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师出名门的协和才俊    严谨正直的学术大家

我的一位忘年之交的挚友——曾庆馀教授2015 年2 月9 日与世长辞了。他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风湿病研究室主任,《中华风湿病杂志》副总编。1993 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的第18 届国际风湿病学学术大会上,我们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域相识;22 年的君子之交,我们友谊从未改变。先生辞世,令我思绪万千,为了忘却的纪念,特撰小文以寄哀思。
协和才俊之翘楚

作为协和医科大学的毕业生,曾庆馀教授具有极深的协和情结。尽管当时的环境要求毕业后须到西北农村,但在广阔天地里他也大有作为,并怀着对学术的矢志追求通过考取研究生重返协和。从1978 年起,他作为开门弟子师从中国风湿病学的奠基人张乃峥教授。1983 年,科研设备条件落后,但他白手起家,攻坚克难,在汕头创建了国内第4 个风湿病专科,开启了粤东地区风湿病治疗研究的新纪元。在国际抗风湿联盟的支持下,他领衔开展的中国南方地区风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仅获得大量国内风湿病的一手资料,也获得国际风湿病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6 年前,他在赴美学成后主动放弃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毅然回来报效祖国,近30载的呕心沥血和默默奉献,使得他无愧于“协和才俊之翘楚”的美誉。



曾庆馀教授(中)生前与胡大一教授(右)
本文作者(左)合影留念。本文作者供图。

良心医生的楷模

曾教授医德高尚,从医50 载,以博爱之心、精湛之医术拯救病患无数,并且获得“良心医生”的美誉。他曾言:“医者仁心,当为国为民贡献一生,鞠躬尽瘁。”曾教授曾在甘肃农村生产队当过赤脚医生,很能体谅百姓疾苦。据其学生陈韧等介绍,行医一生,曾教授从没收过病人的一个红包或药厂的一分钱回扣。面对经济困难的病人,他总是尽量减免病人的检查费用,甚至送钱给病人检查、取药,奉行“简单、有效、廉价”的治病原则精心治疗病人。他是毕生坚持用便宜药治病的典范,即使在生物制剂被广泛使用的大潮中,他也初衷不改。从1983 年风湿病专科成立那天起,他就建立了完整的门诊病历资料,至今建档病人过万,建立病人血清库和DNA 库10 余年,弥留之际,他仍然挂念还没有总结完成的病历资料。这些资料,对医学界来说无疑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尊师重教的典范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对这句话的最深刻体验来自曾教授对待恩师张乃峥的态度。从1993 年初识之后,我们每年至少有一次团聚机会,即为张乃峥教授祝寿。从张教授“解甲归田”之日起,曾庆馀每年都张罗学生和朋友为老师祝寿。这一传统活动雷打不动,无论是北京还是汕头,20 多年来从未间断,直到张教授离世。

曾教授把一生奉献给了医疗、教学和科研。他教育学生坚持以病人的利益为重,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虔诚之心对待临床诊断,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他率先垂范,治学严谨,使学生们终身受益。尤其对待学生论文,更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即使身在病榻,戴着氧气管,仍坚持逐字逐句修改。最令笔者感动的是,在疾病晚期,他仍然为学院研究生专门开设《临床科研方法》新课程,特请笔者出面邀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等多位学术大家为学生授课。能在先生有生之年不负所托玉成此事,是笔者颇为欣慰的一件小事。
尊师重教的典范笔者与曾教授接触最多的是在《中华内科杂志》工作的时光,曾教授为该刊服务了近20 年。最令笔者敬佩的是他敢于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除专业文章外,他时常为本刊撰写针砭时事的评论,这些短小精悍的评论对倡导严谨学风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在“论药物评价与医务人员的崇高职责”一文中,他认为,万络的心血管毒副作用长期没有得到重视,除了医药管理部门和制药公司的责任外,临床医生特别是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们,也需要反思。他统计了国内10 年来已发表的有关环氧合酶2 的文献共107 篇,其中仅5 篇见于一般杂志的有关其副作用的个案报告,国内高水平医学期刊均未刊登有关文章,难道万络的心血管危险性只发生在国外吗?他在文中坦言:在市场经济时代,药商追求利润无可厚非。而医疗卫生事业仍然带有福利、慈善的性质,所以医务人员提倡一点淡泊名利毫不过分。医务人员应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他也希望告诉患者,每一种药都有利弊。新药、贵药不一定是好药。反之,经过长期考察的“老药”,更令人心中有数。这篇文章发表于10 年前,今日读来依旧直击医者心灵。
视死如归的勇士

2014 年清明节,笔者得知曾教授因身患重病来协和确诊,为了安慰老友,笔者特将先生违规接出病房,与夫人安排家宴为他洗尘。对于病情,他早已心知肚明,只是因为浓厚的协和情结以及了却向恩师与挚友告别的心愿才抱病北上。作为医学大家,曾教授一向坦然面对人生,在谈笑间与笔者一起制定了他最后的人生计划。尼采曾言: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曾教授的一生,从来没有虚度光阴,即使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依然使自己的生命翩翩起舞。作为名医大家,曾教授深谙医者之责任和生命之本质,医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抗击疾病和死亡,而生命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死亡率为百分之百的性传播疾病,死亡是大敌,比我们强大,最终它会赢。在他人生最后的10 个月中,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每一项计划都得以落实,每一个愿望都得到实现,窃以为这就是对曾教授最好的纪念。

文/徐德金
作者简介 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编审。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