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为了独立工作的准备——博士后生涯的一点心得

2011年在华东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前夕,我又一次面临重要选择。国内大多数理工科博士的就业选择,无非是去工业界和学术界两种。我根据兴趣毅然选择了后者。对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来讲,要想走学术道路,如果没有机会留校任教,就大概只剩做博士后这条“临时”的道路可走了。通常我们认为,出国做博士后相比留在国内做博士后,在经历、阅历和知识学习等方面总体上更有优势,也或许有更大的锻炼价值。作为一个“过来人”,以下我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出国做博士后的一些心得体会,以便给有类似志向的年轻人参考。

出国做博士后的准备

要想出国做博士后,需要具备一些条件:首先要能确保拿到博士学位。由于博士后职位一般是要提前找好、将来报到时要出示学位证或复印件,所以必须就这个问题跟未来的导师和单位做好沟通,确保不会发生纰漏;其次,需要得到国内导师以及一些其他师长的支持。申请博士后通常需要2~3封推荐信,即使未来的导师是熟人或者充分信任你,未来的学校和院系也需要你经历这个推荐信的流程;第三,要有未来导师的of⁃fer。寻找博士后职位都是自己跟有意向的导师和课题组联系。至于如何申请,方式很多。网上有很多寻找博士后岗位的攻略,这里不再赘述。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熟人引荐,海投简历是非常有效的求职方法。最后,家人的支持尤其重要。在这个问题上要妥善处理好与父母和配偶(甚至子女)的关系。

关于做博士后的时间

每个人做博士后的时间有长有短,而且做博士后的目标会有所差异。但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博士后毕竟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是为将来的教职生涯做准备的。结合跟我的学术方向有关的情况以及这几年的形势,我个人认为,一般如果只做一站博士后,耗时一两年(3年以内),将来更加适合以讲师或者副教授身份加盟某个团队。如果想当独立PI或回国直接做教授、研究员,一般需要四五年或者两站以上博士后的经历。我就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两站博士后,找到了复旦大学的教职。当然不排除有些非常优秀的年轻人花了更少的年限获得了很好的职位。我不太建议做七八年以上的博士后,因为很多单位的招聘者会认为做博士后时间太久的人潜力不足。

另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将来找教职或者申请人才计划的一些特殊规定,以便对自己进行定位,比如“青年千人计划”对海外经历的年限是有要求的。

关于做博士后期间的表现

现在找教职的门槛日益水涨船高,10年前出国“镀镀金”回来就更容易评教授、研究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博士后期间发表的论文对于接下来找教职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我相信国内科研大环境和评价体制也在日益改善,但目前基本上还是以论文或者代表性论文的发表记录来衡量一个学者的水平,学历和经历倒是移到了其次的位置。要想论文发表记录更好,除了自身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跟博士后导师有良好的配合,包括科研想法和课题的选择以及与人合作等方面。还要注意:现在申请很多职位和项目都要求列举5年内发表的论文,所以在博士后期间一直保持努力是很重要的。如果早些年发过好文章,现在开始吃老本是很不明智的。最后,在做博士后期间,大家可能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这时候跟导师和课题组成员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个人声誉在将来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比发表论文更大。

关于找教职

找到教职基本上不但是做博士后的最终结果,也是一个人的学术生涯最关键的一步。寻找教职与寻找博士后岗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更加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时间。太早找教职,论文还在积累中;太晚找教职,除了自己的时间在流逝之外,和博士后导师的合同到期与续约与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通常来讲,寻找教职比寻找博士后岗位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单位各级部门的一系列流程。

对于我们这样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来讲,想找到海外著名大学的教职非常困难,国外的学校主要会针对我们的教学能力提出质疑。纵观这几年的形势,国内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都是在加强的,所以对回国或者不回国任职要有自己的定位。目前在国内寻找教职有个麻烦的地方,很多单位虽然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人才计划,但往往要求先申请“青年千人计划”再说。如果申请不到,可能就不会聘用你。比较幸运的是,我目前的工作单位同意我先入职再去申请一些人才计划。

除了要安排好自己的申请时间,对平台和依托单位的选择也要非常谨慎。建议大家“货比三家”,看看启动经费和待遇是否能够接受,其他方面也要和用人单位多沟通。另外,现在有些著名高校已经开始对新引进人员实行类似于“tenure-track”的制度。这虽然是压力,但也是好事,能够鞭策你做出点出色的工作。对于有志于科研的人来讲,拿到博士学位尚且是必须的,那么拿到ten-ure也应该不能当作什么负担。

当然,回国最直接的温暖就是可以跟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此所谓“父母在,不远游”。亲情和友情亦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

文/朱亮亮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员。
栏目主持人 马臻,电子信箱:zhenma@fudan.edu.cn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