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理想情怀的知识分子
春风化雨的人生导师

冯长根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5月第1版,
定价: 30.00元。

在最近一次老友聚会上,意外获赠一本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冯长根的新书 《博士学位随笔》。回首自己成长的经历,始终得益于中国科协的呵护和提携,尤其是与冯长根教授相识与相知的30年里,亦师亦友的他对自己关怀备至。正是他的不吝指教,关键时刻的支持鼓励,才使得笔者在中国科协的这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认真拜读《博士学位随笔》 后,笔者不仅在学识上眼界大开、收获颇丰,窃以为在目前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该书还是鲜见的充满正能量的育人佳作。作者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通过娓娓道来而以微知著,藉旁征博引以洞烛科学真谛。掩卷遐思,尽管从事管理工作多年,冯长根教授依旧是一位拥有正义感和理想主义情怀的典型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理想情怀

《博士学位随笔》 是冯长根教授所著的 《走向成功》 丛书的第4册。该丛书是冯长根任 《科技导报》 主编期间在该刊“主编心语” 专栏发表的随笔文章的结集。该刊 “主编心语” 专栏初设于2007年,作者以 “成功” 为主题,分别针对博士生攻博、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和博士生导师指导博士生中的日常事务和关键问题,以谈心的方式,用看似随意实而系统、扎实的方式展开了论述。《博士学位随笔》 主要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的文章,在结集成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分为博士生与导师篇、导师篇、博士生篇及杂感篇。

作为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的化学博士、已经指导过88位博士毕业生的博士生导师,作者在书中总结了他长期指导博士生的宝贵经验及充满智慧火花的个人随想,不仅涵盖了博士生与导师的交往、如何开展文献调研、如何进行博士课题的研究、论文写作及怎样准备答辩等具体内容; 而且作者视野开阔,涉猎广泛,常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借题发挥,以小见大,从浅入深,睿智悠然中不乏令人轻松的趣味之处及语重心长的真情告诫。本书通过一篇篇文章,启迪着年轻人的思想,这些文字对于他们的学术和人生之路极具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博士生培养、科研工作如何开展方面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更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对科学和教育之本质的探索。他指出,教育首先给学生提供的是一个文明的视野,而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重要的不是你获取的知识,而是你是否有能力对这些知识做出判断。今天教育中被遗失的灵魂,其实就是理解学科少了。教学中教师使用幻灯片投影的效率越高,学生用于理解的时间被挤掉的就越多; 考试越多,学生用于提高理解能力的时间就越少。如果我们想要在科研上获得世界级的一流原创性成果,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硬件,更需要营造出适合于一流创新人才秀出班行的综合性环境和氛围,更多的是科学研究的自由与宽容。

除去正文外,本书还包括3篇附录文章,其中尤为感人的是,“我的 《科技导报》 梦” 一文令笔者体会到作者在主政《科技导报》 期间对科技期刊的挚爱,在“十年磨一剑” 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为实现中国科技界 “期刊梦” 兹兹以求的不释情怀。

无论是他对培养博士生所做的深入思考,还是他对科技期刊的拳拳之心,都体现出一位科学家、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与热忱,以及他的理想主义情怀。
教学相长的真知灼见

本书中,作者颠覆了我们头脑中的许多传统观念。如一般人都认为,名师出高徒,但实际上在科学家群体中其比例低于5%。他指出: 把别人与自己的学术距离描绘为对方的勤奋,其实只是一种文化式的赞扬; 而学术实力的积累是成功者脱颖而出的秘诀。他质疑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的口号,认为比赛就得争第一,这与友谊并不矛盾; 如果不去争名次,为何要参加比赛?

作者提醒读者,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在于思维方式。要他用学习过的科学定律和规则指导自己的思考,真正改变博士生思维方式的恰恰是他参与的攻博课题; 作为学生,见贤思齐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之交必将使博士生获益匪浅,积极主动的语言风格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不该做且于事无补的行为就是抱怨自己的导师不够完美。作者还通过哈佛大学在校园中竖立一个充满谎言的哈佛塑像,来提醒年轻的博士生们不要轻信传说中的权威与偶像,要秉持怀疑精神,努力追求自己笃信的真理。作者还提出了学术论文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家是由科学研究雕琢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为论文。做科学研究和写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判断力。作者指出,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的 “枢纽”。撰写学术论文是科技界今天和昨天的 “通信”,是向明天伸出的 “手”。科研成果不是锁在办公室抽屉中的私人藏品,应该是属于科技界的共享财富。论文不仅是给同行看的,实际上将载入史册。作为一位壮志未酬的办刊大家,他深感优秀论文大量外流、国内期刊中低水平论文长期充斥版面且发展乏力是中国科技界的扼腕之痛。为此,他大声疾呼: 科学研究应该优雅而有深度,应对SCI顶礼膜拜说不。

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醒博士生们,要把科研当成一种兴趣,博士生应该具有独立并饶有兴趣从事科研的能力。不仅如此,还要逐步意识到责任比兴趣更重要,青年学者要把国富民强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此话由作者在洋洋洒洒的随笔之中顺势带出,丝毫不显生硬空洞。这一点在当今博士生教育中已经鲜见,从而更加让人钦佩作者的赤子之心。对于当前科学研究的本质,他作出了明确的判断和提醒: 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思想的共享、技术的发明和科学的发现,而这些依赖于历史的机遇,其最终的成功取决于集体的努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合作水平衡量着人们的创新能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独占鳌头,学会在科研上以“交替领跑” 的心态争夺第一,是如今科技界领军人才应有的姿态。

文/游苏宁
作者简介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编审。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