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排行
(新闻时段:2015-12-16至2015-12-31;排行依据:本刊遴选出的30家核心媒体报道频次)
1 2015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2 “悟空”首获科学探测数据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5/30]

15 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5 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经过形式审查、学部初评、项目终审评选专项工作和项目公示等流程后在京揭晓。

此次入选项目分别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网络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发现宇宙早期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天体;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炎症消退和免疫稳态调控的新机制研究;1.1 类原创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神光III 激光装置中的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农业革新促使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原;酵母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及其工作机理研究;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镍、钼、钨资源高效利用。


图片来源:科学网

24 日17:55,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升空后的第7 天,经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管理器加电测试后,第一批科学数据下传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

3 2015 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
4 2015 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名单发布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2/30]

图片来源:欧莱雅公司

22 日,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 位青年女科技工作者从172 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获奖者分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彭新华、浙江大学神经科学中心教授胡海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员王玲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吴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旺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吴蓓丽以及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教授杨倩。


图片来源:光明网

30 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京公布2015 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经过专家初选,网络投票和专家终评,评选出“十大科学传播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黑龙江省知名校外科技辅导员李光、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副局长吐尼亚孜·沙吾提、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和中国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朱定真10 人入选。

5 中国南极科考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
6 《Nature》杂志评出2015 年度十大人物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0/30]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30 日消息称,目前正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开展工作的中国南极科考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包括首次在格罗夫山地区获得连续2 年的天然地震观测数据,首次在该地区梅森峰找到高压麻粒岩样品,并探知深度达1500 m 的山前冰下盆地地形。

2015 年,中国科考队首次在格罗夫山地区的梅森峰发现高压麻粒岩,这将有助于重建该地区与泛非期碰撞造山事件相关的变质演化轨迹及其大地构造背景,从而为正确理解冈瓦纳古陆的形成聚合过程提供依据。此外,科考队还在往年考察基础上,利用冰雷达技术探测到1500 m 深处的山前盆地地形,为寻找格罗夫山可能存在的古沉积盆地并对之钻探取样奠定基础,这将为研究南极内陆冰盖进退和气候演化的历史提供依据。


黄军就


鲍哲楠
图片来源:《Nature》

《Nature》杂志17 日公布了由其评选出的2015 年度十大人物,其中出现了2 张中国面孔,分别是中国中山大学的生物学家黄军就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楠。

黄军就和他的团队利用最新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改了人类胚胎的DNA,为治疗一种在中国南方儿童中常见的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症提供了可能。鲍哲楠则因在人造皮肤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入选。今年,她带领研究小组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一种具有触觉、能分出轻重的人造皮肤,该成果为机器人制造、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带来了无限可能。

7 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建成50 亿方产能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9/30]
8 科学家将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8/30]

施工人员正在“压裂井工厂”平台
调试页岩气关键技术——泵送桥塞
与多级射孔联作技术设备装置。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12 月29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了“十三五”能源发展总的目标要求,其中之一为大幅度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

30 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顺利完成50 亿方/年产能建设目标。这标志着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一期正式建成投产。与此同时,中国石化还表示,将正式启动二期50 亿m3建设,力争2017 年建成百亿方大气田,助推中国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加速迈进大规模商业化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新华网

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自16 日晚抵达西南印度洋后,稳稳地停在目标海域,连夜展开大洋钻探工作。

来自美国、英国、中国等12 个国家30 名科学家参加的这次大洋钻探活动,准备在西南印度洋中脊一处名为“亚特兰蒂斯浅滩”的地方,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打穿地壳与地幔的边界。整个钻探计划分3个航次,本次开展的是首次钻探。

9 欧核中心“新粒子”引发论文潮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7/30]
10 韩国宣布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结束
[核心媒体报道频次:17/30]

28 日消息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可能找到了一种新的粒子,这种诱人的“可能”让理论物理学家的论文在短短2 周内如潮水般涌出。

自15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宣布了他们的新发现后,论文预印本平台arXiv 已经发布了95 篇专门讨论这种假想新粒子的研究论文。

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家、arXiv 平台创立者保罗·金斯帕说,这一论文发布潮令之前两次类似的论文发布事件相形见绌:一次是2011 年乳胶追踪中微子震荡计划(OPERA)的科学家宣布中微子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另一次是2014 年科学家宣布借助架设于南极的BICEP2 望远镜发现了引力波。这两次研究发现在质疑面前都没能站住脚。


MERS 病毒
图片来源:Scinceside/Wikimedia

韩国在确认第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7 个月后,正式宣布,MERS 疫情于当地时间12 月23 日24:00 结束。

最后1 位感染MERS 病毒的患者于11 月25 日死亡——死因并非MERS,而是同样也会妨碍其清除病毒的恶性淋巴瘤。韩国官方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指导方针,在28 天——2 倍于MERS病毒14 天的潜伏期——后宣布MERS 疫情正式结束。根据WHO 标准,最后1 名患者在连续2 次病毒检测中被确定为阴性之日起,28 天后即可宣布疫情结束。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