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诺贝尔传

解雪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定价:23.00元。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掖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本书讲述了诺贝尔的故事。

话诺贝尔奖

凌永乐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定价:35.00元。

本书从诺贝尔生平话起,讲述了诺贝尔奖的创立、奖项、奖章、奖状、奖金、授 奖典礼、评选获奖者、影响和效应、差错和争议、统计和分析、中国获奖者和展 望。本书内容生动活泼,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附有多幅图像和近百枚纪念邮 票,还有110 年来各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他们的成就。

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

《南方周末》编。21世纪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定价:25.00元。

2012年“诺贝尔”袭来。只有在莫言荣获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诺贝尔奖”这个字眼才史无前例地与我们拉近了距离。我们第一次不用眺望,也无需仰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

《南方周末》汇聚多年积累,精心打造了这本《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既有关于诺贝尔奖知识点的介绍,又有对于近10年诺贝尔文学奖、经济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得者们的深度访谈。诺贝尔在遗嘱中写到,能够获得这一奖项的人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不必追根溯源,仅截取距离我们最近的10年,便可大致了解全貌。

诺贝尔奖的启示

吕淑琴,陈洪,李雨民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定价:48.00元。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学奖励,诺贝尔奖一直广受世界各国科学家、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关注。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讨论了国家投入、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私人基金,以及诺贝尔奖得主个人因素对诺贝尔奖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还讨论了诺贝尔奖成果的产出问题、科学传统和科学规范问题等,给读者带来富有意义的启示。

诺贝尔奖之问

黄晓勇,潘晨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定价:88.00元。

何谓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幕后”历史是什么?诺贝尔奖有本质吗?诺贝尔奖是跨越国家、民族和政治的吗?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哪些统计学意义上的特征?不同国家在已经颁发的诺贝尔奖记录中是怎样的“排位”?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是如何产生的?中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会在何时诞生?一个旨在赢得诺贝尔奖的教育科研政策是合理的政策吗……本书从包括传播学、政治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等多学科的视野来审视、分析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诺贝尔奖、科学和科学家

[匈] Istvan Hargittai 著,节艳丽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定价: 38.00元。

哪种类型的科学家会成为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怎样被挑选出来的?他们以及他们的获奖研究是否具有一些普遍特征?本书描述了科学发现的属性,诺贝尔奖的遴选程序,影响获奖研究的普遍因素,以及诺贝尔奖对科学自身的作用。书中讲述了科学家克服逆境,最终赢得奖项的故事;深刻洞察了获奖者早期生涯中导师的重要性,并且分析了开展获奖研究的工作场所的重要性;同时还有获奖者对“是什么首先使你决定从事科学事业”这个问题的各种回答。本书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了许多有关科学、科学家以及创设于100年前的诺贝尔奖的情况——它今天仍然是人们瞩目的话题。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

[美] J. Michael Bishop 著,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定价:32.00元。

J.MichaelBishop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博览文学和诗歌,这在科学界是罕见的。更重要的是,如同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样,他能记住他读过的东西并予以深刻思索。他赢得诺贝尔奖完全当之无愧。他为了科研事业而到政界奔走呼吁,他对癌症和微生物见解精辟,他为科研而献出身心,这一切都给他的写作提供了充沛养分。本书讲述了他通往诺贝尔奖的科研历程。

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

[挪] Robert Mark Friedman 著,杨建军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定价:42.00元。

本书的目的在于引起对诺贝尔奖及其意义、价值的新的思考和讨论,也许当诺贝尔奖的神秘性降低后,我们对科学生活的真正意义会有更高的了解。而作者下面这番话定能给中国的读者更多启示:“期望一位在中国的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相信它是一个国家表现科学技术高水平的唯一或最佳途径就错了。”

诺贝尔的囚徒

[美] Carl Djerassi 著,黄群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定价:25.00元。

本书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科学界,一个在局外人看来洁白无暇的世界。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分子生物学教授康托,这是一位自信的科学家,据他自己认为,“只有少数科学家既诚实又富有原创精神”,而他自认他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他在某个凌晨灵光乍现,冒出一个将要赢得诺贝尔奖的想法--用他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非常谦虚地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他为此而构思了一个实验。但恰恰是这个实验给他日后的研究生涯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烦恼……

诺贝尔奖中的科学:生理学或医学奖卷

[日] 矢沢科学事务所编著,王沥译。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定价:39.80 元。

诺贝尔奖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神秘色彩的科学奖项了。获得这一无上荣誉的科学家们,他们的成长、性格、人生经历不一而同,最终却都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为什么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本书从最近3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当中甄选出15位“科学巨星”,带领读者一起看看他们的探索之旅、他们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看看那些公众注意力之外的故事和情节。




书写世界现代医学史的巨人们

张庆柱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定价:88.00元。

全书收集了历年(1901—2005)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生平、教育、科研成果、获奖经过、奋斗历程及各种花絮和逸闻趣事,尤其对获奖项目的研究内容、学术价值、突出贡献和伟大意义做了专业性的特别介绍,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材料翔实,图文并茂,将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杰出业绩和传奇人生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人们以借鉴、启迪、激励、信心和力量。

20 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医学卷药学分册

刘德培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第1版,定价:158.00元。

本书按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护理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学科方向结集卷册,卷首简要回顾20世纪的中国医学发展概况,卷尾附20世纪中国医学大事记。这与传文两相映照,力图反映出中国医学领域的百年发展脉络。书中以突出学术成就为重点,力求对学界同行的学术探索有所镜鉴,对青年学生的学术成长有所启迪。医学卷记述了100多位医学家的研究路径和学术生涯,其中药学分册共收录了42位药学家。

迟到的报告——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

张剑方主编。羊城晚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定价:20.00元。

本书主要阐述了“523任务”及其历史贡献。1967—1980年,由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全国523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管理,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奋斗,研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疟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并提取了抗疟药物青蒿素。

青蒿素研究

李英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定价:150.00元。

本书是40年来中国在抗疟药创新研究的文献汇编,比较完整地反映了抗疟新药 研究的各个环节,如植物化学、合成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临 床研究等的工作。其中主要的论文是有关青蒿素的发现和发展。由于该项成功的研 究,蒿甲醚、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复方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品目录”,成为第 一线的抗疟药。这是中国开发的新药走向世界的开始。

青蒿素类抗疟药

李国桥,李英,李泽琳,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第1版,定价:150.00元。

当今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无论单药或者复方,无论中国或者外国生产,无一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本书记录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发明全过程和详尽的研究数据,为中国在新药发明史上留下一份既全面又真实的珍贵文献。同时本书既有中国40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又涵盖了近年国际上的最新发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第一章阐述发明历史和研发思路(以原始资料为据),第二章至第八章按植物学、化学、药物分析、药理毒理学、青蒿素类药各种制剂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等系统阐述,先单药后复方。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