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6-03-16至2016-03-31;排行依据: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30/30]
2 加拿大“小诺贝尔奖”公布,华人科学家张锋获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密切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要求,3 月2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获奖科学家(图片来源:科学网)

3月23日,加拿大盖尔德纳基金会网站公布了2016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奖(Canada Gairdner Awards)的获得者名单,共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和加拿大7名科学家分获了该奖的3个奖项。每位获奖者将分别获得10万加元的奖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人科学家张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教授Jennifer Doudna,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主任Emmanuelle Charpentier,法国杜邦资深科学家Philippe Horvath,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副教授Rodolphe Barr-angou等5名基因编辑技术“先锋”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美国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主任Anthony Fauci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全球健康奖。加拿大公共健康局特别顾问Frank Plummer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怀特曼奖。

3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施一公、北斗团队等获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4/30]
4 世界首例3D打印还原甲骨文展出
骨文展出[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

3月25日,“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第10次向世界华人榜样致敬。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代表华人科技界的精英们捧起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破解了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直接推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成功研制。

3月28日消息称,剑桥大学图书馆从3月11日起举办大型文字展,其中有不少古色古香的中国甲骨文文献,更有一份在目前举世无双的3D打印甲骨文。被复制的甲骨文源于中国,被标签为甲骨CUL.1,52,155,记录的是一头牛在一次皇室祭祀里的献祭。

剑桥大学图书馆官网称,在剑桥大学图书馆和阿登布鲁克医院媒体工作室的合作下,世界上第一个用3D打印完成的甲骨文复制品诞生了。这份3D打印不仅还原了该甲骨正面精细的文字,还让人们有机会一睹其背面的痕迹。

这一3D打印甲骨文尺寸约9 cmx14 cm,由350 层细粉状石膏复合物层层叠加而成,并通过氰基丙烯酸酯超级粘合剂进行硬化。制作所用打印机原本在医院里用于颌面整形外科手术。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网)
5 5 万米级载人深渊科考母船“张謇”号顺利下水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
6 顶级智力较量:中国专家攻破GGH 密码方案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5/30]

3月24日,中国第一艘由民资建造的11000 m载人深渊器专用科考母船“张謇”号在浙江温岭建成上水,“张謇”号将成为我国11000 m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及其系列产品的科考母船,前往全球多处大洋深渊区开展科学调查活动。

根据安排,该船计划将在2016年5月底开始试航,预计2016年6月底交付使用。在交付使用期前,“张謇”号将进行10天左右的科考设备海试,对相关设备仪器进行进一步调试、验收。验收结束后将执行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任务,预计2016年12月底赴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万米无人潜水器的科考任务。


“张謇”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月26日消息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胡予濮教授与其博士研究生贾惠文,对GGH映射本身以及基于GGH映射的各类高级密码应用进行了颠覆性的否定。

这个被攻破的GGH,原本是一个有望成为国际密码学研究新技术的密码映射方案。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可以这样打个比方:GGH方案的提出者,就像是建筑行业里的地基团队。他们设计并挖掘了看起来非常安全保险、足够深的地基,人们翘首期盼施工团队在他们挖下的地基上盖出摩天大厦来。但胡予濮教授从事的密码分析学就类似于监理团队,发现了地基设计图纸的大问题,并指出了挖好的地基存在隐患和问题,无法在上面建造大楼。如果强行建造,必然是楼毁人亡。

日前,经密码学专家严格评审,这一研究成果——“GGH映射的密码分析”已被2016年欧洲密码年会正式接受。2016年5月8日,胡予濮将赴奥地利维也纳,在欧洲密码年会上正式向全世界的密码同行报告这一突破性成果。

中国大陆58 所大学有学科进入全球400强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8 全球海洋探测网络面临升级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3月22日发布的第六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中国大陆98所大学有学科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入选标准,58所大学有学科进入全球400强,24所大学有学科全球百强,并在5项学科中进入全球前10。

本次排名中国共有88所大学入选全球顶尖学科前400,其中中国大陆58所、台湾21所、香港8所、澳门1所,入选大学总数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清华大学的3项学科全球前10(建筑、土木工程第8,材料第10),北京大学2项全球前10(现代语言第8,语言学第10)。

3月24日消息称,海洋学家如今正在使用国际Argo阵列3900多个浮标提供的数据。这些自动探测器能够定期下潜至水下2000m的深度,并在重新升到海面之前测量温度与盐度数据,之后将它们的观测结果发送至一颗人造卫星。而斥资2100万美元的南大洋碳与气候观测及建模计划(SOCCOM)则更进一步,使用约200个先进探测器监测南极洲周围海域中海水化学及生物活性的若干个指标。其主要目标是追踪流入南大洋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浮标能够对海洋进行监测。
(图片来源:Ray Collins/Barcroft Media/Getty)
9 中国自主研发的“潜龙二号”取得探测突破
取得探测突破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
10 像捕蝇草一样进食的水生植物濒临灭绝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

3月25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布消息称,中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潜龙二号”日前成功地对西南印度洋脊上的热液活动区开展了试验性应用探测。在这种被称为“海底黑烟囱”的复杂地带,“潜龙二号”获得了热液区的地形地貌数据、发现多处热液异常点,拍摄到硫化物、玄武岩和海洋生物等大量照片,取得大洋热液探测的突破。

大洋深处的海底常有高温热液活动,俗称“海底黑烟囱”。多金属硫化物就是这“黑烟囱”的重要产物,其中富含铜、锌、铅、金与银、钴、锰等金属元素。随着陆地金属矿床的日益枯竭,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开发潜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潜龙二号”(图片来源:《辽宁日报》)

囊泡貉藻是已知利用像颌一样的捕虫夹抓住猎物的唯一水生植物。囊泡貉藻顶部的捕虫夹是植物王国中移动最为迅速的附属物之一。当小型无脊椎动物落上去时,它们仅用10 ms便能将其抓住。然而,和很多其他食虫植物一样,囊泡貉藻受到栖息地破坏和非法采集的严重影响。过去一个世纪,它的个体密度下降了近90%,尽管它曾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非洲、亚洲和欧洲。如今,一项研究表明,保护植物的常规方法——种子库或许对这个物种起不到作用。

由西澳大利亚大学助理研究员Adam Cross领导的团队收集了野生和“圈养”种群的种子。随后,研究人员在不同条件下将它们储存了1年,以观察其能否发芽。一些种子在超过结冰点的温度下被埋进钢丝网包的土壤中,以模拟自然状态下的种子库。其他种子则在-18℃下被放在密封袋中,以复制人造室内种子库。该团队发现,对于被存放在超过结冰点温度下的种子来说,仅有12%在1年后仍能发芽,大多数都受到真菌破坏。


囊泡貉藻(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