导毫无疑问是决定性的,而一大批政治觉悟高、大局意识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奉献精神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的积极探索和无私奉献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定意义上说,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这个家的成员是科技工作者,科协机关工作人员只是这个家庭的服务员,做好服务是他们的本份,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服务还需要深入研究思考。我们不会忘记,以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朱光亚、周光召、韩启德等历任中国科协主席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们,为了科协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费尽心血,钱学森同志还提出了建立中国科协学这一重要命题,给后来的科协工作者以重要启迪。我们同样也不应忘记,以范长江、裴丽生、高镇宁、高潮、张玉台、邓楠、陈希、尚勇等历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为代表的科协工作者肩负党的重托和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沤心呖血、忘我工作,为开创科协事业新局面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特别是裴丽生同志关于科协性质的深入思考,张玉台同志关于“三主一家”的论述与机构改革的积极探索,邓楠同志关于科协“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开拓创新,陈希同志关于学会建设、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人物宣传的大胆尝试,尚勇同志关于学会工作是科协主体工作的论述、“四服务一加强”的提出、科协积极进军科技创新与经济建设主战场以及智库建设工作、第三方评估等的改革创新,都已经成为科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科协系统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定程度上说,正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科协事业才能不断开拓新局面,跨入新境界。回望来路,半个多世纪峥嵘岁月,曲折而辉煌;展望前程,创新进取正未有穷期,一路繁花似锦。正如现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尚勇同志所言:“我们已经迎来了灿烂的创新春天。”这是科技事业的春天,是科技工作者的春天,也是科协组织的春天。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来拥抱这个创新春天吧!

本文成稿后曾约请齐让、罗晖、崔建平、吴伟文、张晓梅、王国强、张利洁等同志审读并提出修改意见,专此致谢!

注释

① 邓楠主编. 发展与责任——中国科协50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② 王国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会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③ 1914年成立于美国康乃尔大学. 参见: 范铁权.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22.

④ 谢立惠.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建立和发展[C]//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编. 中国科学家回忆录(第一辑).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⑤ 尹恭成, 等.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 550.

⑥ 郭建荣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年表[M]. 北京: 同心出版社, 1997.

⑦ 尹恭成, 等.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 570.

⑧ 尹恭成, 等.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0: 621.

⑨ 钱斌. 新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形成[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3): 44-51.

⑩ 陈继祖. 关于科协工作的几个原则分歧[R]. 1960.

⑪ 1968年7月,中国科协被军管,科协干部全部下放河南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国家科委并入中国科学院后,中国科协随之并入;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中国科协副主席周培源说,科协不是撤销单位,科协工作要加强;1973年1月,中国科学院明确裴丽生分管科协,旋因故停止,同年3月,高士其向中国科学院党的核心领导小组递交了题为《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内容》的意见书,建议迅速开展科协工作;1975年,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顺桐重新回到全国科协主持工作。

⑫ 中国科协干部学院编.中国科协重要文件汇编[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 51.

⑬ 韩钟昆编著. 裴丽生传[M].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126.

⑭《方毅传》编写组.方毅传[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578.

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宣传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简史[R]. 1988: 97-99.

⑯ 江泽民.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江泽民.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江泽民.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⑰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8.

⑱ 高潮.回顾中国科协三届全国委员会期间的改革与发展[C]//亲历科协岁月(1).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⑲ 吴伟文.一场厘清科协性质地位的重大历史事件[C]//亲历科协岁月(1).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⑳ 邓楠主编. 发展与责任——中国科协50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中国科协干部学院编. 中国科协重要文件汇编[M].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1: 64, 10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 4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1: 4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54.

邓楠主编. 发展与责任——中国科协50年[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习近平. 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EB/OL]. 2011-05-2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5/27/c_121467442.htm

中国科协2015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5-09. http://www.cast.org.cn/n17040442/n17135960/n17136006/17171021.html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科技工作者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多作贡献——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EB/OL]. 2011-05-27.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5/27/c_121467442.htm.
[2] 胡锦涛. 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2008 .
[3] 《方毅传》编写组. 方毅传.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2008 .
[4] 邓楠主编. 发展与责任——中国科协50年.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08 .
[5] 范铁权. 体制与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国科学社与中国的科学文化.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2005 .
[6] 郭建荣. 中国科学技术年表. 北京: 同心出版社[M]. 1997 .
[7] 韩钟昆. 裴丽生传. 北京: 北岳文艺出版社[M]. 2000 .
[8] 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 中国科学家回忆录(第一辑).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M]. 1988 .
[9] 尹恭成, 等. 中国科学技术团体.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M]. 1990 .
[10] 王国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学会潮——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体系研究.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14 .
[11] 中国科协干部学院. 中国科协重要文件汇编. 上海: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M]. 1991 .
[1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宣传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简史[R]. 1988.
[13] 中国科协机关离退休干部办公室, 中国科协直属单位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亲历科协岁月(1)[C].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1991 .
[15]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1996 .
[16]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北京: 人民出版社[M]. 2001 .
[17]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宣传部,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15 .
[18] 陈继祖. 关于科协工作的几个原则分歧[R]. 1960.
[19] 钱斌. 新中国科技管理体制的形成[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 (3) : 44 –51.
[20] 中国科协2015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5-09. http://www.cast.org.cn/n17040442/n17135960/n17136006/1717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