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寄语刚毕业的博士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希望你们不要浮躁,踏踏实实走好科研路。为人师表。即将成为高校教师,希望你们当好别人的老师,切莫误人子弟。资源共享。在高校里,年轻人科研起步很艰难,今后课题组的科研条件依旧对你们开放。

这是2015年5月28日我在课题组3位博士答辩后的即兴演讲,也是我对3个博士生顺利通过答辩的祝福。这3位同学都很努力,每人发表4篇影响因子大于3的英文文章,待发表文章各1篇。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都为课题组的应用项目做出了贡献。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太原这个就业困难、科技文化落后的地区找到了高校的工作,高校还提供20~30万元的启动经费和安家费。2015年春节过后,他们一直在忙于论文和答辩事宜,基本不做实验了,我也不再要求他们在组会上做报告,但依然要求他们参加组会,不要让科研热情快速冷却下来。在他们的最后一次组会上,我为他们的未来职业规划做了如下建议和叮嘱。

职称是你们最关注的问题。科研领域竞争激烈,必需为自己的前途提前打算。高校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评职称的条件每年都变,千万不能跟踪规则的尾巴。比如,今年评副教授需要3篇SCI论文,你有2篇,下一次你有了4篇,原以为可以了,但条件可能会变成5篇,这样跟着规则的尾巴跑风险很大,一定要准备好跨越规则的能力。工作往前赶,研究向深处做,坚持看文献寻找创新点,有节奏地发表论文,对单位的要求做200%的积累,就应该可以在竞争中胜出,也可以心里有数。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比职称更重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预测至少5年或10年后高校办学理念、科研环境、人才政策的变化。中国教育领域的问题已经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程度,高校转变发展策略是必然的。可以预见,加强教学以提高毕业生质量是趋势,不管在什么学校,做一个好教师应该是你们的基本任务,搞一定程度的科研会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充实。在席卷全国的科研型大学创办热潮中,要冷静分析自己所处高校的水平,不一定要把科研作为唯一追求。

身份的尴尬是国产博士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个更需要从长计议。在高校教师中,总体来说,海归博士的比例还不是很高,但海归人才占据的资源要远远大于本土人才,因此,“海归”的挤压、“土博士”的竞争,会使你们一时感到前途迷茫。一定要坚定信念,为自己规划一个较长远的目标。切不可小富即安地失去斗志,越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其实越安稳不了,因为你没有获得安稳生活的条件,趁年轻多锻炼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出国深造,以期改变自己身份的尴尬状态。很多年轻人出于找工作的不容易,倾向于“占坑”,但占坑不等于不动,国内“占坑”和出国深造不矛盾,一切都要在自己的努力和掌控中。

瞄准应用做研究,抓住机会搞创业。基础研究需要充足而稳定的经费支持,也需要很高的天赋,不是对每个博士都重要和可行,不建议你们从事基础研究。顺应社会需求和政府号召,开展力所能及和适销对路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值得尝试的路子。在应用开发中也会有科学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文章的来源,而且这样的文章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比那些“灌水”的文章更有意义。做科研,总要寻求一点意义,以对得起投资人的钱,也可以让自己退休时还能津津乐道自己的发现。当这些都循环起来,找机会创业,发挥你们专业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路要越走越宽,一旦觉得不适合高校教师这种职业,可以有第二条路。真诚合作,共享资源。与人合作的前提是自身有合作价值,如果你能持续提高学术水平,合作伙伴就会越来越多。事业刚起步时什么都没有,要借助导师的条件,此时师生关系就变成合作关系,要互利互惠。

寄语虽然是说给毕业生的,但对今后陆续毕业的研究生也适用。

研究生已经进入90后的时代,我一直不清楚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有没有理想。一个学生明确告诉我,他们没有理想。他们从小只知道考试,只学习要考的东西,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学习。我慨叹,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已经迷失,我亲眼目睹研究生一代比一代迷茫,这是个可怕的事情。我只能尽我所能去影响改变他们,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缺失的理想需要自己弥补。研究生问我什么是理想,我说理想就是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就像草原上可以远远望见的雪峰。理想可以给人毅力,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们从小的理想是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淡忘了理想,但现在老而弥坚。目前社会上有种不良风气,认为谈远大理想就虚伪,这种思想实际上鼓励自甘堕落,我希望我的博士生们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落入犬儒主义。正如“崇高是崇高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要有远大理想。

想起每年毕业季,送别多在炎炎夏日,神采飞扬的研究生们就要奔赴各自新的岗位,我除了祝福之外,略有一点伤感。感岁月之流逝,伤青春之易老,叹自我之无为,怅前途之未明。然而,酒酣脸热后,也曾击节高歌,咏鸿鹄之志,坚报国之念。曾记得,连续3 年为毕业学生写诗饯行,寄语犹在耳,斯人将远去,祝他们顺利。

离歌送学生
硕博三五载,治学路尚遥
为学但尚真,求实无以巧
莫论将相志,耐心人最少
待到有功日,还需步步高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
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耀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