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6-04-15至2016-04-30;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
1 中国将办世界生命科学大会,13 名诺奖得主参加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3 中国科学院连续4年位列自然指数全球首位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7/30]

4月21日消息称,为促进中国生命科学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展示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实力和创新性成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国际间的交流合作,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举办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

本次大会将于2016年11月1—3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举行,以“健康、农业、环境”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大会主席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和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理工学院前院长David Baltimore教授共同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轮值主席饶子和院士和杜克大学王小凡教授共同担任,大会学术与程序委员会主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和《Science》杂志主编、美国科学院侯任院长Marcia McNutt院士共同担任。

大会将围绕生命科学、医药卫生、农业及环境等领域安排大会特邀报告、学术专题报告、政策法规及伦理研讨,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女科学家论坛、科学墙报交流、高科技展览、科普专题报告及展示、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生命科学领域)等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普及展示活动,全方位展示世界生命科学前沿进展及我国生命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自然指数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前20名(来源:natureindex.com)

4月20日,2016 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6 Ta⁃bles)正式发布,中国科学院位列全球首位。根据同时发布的2012—2015年自然指数数据,中国科学院已连续4年位列该排行榜全球第1。

2016 自然指数排行榜显示,中国科学院在全球科研机构综合排名中高居榜首且分值相较上年有小幅增长,美国哈佛大学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位列第2、3 位。同时,中国科学院在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科学3 个学科领域均力压群雄、排名第1,在生命科学领域排名全球第9。

2016 自然指数排行榜国家与地区排名显示,中国是全球高质量科研论文的第2 大贡献国,仅次于美国。在自然指数排列前10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在3年间呈现2 位数的年均增长率。

2 中国科协发布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
4 中国科学家解析寨卡病毒蛋白晶体结构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

4月21日消息称,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科协系统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中国科协在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突出群团组织特色,紧密结合科协系统工作实际,立足已有决策咨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发布了《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


寨卡病毒NS1与其它黄病毒NS1结构比较,揭示了不同黄病毒NS1存在不同的表面电荷分布特征(图片来源:《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4月18日,《Nature Struc⁃tural&Molecular Biology》网络版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施一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最新发现的寨卡病毒(ZIKV)的非结构蛋白1(NS1)的分子结构,并提供了一个原子层面的图像。NS1 参与了例如登革热、西尼罗河病毒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当中。

蚊子传播的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流行。虽然寨卡病毒的感染通常只引发轻微的症状,但是该病毒被认为与小头症相关——新生儿会有异常小的头以及和一种罕见自身免疫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也相关,这也是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的流行是一个公共卫生紧急状况。寨卡病毒是一种和登革热与西尼罗河病毒同属的黄病毒属病毒。登革热病毒中的NS1 对于发病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蛋白也用于诊断登革热的感染,同时也是抗病毒药物开发的建议靶点。

5 法国聚变研究实验装置WEST 关键部件系“中国制造”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8 嫦娥三号拍出最清晰月面照片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4月25日,法国聚变实验装置WEST 首套离子回旋天线竣工典礼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举行,该套天线的成功研制是我国首次向法国出口聚变工程技术,为法国聚变研究实验装置提供关键部件。

离子回旋加热天线是等离子体辅助加热的主要设备之一,整个天线结构复杂,冷却管路复杂繁多,工艺技术要求高。等离子体所承担的法国高功率、长脉冲、主动冷却的离子回旋加热天线研制是中法联合实验室主要合作项目,共计3 套,将为WEST 装置提供9 MW 的加热功率,加热持续时间最长为1000 s,是WEST 装置重要的辅助加热方式。

4月24日消息称,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这些照片是人类时隔40 多年后首次获得月球表面的最清晰照片,可以看到月球表面的真实景象和细节,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岩石、撞击坑的细节展现无遗。

6 教育部重大课题聚焦“985 工程”和“211 工程”高校管理专业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4/30]
9 4 m 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坯:可提高卫星成像分辨率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0/30]

4月23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的校长管理专业化研究”通过结题鉴定,“中国大学校长数据库”同时开通上线。

据该项目首席专家、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介绍,项目开题4年多来,课题组通过问卷、当面访谈、网络信息跟踪采集等形式调查研究了全部112 所“985 工程”“211 工程”高校的书记、校长,课题组数名成员还赴海外对外国大学校长进行访谈。课题组提出了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两体三维”理论,从政府和校长两个主体,以及“专门的职业”“专心的事业”和“专长的从业”三个维度,对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制造团队成员与反射镜坯合影(图片来源:新华网)

4月28日消息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成功自主研制出直径4.03 m 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坯,将其应用于望远镜或卫星上成像,将大大提高分辨率。

现代大型光学望远镜系统均采用反射式结构,最核心的部件是反射镜,且反射镜的口径越大,望远镜的分辨本领和聚光能力越强。该成果实现了大口径光学材料自主可控;制造装备、研制工艺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大型光电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标志着我国大口径光学材料制备技术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

7 中国迎来首个“中国航天日”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4/30]
10 国内首台空间在轨3D 打印机研制成功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0/30]

中国航天员重温入队誓词,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图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3月2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2016年4月24日中国开展了以“航天梦,中国梦”为主题的首个中国航天日,国防科工局会同有关部门筹划部署“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传和科普活动。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唱响“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主旋律,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目前,中国空间技术能力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在轨卫星近150 颗,仅次于美俄,位于世界第3 位。


空间在轨3D 打印机在法国波尔多进行抛物线 失重飞行试验(图片来源:新华网)

4月19日消息称,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宣布,经过该院和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2年多的努力,并在法国波尔多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国内首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宣告研制成功。这台3D打印机可打印最大零部件尺寸达200 mm×130 mm,它可以帮助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自制所需的零件,大幅提高空间站实验的灵活性,减少空间站备品备件的种类与数量和运营成本,降低空间站对地面补给的依赖性。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