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科普工作最薄弱的环节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科普信息化”就是最大的转型升级,要逐步实现精细分类,精准推送。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
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

人民网[2016-04-01]

基础研究呈现多重发展趋势,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周期缩短,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界限日益模糊。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更为关键,竞争更加激烈,影响也更加深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
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李静海

科学网[2016-04-06]

图片来源:科学网

未来的创新要以创新网络的形式组织和开展,谁占据了创新网络的关键结点,谁才能跻身创新体系的中心位置。创新型大学要确保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创新网络的缔结形成和功能发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当前,我们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
校长 张杰

澎湃新闻[2016-04-09]

作为世界核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核能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实现自身减排目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为“后福岛时代”的全球核能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
王毅韧

《中国科学报》[2016-04-07]

超级计算机是世界高端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制高点,也是体现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主任
刘光明

新华社[2016-04-06]

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工作,要尽早布局。建立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需要完善电池的标准化、建立编码追溯系统、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以及对再生利用企业进行资质管理等。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 王秉刚
《人民日报》[2016-04-06]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未来发展应以具体功能为导向,不能泛泛而谈,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
科学学院教授 邢波

《中国科学报》[2016-04-06]

从全球发展态势看,我们已经全面进入一个IPv6的时代,要抓住IPv6这个弯道超车的机遇,争取在互联网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获得主导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吴建平

人民网[2016-04-01]

全社会节水战略是应对中国水危机、保障水安全的唯一的必经之路,无论气候怎样变化,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对策。中国用水的总量呈增长趋势,人口是刚性的,人口增长了,用水量必然要增长,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加速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社会节水战略。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
研究院院长 夏军

《南方都市报》[2016-04-10]

图片来源:《人民政协报》

大学的“学”字实际上包含3方面要素:学生、学者和学术。学生是立校之本,学者是立校之道,学术是立校之魂。这三者是紧密相关的。拥有大学者和大学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而培养优秀学生、培养具有创新性素质的学生,就是大学的使命。所以,大学就是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和学术的大学。其实最根本的就是“以人为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也因此,学校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学生配置。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 丁烈云
《人民政协报》[2016-04-06]

微堆是中国反应堆“走出去”的先行者。中国的微堆在研制完成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迈出国门,在多个国家作为核能研究设施落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原子能
微型反应堆研究室主任 李义国

《中国科学报》[2016-04-06]

推进国家自创区建设要注重把握“三个突出”:突出创新发展特色,依托综合实力和区域代表性强的国家高新区建设;突出“东转西进”布局设想,既促进东部地区率先转型升级,又推进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突出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阴和俊
《中国科学报》[2016-04-05]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石,人工智能有望为中国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大潮中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谭铁牛

《中国科学报》[2016-04-12]

在生物特征中,虹膜图像存在着随机分布的细节纹理特征,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跨过了虹膜图像信息获取的技术门槛后,也愿意为国际上其他学者提供数据资源,让他们直接站在我们的设备和数据基础上,跨入虹膜识别研究的大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孙哲南

《中国科学报》[2016-04-11]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