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兴趣才有可能支撑一个科研人员作出真正创造性的发现,从而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程代展

《中国科学报》[2016-02-15]

引力波的发现,将会进一步刺激各国的研究进度,世界各地的引力波研究计划将很快推进,中国本土研究的进展也会加快。

——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 李淼

中国新闻网[2016-02-13]

美国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一方面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另一方面也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引力波天文学。

——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 施郁

《中国科学报》[2016-02-14]

常规育种已为农业生产作出巨大贡献,但有周期长、效率低的缺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的编辑,在育种的效率和可控制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育种手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李家洋

《光明日报》[2016-02-15]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如鱼得水”,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宁家骏

《光明日报》[2016-02-15]

历史上科学性质的学会,比如英国皇家学会,曾经引领过科学的发展。如果说当时的世界科学界是一张蜘蛛网,那么皇家学会在成立之初的核心成员就是居于整张网中间的“蜘蛛”。科学家们都是通过学会进行学术问题和学术意见的交换。而技术性学会,比如富兰克林学会,也在沟通工业界和学术知识的应用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袁江洋

《中国科学报》[2016-02-01]

我很多创新性发现的灵感,都来自中国哲学的启发。免疫学是研究动态平衡的,而阴阳平衡理论是“ 中国式智慧”。在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对复杂科学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往往会孕育原创性突破。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兼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曹雪涛

《人民日报》[2016-02-15]

在中国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沿海湿地受到的威胁最严重,但保护力度却最小。按照目前2016年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沿海湿地遭围垦破坏,总面积势必突破政府划定的8亿亩湿地保护“红线”,而这是维护中国基本生态安全的底线,包括提供水产品、淡水和防洪等。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 雷光春

澎湃新闻[2016-02-02]

中国的北斗,将是世界的北斗。北斗人要建成一流的导航系统,让世界人民在任何位置享受到来自中国的高科技。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卫星总师 林宝军

《中国科学报》[2016-02-02]

中国的物理研究已经逐步从跟踪模仿,成长为可以和国际前沿并驾齐驱、相互竞争。我们在个别点上有突破和亮点,但整体还需努力。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方忠

《人民日报》[2016-02-04]

当前的农业解读更多地集中在经济视角,而中国的农村问题不单是经济问题,中国乡村的功能也不能仅以GDP 衡量,乡村承载着占我国50%人口的农民生计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张孝德

《中国科学报》[2016-02-02]

未来2年,北斗系统覆盖区域将从亚太地区向全球拓展,如果在2018年前后能发射18颗左右的新卫星,我们就能构成全球基准星座。这个基准星座能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人民提供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北斗的导航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 冉承其

《中国科学报》[2016-02-02]

“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冲刺阶段,科技部门要“不待扬鞭自奋蹄”。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王志刚

《人民日报》[2016-02-01]

中国的基础研究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从点的突破到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杨卫

《人民日报》[2016-02-04]

在促进“双创”过程中,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时,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多的是要做好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二者相结合才能使得中国经济转型更加顺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宋立

《光明日报》[2016-02-15]

(编辑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