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像博物学家一样生存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传统之一,通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做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分类等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20世纪以来,博物学日渐式微。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人类无视自然规律,滥用资源,破坏环境,从而导致了我们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如何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是现代人无法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人类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博物学著作唤醒对自然的了解与亲近。刘华杰的《檀岛花事》便是这样一部充满博物情怀的著作。

刘华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史等,同时也是一位植物爱好者。2011年8月—2012年7月,刘华杰在夏威夷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学,目的是考察“洛克对夏威夷本土植物的研究历史”。此行还有另外一个任务: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杨虚杰女士邀他写一本关于夏威夷之行的书。于是就有了这本《檀岛花事》。所谓“檀岛”,狭义上指的是美国檀香山所在的瓦胡岛,广义上则指夏威夷群岛。夏威夷群岛“漂浮”于浩瀚的太平洋中间,是有关地壳变迁、生物演化、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研究之地。

《檀岛花事》分上、中、下三册,拿到这套书,不由地惊叹于装帧的别致。干燥后的花与叶就静静地躺在纸浆的封面下,无声地传递着生命的气息,仿佛告诉读者曾经的鲜活如今沉淀成静穆,但一种生命形式的结束不是末尾,而是开端。书中的纸张、印制、编排等无不独具特色,很多细节都透露出编者的用心。目录页的边缘精心绘制了具有夏威夷特色的铁心木和镰嘴管舌鸟,手绘的植物书签匠心独运。打开书,大幅的彩图富有视觉的冲击感,将读者一下子带进夏威夷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

在短短的一年里,刘华杰循着希拉伯兰特、洛克、圣约翰的足迹,穿灌丛,钻幽谷,攀尖岭;餐风宿露,草木相伴。“不为一生一世的拥有,只为今朝短暂的凝视。”他走访了夏威夷岛、瓦胡岛、毛依岛和考爱岛等很多地方,对夏威夷的本地种和外来种植物都进行详细地拍照、记述,还参观了夏威夷群岛的诸多墓地、纪念馆、植物园等名胜古迹,在欣赏迷人风光的同时,也增长了见闻。加之作者知识广博,书中巧妙穿插了不少名人的趣闻轶事,如洛克在丽江泸沽湖的考察经历、贝聿铭的建筑风格、孙中山和梁启超在檀香山的活动等,各种诗词名言俯拾皆是。在刘华杰笔下,异国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与对植物的描述交织为一体,见证了这个太平洋美丽群岛的独特风貌。

《檀岛花事》采用了松散的日记体,围绕访学的经历和对洛克的研究展开,充满了生活气息。夏威夷群岛如同一个大的热带植物园,各种植物姹紫嫣红、争奇斗胜,令人迷醉。刘华杰像鲁滨逊一样,在这个新天地里徜徉,脚步遍及整个夏威夷群岛。有的山峰险峻嵯峨,难以攀爬,他也毫不畏惧。为了寻找半边莲属本土物种,作者沿着马纳纳山道攀登,风雨交加,湿滑泥泞,以致摔倒了若干次,仍不改其乐。在夏威夷大学,他开发尝试可食的植物,将多香果的叶子作为香料,试吃大花假虎刺果实,烤发财树种子,烤面包果,自己种菜,自制擀面杖等等,可谓妙趣横生。《檀岛花事》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不是一部冷冰冰的植物志,而是一部讲述作者与植物倾心交往的日记。

尽管结构松散,文笔轻松,但是整部书又非常严谨。刘华杰对自己遇到的各种植物都精心拍照,与工具书对照,加以辨认、整理、分类,不厌其烦。其中既有对已知植物的梳理,又有对未确定植物的命名,任务繁重细碎,非常富有开拓性。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照片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书后还附有索引,以便查找。

在这部书里,刘华杰从博物学的角度考察了夏威夷群岛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关系,认为对此加以区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物种进驻夏威夷,疯狂挤占了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大量本土物种濒临灭绝。刘华杰指出:“ 本土的是最好的、最美的,这是信念也是事实真理。”他的这一主张对我国的外来植物引进和本土植物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华杰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7月第1版,定价:258.00元。

本书最具特点的地方还在于作者的哲学情怀与思考。这些思考并非冗长的独白,所占篇幅很少,如珍珠般散落在段落间。有的是作者开卷后的心得,有的是一时的所思所想。其中最关键的是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刘华杰思考了生态危机背后的文明二律背反,认为资本主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带来了人在现代社会中焦虑的生存状态,强调“现代性的规则并不有利于天人系统的持久存续……是加剧危机,还是减缓危机?这是重大的选择,人性、伦理在此选择中体现。像博物学家一样生存,谈何容易,但它是一种选择。”那么,什么才是博物学家的生存方式呢?刘华杰夜宿海边,倾听海浪,人与海仿佛浑然一体。“一个人的世界不免孤独,但此时此地,我是环境的一部分,绿树、绿树上的小鸟,微风、微风中的落叶,辽阔的太平洋,以及这个星球,也是我的。”他还拍摄下了一位小男孩与海浪嬉戏,陶醉其中的自然状态。这些温暖又平静的生活片断正是提醒现代人可以抛开很多膨胀的欲望,沉静下来,体会生活的本真,实现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这不就是博物人生的主旨吗?而这也是现代人走出心灵危机,摆脱焦虑状态的唯一出路。刘华杰之所以一直提倡恢复博物学教育,原因正在于此。

“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花看天堂”,或许这只是刘华杰的一次小小的探险之旅,却为我们带来了整个的博物人生。

文/李冰芷
作者简介 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