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发展排在新发展理念之首,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归根到底是人才创新,创新驱动归根到底是人才驱动,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科协最大的资源就是科技人才,我们整个工作,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围绕新的发展理念,服务创新发展大局,释放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能量,把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搞上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尚勇 《人民日报》[2016-01-29]
如果再沿着爱因斯坦的路走下去,肯定还得不到答案。因此,我们需要创新,需要另辟蹊径。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吴岳良 《光明日报》[2016-01-27]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生态(绿色)设计要求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均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引导产生一个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和消费系统。生态(绿色)设计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有力推手,绿色制造则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一双手"将进一步推动绿色制造产业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丁文江 《中国科学报》[2016-01-21]
从国际上来看,虽然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担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除了加强监管以外,要落实好转基因产品的强制性标识的要求,要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选择权。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韩俊 《北京青年报》[2016-01-29]
中美科技合作"伞式"总协定下面包含了很多具体领域的议定书,如两国在基础研究、地震研究、高能物理等方面都有合作议定书。"同、异、强、弱"4方面因素都是造成中美需要相互合作的原因。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武夷山 《中国科学报》[2016-01-26]
中国在国际合作中的最大问题是:走出去了,却没有引进来。尽管中国国际科研合作不断增多,但中国学者大多非主导者。如何才能引入国外人才为中国科研服务,利用别人的智力给我们作贡献,这将是中国科研实力强大的最好诠释。
--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 孙学军 《中国科学报》[2016-01-26]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创新是创新驱动的供给侧,而创新驱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侧。追本溯源,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基石,筑牢国家科学技术大厦,需对基础研究实行长期稳定支持和超前部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杨卫 《人民日报》[2016-01-22]
科学家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探测器做精细的刻度,给出误差尽可能小的计算结果。通过标定,把探测器设置成最佳状态,知道它的最佳运行模式。标定好,就可以收集更多有效数据,排除"噪音"。
--暗物质卫星高级数据产品处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藏京京 新华社[2016-01-22]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取得诸多科研突破,本土科学家在诺奖方面也实现了零的突破",这都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过,从近400年科技发展及其对现代化的推动来看,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 张柏春 《中国科学报》[2016-01-20]
从华北、西北的资源性缺水到西南一些地方工程性缺水,再到东部发达地区和南方水网地区水质性缺水,"水荒现象从北向南蔓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供需形势越来越严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 王建华 新华视点[2016-01-19]
我们懂得并尊重学生的心声和感受,才是真正地懂得中国的教育,才是跟国际真正的接轨。
--贵州大学校长 郑强 《中国青年报》[2016-01-25]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就像地球的存在离不开自转和公转一样,一所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离不开融入社会发挥大学的引领支撑作用,更离不开大学自身的内涵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徐宗本 《中国科学报》[2016-01-19]
根据信息传播的传染病原理,错误信息会成倍增加,这些错误的、无用的文献信息,一旦被利用、引用,会造成更大的传播和坏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许培扬 《中国科学报》[2016-01-19]
从深空探测来说,我们就是探索未知,它有很多的科学意义,首先对于地球磁场对它的干扰很小,同时月球的背后有很多古老的岩石,我们通过一些科学的研究能够更深地了解月球的演化。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 刘继忠 央广网[2016-01-17]
(编辑 祝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