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共同体要闻 Columns·

“典赞·2015 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召开


陈君石、李淼、吐尼亚孜·沙吾提、饶毅、王乃彦、范志红等10 人获评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

12月30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典赞·2015 中国科学传播”主题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束为出席发布会。活动以“定格精彩记忆传播科学精神”为主线,现场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十大科学传播人”。

中国科协科学普及部
[2015-12-30]

“纪念广义相对论100 周年”学术报告会举行

1915 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这是20 世纪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2015 年是广义相对论诞生100 周年,100年中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广义相对论的影响。2015 年12 月21 日,中国科协科技导报社“科学百家讲坛”活动特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物理学家丘成桐作“纪念广义相对论100周年”的学术报告,主题是“几何:黎曼、爱因斯坦到弦论”。报告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科技导报》主编陈章良主持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周立伟、赵文津,以及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研究生等100 多人参会。

报告会上,丘成桐从几何学发展的角度,向与会者介绍了几何如何推动人们对于空间的认识。报告最后,丘成桐指出,21 世纪将会是量子力学和引力理论相结合的世纪,为相关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精彩的报告受到广大与会者的热烈欢迎,现场听众提问踊跃。

科技导报社[2015-12-24]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成建制划转至省科协管理

在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江西省委省政府根据工作需求和全国各地科技馆管理体制情况研究决定,江西省科学技术馆从省科技厅成建制划转至省科协管理。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已正式发文省科技厅和省科协。

江西省科技馆成建制划转省科协管理,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在科普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江西省科技馆事业更好地创新发展。江西省科技馆是江西省委、省政府“九·五”重点建设工程,是全省综合性公益科普教育基地。全馆占地面积4.6 万m2,建筑面积1.6 万m2,自2002 年开馆至今,累计接待观众300 余万人次。

江西省科协[2016-01-02]

辽宁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12月9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李小鹏在太原市会见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一行,尚勇和李小鹏代表双方签订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孙绍骋,山西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伟中,山西省副省长张复明,中国科协党组成员、计财部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王延祜参加会见和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提升地方科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山西省科协[2015-12-10]

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召开

12 月19 日,辽宁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辽宁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康捷,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中国邮储银行辽宁省分行、北京市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沈阳国际软件园,以及部分省级学会、市科协,省高校和企业界人士共150 人参加活动。仪式上,辽宁省科协与邮储银行辽宁分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辽宁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分别与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沈阳国际软件园签署合作协议。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辽宁促进中心正式揭牌。

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辽宁促进中心将有效链接以高校、科研院所等为主体的科技成果提供方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运用方,形成科研机构负责启动,科技服务机构负责科技成果评价、推介、经营等一系列中间服务,企业负责生产出最终产品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充分调动成果持有方和使用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率。

辽宁省科协[2015-12-25]

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立

2015 年12 月26 日,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邬贺铨、梅宏两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毛二可、周寿桓、郭桂蓉、刘韵洁、戴浩、丁文华、吕跃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占国、沈保根、刘明等33位青年科学家俱乐部顾问团的成员,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部长王守东,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等出席会议。学会有关人员和青年科学家俱乐部会员300 多人参加大会。会上,邬贺铨、刘韵洁、梅宏、吕跃广分别作题为“网络强国的挑战”“未来网络发展趋势及CENI 项目探索”“从我做起,‘重建’中国科研生态”“军事电子信息技术:挑战与思考”的精彩报告。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副主席高新波、刘艳格、王亮、黄罡、彭木根、胡程分别作报告。大会还举办了涉及“大数据”等5 个方向的专题研讨。

青年科学家俱乐部目前会员235 位,涉及22 个省(直辖市)。俱乐部将以举办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学术年会、两院院士和学会会士与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会、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专题)论坛等为主要活动内容,为青年科学家搭建交流平台。

中国电子学会[2016-01-04]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举办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解读讲座

为了使学界同行乃至社会公众了解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学术贡献和对自然科学的深远影响,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11 家地方细胞生物学会、2 个学会专业分会在全国14 个城市共同举办“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解读讲座”26 场,吸引3800 余人次参与。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与爱尔兰的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的Satoshi ōmura获得;2015 年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美国、土耳其3位科学家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获得。学会专家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其学术贡献、科研历程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并邀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界专家对获奖背后的人文问题进行了探讨。该活动已连续开展3 年,活动规模与社会关注逐年提升。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5-12-28]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1 月8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15 年度国家科技奖“榜单”随之揭晓,295 个项目榜上有名,包括42 项自然科学奖,66 项技术发明奖,187 项科技进步奖,另有7 名外籍科技专家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的统计,2015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项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进一步减少,总数比2011 年减少21%,科技进步奖减少近100 项,减幅近35%。此举是为响应以“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为关键词的科技奖励改革。

根据2015 年度国家科技奖公布的结果可以发现,青年人才开始“冒尖”,并成为引领“双创”的主力军。从整体来看,2015 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6 岁,第1 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54.3 岁。在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完成人中,“70后”超过一半。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最年轻的第1 完成人都是39 岁,科技进步奖最年轻的第1 完成人是38 岁。

本次科技奖励大会上,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领衔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伟也因年仅45 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 年支志明49 岁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记录。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授予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做出突破性进展、被学术界公认并广泛引用的中国公民。此前,华罗庚、吴文俊和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曾获此殊荣。不过,在过去十几年里,该奖有9 次出现空缺。2013 年起,这一局面开始改变,到今年已连续3 年产生自然科学一等奖。

潘建伟率领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实验检验,系统地发展了多光子纠缠干涉量度学,在广域量子通信和光学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始创新成果,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科技导报社综合报道[2016-01-08]

第十五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召开

12 月5—6 日,第十五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沈国舫,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王祝雄,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张守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林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相关人士近300 人参会。沈国舫、王祝雄、张守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翟明普等分别作大会特邀报告。

本次研讨会以“森林培育与木材资源安全”为主题,围绕用材林生产力提高的理论与实践、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实践、主要速生丰产林及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理论与实践以及多功能森林培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议题开展研讨。会议还提出《森林培育广州共识》,呼吁中国的木材资源安全必须依靠中国森林的高效培育来解决,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都需要科学的抚育经营。

中国林学会[2015-12-11]

诺贝尔奖与文化软实力论坛举行

12 月26 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诺贝尔奖与文化软实力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论坛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饶毅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罗晖,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大庆,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尚智丛等出席论坛。

屠呦呦荣获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后,国内掀起一场诺贝尔奖研究讨论热潮。为了促进交流,论坛集结了学界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诺贝尔奖与文化软实力”“传统医学的现代价值”“青蒿素获奖后的启发”等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深入交流与探讨。此次论坛设哲学文化、自然辩证法、创新战略等多个分论坛。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5-12-29]

5 位科学家获小行星命名

1 月4 日,5 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屠呦呦因身体原因未出席命名仪式。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和代表屠呦呦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领取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上述5 颗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 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截至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位科学家获得小行星命名。

《科技日报》[2016-01-04]

陈竺和张亭栋获唐氏中医药发展奖

12 月22 日,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由于在砷制剂治疗白血病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和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张亭栋获颁第六届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的中药研究奖。陈竺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等与张亭栋开展合作,研究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作用原理和临床效果。多年来,他们通过持续深入的多中心、前瞻性、规范的大组临床研究,发现维甲酸和砷剂合用的方案可使90%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获得治愈,证明了此方案的长期安全性,并明确了两种药物通过不同机制靶向作用于该型白血病的致癌蛋白PMLRARA。这些成果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为国际上癌症协同靶向治疗的成功范例,给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这个被称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中国科学报》[2015-12-24]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