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从李小文到张益唐,
究竟何为大师
中国学术界一直缺乏大师,最近李小文院士的病逝,使得原本稀少的大师队伍又少一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李小文原本是遥感技术领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是由于其身上存在的一些独特之处,他的为人和事迹影响了整个学术界,甚至得到许多普通人的关注。很多人不分专业、不分年龄、不分国籍,自发到八宝山参加他的追思会。李小文,作为院士,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乐于助人;李小文,作为科学家,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提携青年,这些优秀品质,影响深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仅看李小文先生极其朴素的外表,好像是不知名高校里一位平凡的老讲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确有这样一位老师,在学术圈底层混迹多年却毫无进展,50岁仍然是一所普通高校的讲师,拿着微薄的薪资,他就是张益唐。在没有发表其开创性孪生素数论文之前,一直担任讲师职务。10多年来,他对此没有任何怨言,从未发表过叫苦不迭的自白书,始终默默做着自己的研究和教书工作。然而,在其“里程碑式研究成果”面世之后,张益唐获得了颇多深具影响力的奖励和表彰,所在的新罕布什尔大学迅速将其从讲师提拔为教授。对于教授职位,已有重大科研发现的张益唐也欣然接受。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多年,但是许多人对其中一些基本概念至今尚未弄清楚。其实,教师和教授不是一个概念。教授和科学家也不是一回事。科学家和大师又是两码事。以下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授课再好,教学获奖再多,没有科研成果,可以当优秀讲师或者高级讲师,但是不能当教授。项目搞的再多,科研成果再多,没有创新成果,不能成一家之言,也许可以当教授,但是不能称之为科学家。创新成果很多,没有开创性成就,不能对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当科学家,但是不能称之为大师。张益唐默默无闻、淡泊名利10年之后的成就带来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学术界,甚至其他行业,对于浮躁、追求“短平快”的整个学术界带来了一阵清凉之风。所以,我认为他可称之为大师。 张益唐从讲师一步跨越到大师,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是,张益唐这一步跨越耗费了积累10年的功力。如果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申请项目,写研究论文,从讲师晋升到副教授、教授。即使有突破性进展,也只能被称为科学家,而不能称之为大师,因为他的影响范围只是局限于理论数学或者数论领域。 与张益唐从讲师到大师的一步跨越截然不同,李小文老师,从讲师到教授,从教授到科学家,从科学家到大师,一步一个脚印,同样无愧于大师的称谓。反之,如果李小文只是关注自己熟悉的遥感科学,不停地搞项目、写论文和参加会议,也只能称之为科学家,不能称其为大师。我们今天缅怀李小文,感叹张益唐,是希望大家都能学习李小文和张益唐的精神与情怀,但愿未来的科学界涌现出更多值得称道的大师。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陈德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