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琇,辽宁抚顺人,太阳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际天文学期刊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主编,Solar Physics编委。长期从事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研究。

·卷首语 Foreword·
发展、培育和呵护我国自己的英文科学期刊

发展、培育和呵护我国自己的英文科学期刊,创办我国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学术刊物,是当代中国科学家的责任。常常有同事问我,国际上已经有了那么多一流的学术期刊,我们何必费那么大的力气再去办刊?我不知道该怎样直接回答这一问题。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凡是有一流科学期刊的国家或地区,都有一流的自然科学研究;凡是有一流自然科学研究的国家或地区,也总有最好的科学杂志。那么照此逻辑,从国内科学期刊的现状来看,中国就应当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永远处于二流或三流的地位吗?

科学期刊是新知识和新科学思想的载体和传播媒介。一篇科学论文在杂志发表,其包涵的新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所创造的新知识得以传播、启迪和推动他人的接续研究,并使结果得到独立的检验、证实或证伪,包括扬弃、提炼或升华,被收入人类知识的宝库。一个好的科学期刊是展示科学成果的殿堂,是学术交流和学术论争的讲坛,更是培育好的科学传统和优秀研究团队的学校。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最初的研究工作,常常是从读杂志上一篇好的论文开始的。20世纪以来天文学领域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成果,几乎全部发表在1895年创办的美国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ApJ)上。这一杂志对观测发现和新物理思想的崇尚,对美国和全世界的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持续影响。中国为什么不应当和不能有这样优秀的期刊呢?

中国学者支付了双份的费用(版面费和订阅费),先使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得以在外刊发表,再通过订阅得以获取这些信息产品。作者还必须签署一个版权声明,把自己成果的版权转让给杂志社。尽管名义上版权是杂志社和作者共有,但当作者要引用其论文图表时,还必须征得杂志社同意。这意味着我国学者大部分的研究成果的版权在外国学会和杂志社手里。不能不提到,这些杂志通常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与之相悖的论文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学者往往会丢失在科学发现上的首发权和对学术成果的话语权。这种令人尴尬的状况难道不应改变吗?

我国的英文SCI检索期刊,不到国际总量(8000多种)的2%,且绝大多数影响力低迷,处于影响因子国际排名的后50%。这可能部分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一本杂志的影响力,实际是由其作者群的研究水平决定的,我们无法希求超越作者学术水准的影响力。近年,我国基础研究水平有显著提升,论文数大幅上升,质量也有相当的提高。然而,我国杂志学术水准的提升却显著滞后,究其原因,我们对科学家和研究群体评价体系的内禀缺陷可能首当其冲。我们对自己的英文期刊不是扶植、培育和呵护,而是多少有些自我歧视。很多研究机构对发表在国外和国内SCI检索杂志的论文给予不同的评价和奖励;学位和职称的评定也常常区分国际和国内SCI论文;也有按发表杂志的影响因子来对作者进行评价的。对一篇科学论文,应当忠实地考察其本身的学术价值和影响,而不应以发表刊物是国内与国外作评定标准。而发表论文刊物的影响因子也不能作为对论文本身和论文作者的评价标准。2013年影响因子为6.280的ApJ在2011—2012年的论文有7%是零引用的;影响因子为4.288的欧洲刊物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近10%论文是零引用的。而好文章无论发表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得到广泛引用和正面评价。中国科学家任治安等2008年在我国Chinese Physical Letter上发表的铁基超导研究,已经得到1000次以上的同行引用(按天体物理数据系统ADS统计)。我们为什么不能公平正直地按研究成果本身,而不是按杂志的影响因子来评价呢?

我国文献情报部门对杂志按影响因子大小进行分区,在学术界起着相当的引导作用。中国的SCI检索杂志绝大多数落在后半部分的第3和第4区。也许,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序对杂志分区无可厚非,但是这样做却缺少了一点分析。例如天文学被排在一区的2个杂志,都不是发表最新原创性研究的主流杂志。2013年影响因子排在前6位的天文学杂志,其中5个是评述类,年发表文章数从5~28篇不等,不能代表原创性研究期刊。是否可同时考虑发表论文多少等因素,并对我国期刊给予一个较为有利的分区,以吸引国内的优秀稿源?

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鼎盛发表在《物理》杂志的统计研究,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足以支撑较好的科学杂志的实力。我国学术领导机构和学者对待学术期刊的态度,成为我国能否办好自己的科学期刊的关键。2006—2010年间,我国物理学界发表了93845篇SCI检索论文。其中,虽有13.3%见于国内5大物理学期刊,但是有较大影响的论文发表于中国刊物的比例只有0.7%。天文学界情况与此类似。毫无疑问,应当鼓励我国学者在国际最顶尖的杂志发表研究工作,参与国际学术竞争。只要我国学术界不是歧视,而是扶植我们自己的刊物,只要大家能将一部分较好的论文投寄到我国的英文杂志,中国期刊的影响就不可能如此低迷。国家投入巨资的重大科学设备和研究计划,其最初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本国期刊,体现着中国作者和研究群体的学术尊严。多国科研管理机构对此甚至有明确规定,各国学者大多也是这样做的。比如,日本天文学重大设备的最初原创性成果,都作为快讯发表于本国天文学会会刊PASJ,使其影响因子排在亚洲天文杂志之首。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起步较晚,英文学术期刊的发展比欧美国家迟得太多。本来就无传承,又不加以扶植,中国学术期刊立足之地何在?

在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科学期刊的发展不但有了基础,也为国际态势所压迫。请努力扶植我国自己的英文学术期刊。中国科学界有责任为创办最好的国际学术期刊努力和奉献。


(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