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天上的星辰对我来说遥不可及,现在太空中有了一颗“张锦秋星”,这于我已经远远超出了奖励的意义,使我的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这份光荣属于中国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一带一路”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作为梁思成先生的弟子,他给我树立起了一个人生奋斗的标杆,引导我一生为建筑设计事业而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 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
《中国科学报》[2015-04-30]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广域电磁法,在勘探海洋新能源、海底构造等研究领域方面,大有前景。我现在最想做的,是尽快实现它对海下可燃冰等资源的勘探。和地球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么多年下来,我每天都工作10多个小时,可还有好多想法没时间去实践。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会一直工作下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球 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何继善
《科技日报》[2015-06-08]

近几年,作野外调查时,每到水环境恶劣的地方,当地居民常常是满怀期望地问我们“河水什么时候才能变好?” 每次遇到这样的情景,就感觉到科学家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水是有灵性的,作为“大地明珠”的湖泊也与人类一样,需要有自己的生存和活动空间,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竭尽一切力量去守护它们。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 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
《中国科学报》[2015-06-01]

当新的实验事实积累到某种程度时,人类中的“爱因斯坦二世”就会诞生,新理论将应运而生。这是我对量子力学第二次革命的期待。而当务之急是运用已发展的量子技术进一步研究量子世界,发现更丰富的实验事实,为探索新理论打下扎实基础。在量子力学第一次革命中,中国人来不及赶上,而现在我们处于国际同一水平,是作贡献的时候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 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
科学网[2015-06-15]

过去50年,机器人技术的进展集中在动作功能上,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很累很苦的事情让机器人来做。智能革命意味着更多的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精力将投向心脑解放:让机器人拥有人工智能。比如,语言、社交、推理、规划、直觉、学习、控制、知识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
新华网[2015-06-10]

21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中医的发展要采纳现代科技包括西医的许多新技术,充分借鉴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最重要的是还要保持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同时也要百花齐放,让各种学术观点自由发展,才能促进中医理论不断创新,推动学术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西医 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吴以岭
《中国科学报》[2015-06-08]

提速降费是用户永无止境的诉求,也是运营商永远追求的目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出路是运营商通过网络创新,提供差异化、更好的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未来网络 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韵洁
《中国青年报》[2015-06-08]

过去的师生关系,是讲究“传承”的。现在中医以及医学方面的研究还讲究这一套,我们搞生物学(研究)的都不太计较这些了,但有幸成为张致一先生的学生,我仍感念一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以训
《中国科学报》[2015-06-08]

当发现一个物理现象跟平常不一样时,我会试图去解释它,就像读一本侦探小说,确定嫌疑人,推导出他到底怎么做的,根本停不下来,非得看完才能去睡觉。科学家不仅需要有智商,也需要有情商。现在的科学研究,尤其是科学实验,都需要团队作战。此外,情商高也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薛其坤
《经济日报》[2015-05-31]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现在的年轻人视野广、想法多、活跃开放,但搞科研就像进庙修行一样,不要想着发财。因为这不是发财的工作,如果别的想法太多,会静不下心来,科研是搞不好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环境 研究院院长王文兴
《中国教育报》[2015-06-01]

为什么在欧洲我们能看到一些一二百年的房子,五颜六色很漂亮,但我们一些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房子,现在就必须要拆掉?除了结构、材料问题,我们很难回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当下的法规制度环境更多的是“允许你买皮鞋,但不允许你买皮鞋油”。也就是说房子建完后,几乎没有维修费用,也不注重维修。

——中国工程院原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中国青年报》[2015-06-12]

多年前,我跟着科考队到了榆林市的毛乌素沙漠,正好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伫立在那里,看着夕阳光下的沙漠,从来没有想到沙丘可以那样美,千姿百态。我认为沙漠是很有魅力的,沙漠其实和湖泊、冰川、海洋一样,都是自然之子。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 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屈建军
《中国科学报》[2015-06-08]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