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金·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成效显著
撰写科学基金申请文书的若干要领 科学基金申请文书(下简称为文书)是应用文的一种,撰写文书时除了要遵循普通文件的写作规则,还要注意其特殊性。这些年我给国内的朋友修改过不少文书,也观察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文书撰写习惯。在此就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感受,分享若干撰写文书的要领。值得指出的是,每个研究领域都有各自的科学要点和撰写规范,因此,本文并不是具体的文书写作指南,而是从普遍意义上讨论如何准备一份合格的文书;或者说,讨论一些也许曾经在语文课堂上没有机会接触到的内容。
站在评审的立场上
撰写文书前申请者必须要非常明确两点,第一,文书是写给谁看的;第二,写给他们看的目的是什么。这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会影响申请者撰写时的思维模式,从而影响了文书的格局和走向。申请者从提笔开始到结束,时刻要记住的是:文书是写给评审者看的,目的是让评审者认同该研究项目值得被资助。有了这样的概念以后,就需要申请者能够站在评审者的立场思考和下笔。
具体来说,申请者需要了解评审者希望读到什么样的信息。譬如为了评判一个项目的优劣,评审者首先寻找的信息是申请者为什么要研究该项目,意义是什么?这里就直接要求申请者把研究的科学意义阐述清楚。当评审者认为该课题的确有研究价值的时候,自然会有下一个疑问:这么有意义的研究,前人都做了无数的工作,那申请者为什么还要进行研究?从这里,申请者就需要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譬如能解决一个新的问题,并且那个问题很重要;或者能改进已有的方法,并且这个方法有望得到更广的应用等等,这里相当于讨论了研究的特色和创新性。当评审者确定了该研究是有意义的、有创新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申请者如何来完成。这就要通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来确定,评审者要考察的是申请者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等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申请者细心体会,哪些内容是值得写的,是能够解答评审者心中的疑问的。
句子与内容的连贯与清晰
申请者在撰写文书时还需要清楚一点:文书不是用来考察评审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申请者有责任把科学问题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不是让评审者来揣摩申请者的意思。这就要求申请者在撰写文书时特别注意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章节与章节之间的承接和对应。良好的句子、段落、章节的处理,能够让评审者在短时间内清楚了解申请者的想法与文书的精华,而不会由于误解导致错误的评判。 下面简单说一些文字表达上的注意事项。对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承接,作者要善于给评审者提供关键词作为“拐杖”,以便让评审者迅速定位、搜寻上下文所对应的信息。对于段落的划分,要做到每个段落只说一个概念或问题。如果某个概念或问题很复杂,可以整理后分为若干个小段,但尽量避免在同一段内交叉出现不同类别的信息。而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则要求申请者按照所阐述的科学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也就是要思考什么内容应该先介绍,什么后介绍,并考量这样的介绍顺序能否让评审者更快速地了解项目的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
把握研究的全局
如果说前面讲的都是如何写的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如何思考的问题。思考与撰写两者是相互的,而不是独立的。我在阅读朋友们的文书时经常发现,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真正思考过他们的研究课题,或者说他们对研究的全局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种全局认识的缺乏会体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就简短地举三方面的例子。首先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句子和段落之间没有良好的组织。如果文书在表达上出现前后颠倒、层次错乱、无说服力、支离破碎等现象,就表明作者在撰写之前并不充分了解他们想写的内容。第二个是内容放置的错误,常见的有把本应属于“研究意义”的内容放在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上,把本应属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信息放在了“项目的研究内容”里,等等之类的,这些也都表明申请者缺乏对整个项目的理解和把握,不清楚哪些信息属于什么类别。全局认识的缺乏还会导致对整个研究项目思考的不严谨,该现象是比较常见的。譬如申请者的研究内容包括三个层面,任何两个层面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但在文书中,申请者往往会遗漏某些层面的逻辑关系,这表明申请者在组织课题的时候没有全面考察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最后简单讨论如何整理思路、把握全局的问题。申请者需要非常了解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情况,包括前人研究的内容、方法、结论、局限、困惑等等。如果把该领域比喻成一张地图,所有的研究都是地图上的标记,那么申请者就要很清楚自己的课题处在什么位置,与其它标记之间的关系和距离又是什么。地图上有很多道路和景点,哪些是前人走过的,哪些又是未被发现的。在未被发现的地方中,又有哪些是特别值得访问的,为什么值得。确定了目的地以后,从自己所在的位置出发,走到那些地方有哪些途径,用什么交通工具等等。如果申请者把这些问题都分析清楚了,那么文书的撰写就会很流畅,无论是立项依据、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项目创新,都能一气呵成,并且所有的论述都会有理有据,清晰明了。
(责任编辑 汤锡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