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创建一个更加安全可靠、清洁环保、经济高效、智能开放的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电力的转型升级则是能源革命的核心和关键。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 郑宝森
科学网 [2016-11-27]

电力转型的核心,就是大规模的开发可再生能源,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与能源转型的目标不谋而合。电力在能源革命中的地位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是因为其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很高,1/2以上的煤炭转换成了电力;同时,减少“弃风弃电弃光”,提高新能源的消纳,电力也将起到载体等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
教授 刘吉臻

科学网 [2016-11-27]

中国载人航天总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任重道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兆耀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11-26]

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大数据是国家新型战略资源,正在改变人类生活及对世界的深层理解。科学大数据正在成为科学发展的新引擎,驱动学科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郭华东

《深圳特区报》[2016-11-22]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学研究只有金牌没有银牌,必须注重创新性科学研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新的科研机制,加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
研究院研究员 经福谦

《中国科学报》[2016-11-28]

中国的专业冰川学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冰川面积、运动速度、表面高程等遥感监测方法,如今已能基本实现冰川动态过程的近实时遥感获取,并已初步掌握跃动冰川在不同发展演化阶段表面特征的鉴别知识。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教授 王秉刚
《人民日报》[2016-04-06]

人工智能的研究和未来发展应以具体功能为导向,不能泛泛而谈,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冰冻圈
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康世昌

科学网 [2016-11-22]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
教授 朱邦芬

人民网[2016-04-01]

从产业技术情报发布的内容来看,中国在石墨烯领域的论文和专利的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中国的科技活力。

——清华大学教授 骞伟中
科学网 [2016-11-27]

火箭的运载能力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仅代表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也体现着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国家航天能力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
原局长 栾恩杰

《人民日报》[2016-11-21]

通过卫星通信可以实现对水下滑翔机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数据获取,并可实现多台水下滑翔机协同观测作业。针对一直以来海上天气预报不够准确的问题,水下滑翔机为长时间、稳定、持续的预报提供了高密度的数据支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 俞建成

新华社 [2016-11-20]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科学要有大视野。中国有如此大的队伍和投入,应该要有勇气和魄力问鼎学术顶峰。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汪品先

《解放日报》[2016-11-18]

新能源空铁是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形式,属于轻型、中速、中等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不受地面交通状况影响,具有安全、绿色、环保、全程自动化、全天候运营、造价较低、性价比高等特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翟婉明

《光明日报》[2016-11-29]

速度将引领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下一代高速列车、高速磁悬浮轨道交通、真空管道轨道交通将成为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在高速方向重点发展的3个领域。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张卫华
第一财经 [2016-11-29]

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在长沙运行得很好,这给磁悬浮技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研发高速磁悬浮列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
教授 钱清泉

第一财经 [2016-11-29]

“互联网+”产业的第一要素是人。国家将其作为战略性产业优先发展,其最大优势作用应得以充分发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倪光南

光明网 [2016-11-25]

(责任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