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正在酝酿突破,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技术广泛渗透,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为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速。基础研究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日益重要的源头支撑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杨卫
科学网[2016-03-06]

在21世纪初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时,中国还处于“基本全面跟踪”的状态,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了“跟踪”、“并行”和“领跑”并存的状态,但是“跟踪”的还占大部分。所以,创新政策的指向是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面向市场的需求供给,同时也进行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

——科学技术部部长 万钢
《中国青年报》[2016-03-11]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医疗体制改革应尽早将医学人才培养纳入到顶层设计中。医改的目的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王松灵
《京华时报》[2016-03-0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法和趋势都很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实事求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 姚檀栋
《中国科学报》[2016-03-08]

中国先进的炼油化工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条件成熟,应向国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大力推介,将其打造成继高铁与核电之后的第三张国家名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湘洪
《中国科学报》[2016-03-08]

人才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良好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才能营造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氛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冯俊
《中国科学报》[2016-03-07]

随着各方进一步的推进,量子通信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就能进入千家万户。希望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来每个人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转款、支付等消费行为,都能够享受到量子通信的安全保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潘建伟
《中国青年报》[2016-03-07]

国家实验室一定不能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放大版”,它应深入扎根行业、领域,具有良好的行业和学科交叉性。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更好的重大科技成果。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 李朋德
《科技日报》[2016-03-06]

学科建设并非像竞技体育一样,以集中力量夺金牌为最终目的。学科建设的目标是使国家需要的、有基础的以及与国际最接近的一批学科率先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形成学科的竞争力。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刘吉臻
《科技日报》[2016-03-11]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农民工进城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的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要靠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把科技、机械、现代因素融入进去,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

——农业部部长 韩长赋
新华网[2016-03-06]

作为中国首颗“碳卫星”载荷,二氧化碳探测仪、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的研制成功将填补我国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遥感监测的空白,为温室气体排放、碳核查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中国节能减排等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增加我国在国际碳排放方面的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家骐
科学网[2016-03-05]

如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网上跨境销售与服务,就能促进网上丝绸之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的经济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潘云鹤
《中国科学报》[2016-03-11]

人工智能是多学科交叉的领域,会深刻改变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影响非常广泛。对人脑的研究,对于研究少儿脑发育和阿尔梅兹海默症等很有意义,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吴一戎
科学网[2016-03-09]

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受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受热膨胀等因素影响,全球海平面持续升高。这种不利影响不容忽视,相关对策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付诸实践。

——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秦大河
《中国气象报》[2016-03-09]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