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职场·
珍惜机会,展示才华

最近,一个年轻人应邀回国参加一所重点大学举办的"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他告诉我一些会议情况。这个论坛是这所大学吸引并选拔海外学术人才的方式之一,此前已经举办了3届。在会前几个月,相关会议申请事项已经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公告。据说这次会议从众多申请者中筛选出200余人,参会人员由学校提供国际旅费和食宿。我很推崇这种人才展示和选拔方式和风格,似乎有点打擂台"的味道,很有意义。它不同于一般国际专业学术会议。那些会议中的参会人员学术水平良莠不齐,且不乏有人利用开会的机会去海外旅游。然而,这个"国际青年学者论坛"不同,首先是参会人员"年轻",所有获准参会人员均为40岁以下(以申请国家"青年千人"年龄为限)。此外,科研国际化经历和成果都基本上"拿得出手"(毕竟经过筛选)。尤其对于那些"成果丰硕""身手不凡"的海外青年学者来说算是一个展示才华的好机会。

依据日程安排,在第一天上午领导讲话之后,分成若干专题进行报告(属于规定动作")。这位向我介绍情况的年轻人所属专题中共有16位报告者(包括会议所在大学的一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高水平教授和一位已经回国的青年千人")。这位高水平的教授与年轻人"同等待遇",作的报告都是15分钟。在半天正规报告中,每个有意向申请教职的年轻人安排15分钟报告陈述自己的代表性成果。可以想象,他们应该都会利用这个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宣讲自己成果的科学或实际应用意义。当然,至于大学教授们在选择人才方面,那就要"听其言,观其行",尤其还得看申请材料中的"硬通货",即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以及国际同行的反响。

正式报告后,这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的教授从参会的报告人中挑选出5位研究方向与他相似的年轻人到他的课题组进一步交流"考察"。他的安排大致如下:1)在课题组面对全体人员(主体是研究生),首先每人作1个小时学术报告。这可是在一般国际会议上只有"大牛"才能享受的"keynote报告待遇"。这样充足的时间,应该足以清晰地阐述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这个阶段约占半天时间;2)安排半天时间与课题组教师和研究生自由交流。听说组里有的研究生很高兴与这些"师兄们交流,学习他们的研究风格和成果,这大大激发了课题组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积极性;3)会后教授与参会年轻人进行单独交流。可以想象,经过这么几轮"秀"(大会简短报告、课题组1小时报告和自由交流),再结合每个人提供的详细简历,这位高水平的教授一般可以判断这些年轻人中的"绩优股"和"潜力股"人才。诚然,教授们对这两类人才各有偏好。我比较喜欢那些国际化经历丰富,发表论文比较慎重的人(即重在论文质量,而不是篇数),我称之为"潜力股"人才。但是,当下我们国家科学评价机制环境自然是偏好那些绩优股",即当下发表论文数量多和发表论文影响因子高的人。但是,我认为"绩优股"人才中有些人由于"急功近利"和短视",他们的科研往往不可持续,后劲不足,甚至"昙花一现"。

向我介绍会议情况的这位年轻人和我聊到了他所在专题报告组的情况,尤其是某些年轻人的演讲风格。他重点提到一位年轻人的报告表现:撇开报告内容质量,由于他的报告安排在前面,主持人缺乏时间掌控的国际惯例,让这位报告人将15分钟拖到近30分钟。在教授课题组的一个小时报告也不能按时完成,也有"拖堂"现象。这位年轻人很想应聘这个学校的教职。教授委婉对他说:如果你以后回来当大学老师,在作学术报告前一定要认真组织报告演讲内容,克服拖延时间的毛病。如果你面对一些大腕级"专家,"拖堂"会给他们留下不佳印象。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科研成果丰硕的青年学者,在一些重要演讲场合(例如职称晋升、人才或科研项目申请和科技奖励答辩等)不能很好介绍和展示成果,由此受到负面影响是多么可惜。

这位和我聊天的年轻人国际学术经历比较丰富。他在海外知名大学完成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教育后,先后在几个世界名校做博士后研究。在10年海外求学过程中,他勤奋刻苦、待人谦逊,注重学术过程训练,善于与欧美教授交流,在国际专业学术圈子中比较活跃(已经获得IEEE Senior Member称号)。他在这次15分钟报告中,除了报告内容,基本做到用时"精准"。当主持人告知只剩1分钟时,他说他只剩"结论"部分。

大约在40多年前,有人告诉我,一位大学教授为了训练和考核年轻老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时努力做到:"内容丰富、概念准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时间安排恰当",要求年轻老师针对一个具体课程内容,分别各作一次15分钟和45分钟演讲。这类似于学术会议的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的时间尺度,很能考察一个人的综合归纳能力与水平。

当下,年轻人面临很多演讲或口头表现机会,需要认真对待,尤其对于一些教育行业岗位,传授知识的效果取决于如何将你肚子里的"干货"能够让受众(尤其是各种层次学生)顺利接受和理解。一个人的口才固然与先天的遗传基因有关,但是后天还得多听"牛人"们的报告。在倾听报告时,既注重报告内容,也关注演讲风格,这是提高你演讲效果的重要途径。年轻人要"珍惜机会,展示才华",在新的一年里,我祝福你们!

文/刘庆生
作者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教授。图片为本文作者。
栏目主持人 马臻,电子信箱: zhenma@fudan.edu.cn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