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活字典”与百年气象

陈学溶著, 气象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1版,
定价:35.00元。

《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一书是陈学溶老先生近三十年来对中国近现代气象史资料搜集、研究成果的总汇。著者作为中国近现代气象事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堪称是气象学界的“活字典”,于书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气象科技史研究文献资料。该书史料翔实、涵盖大观;注重史实、严谨求证;并结合了图表分析与文献论述的研究方法,可看作是近年来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此书有两点值得深究:一是呈现了著者多年的见闻、经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二是严格考证史实,著者精于求证的学术态度令读者肃然。

丰富的史料

中国现代气象科学迄今已经诞生一个多世纪,老一辈气象科学家们筚路蓝缕、殚精竭虑,无数气象人才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才缔造了当今的辉煌局面。这些学界前辈在气象科技史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分别是竺可桢、蒋丙然、涂长望、赵九章、董作宾、胡宣厚、叶笃正、吕炯、谢义炳、朱炳海、顾震潮、陶诗言、朱文荣、王鹏飞等人。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开展和气象史研究的深入,又发掘了石延汉、吕东明、卢鋈、黄厦千、朱国华等早期气象学家的学术事迹。而在《中国近现代气象学界若干史迹》中,上述科学家们鲜活的身影跃然纸上,重现了气象事业走过的百年风雨。

此书涉猎广泛,涵盖了近代气象科技机构建制、学科教育、师承关系、人物轶事、科研成果等气象事业的方方面面。书中所记气象科技史史料的时间跨度颇大,从民国到建国后均有记载;地域覆盖面广,涉及全国各省;历史人物众多,着重于恩师竺可桢对早期气象事业贡献的回顾,兼有蒋丙然、黄厦千等一众气象界前辈的事迹及其考证。例如第二篇《竺可桢先生在北极阁气象研究所》,是著者在1984年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发言,主要回顾竺可桢先生筹建气象研究所的经过,并介绍北极阁气象研究所开展的气象业务和科学研究活动。当前学界对竺可桢先生的论述一般侧重于他的学术成果和科学研究方法,此书另辟蹊径,凸显了竺可桢在气象研究所期间的行政和组织能力,以及他身兼气象研究所所长和浙江大学校长两职的辛劳,使读者对学术界前辈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曾居要职后迁居台湾的气象学家在内地相关著述中鲜有提及,当今气象界人士对他们也知之甚少,而此书诸多篇章基于著者的亲身经历和前辈、尊长的回忆,还原了史实。譬如对石延汉先生的生前事迹查遗补漏,结合了著者在南京气象研究所工作期间对石延汉先生的了解,和王鹏飞教授提供的信息和意见,具有较高可信度;《缅怀吕东明同志》一篇细致地讲述了著者与吕东明的交往情节,在此基础上对其认真负责的科研品质和乐于助人的生活作风给予高度评价。

著者生于191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竺可桢先生主办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气象学习班,是第三届学员,1935年毕业,后成为竺先生主持的北极阁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72至1987年任南京气象学院科学研究所天气气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后退休。老一辈的气象科技工作者亲历了我国现代气象科学的艰苦创业期,在旧中国建设气象台站、开展预报观测、参与气象教育、从事气象科研,后又为新中国的气象事业鞠躬尽瘁。他们是中国现代气象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回忆的许多历史细节以往并未诉诸文字,因此在文献档案中难以获得。陈学溶作为其中一员,献身中国气象事业八十载,具有丰富的学术经历,书中一些史实虽无关大局,却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有利于当代气象研究者和后人了解细节、旁证总局。

严谨的考证

翻阅本书可以发现,著者精于考证并强于考证,十分强调史实的精准,具有见微知著的敏锐眼光和锲而求真的执着态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院士曾为本书作序,序言中直指“或为亲身经历,或经考据论证,重史实,慎评论”,这一特点贯穿全书行文始终。

勘误性文章占据了此书1/3的篇幅,可窥著者考证史实的严谨、细心:对《气象研究所集刊》第一号出版年份的考证;蒋君宏曾写长信反对“竺可桢是我国第一位气象学家”一说,著者就信件中提到的两件事进行了细心查证;《竺可桢》一书中有关竺可桢先生在北极阁的史实有矛盾、缺漏的,不问巨靡一一纠正;对《涂长望传》中的诸多差错进行了查核商榷,小到具体日期的争议都力求精确;刘昭民所著《中华气象学史》一书中论述气象研究所和气象学会有误之处,著者根据《竺可桢日记》以及他的个人亲身经历逐一指正等等。

著者对他人文献中的错误、缺漏皆给予善意而客观的指正、补充;对至今仍然待定的问题和史实,也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商榷、留待匡正。此外,著者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采访了许多知情人,对史料几番商榷、一再求证、多次易稿,力求准确。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书面资料颇多散佚,而知情者,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之前的也多故去,即使是健在的,由于健康状况或其他个人原因也造成了资料采集的困难。在此情况下,著者对于史实的回顾和纠正既需要攻坚之心,又要不畏艰难,其中的细致和辛苦有目共睹。《史迹》处处体现合理质疑、细心考证的学术态度,不仅体现了著者一贯严谨的科学精神,也体现出其学科史著述的专业性。

陈学溶作为期颐老人、气象学界的“活字典”,退休二十余年来仍笔耕不辍,并于近年发表了《档案证明竺老是公正的》《谈竺可桢1934年<气象学>讲义残本》等若干学术论文,主攻气象史料的评述、考证。而本书于著者耄耋之年出版面世,正诠释了老一辈科学家老而弥坚、追求真理的科学钻研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拳拳之情。

文/沈阳,杜正乾
作者简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系。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