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纵横捭阖·
2015年将成为“反科技年”吗

据国外媒体报道:“ 多年来,拥有最新的电子设备或者应用程序一直是地位的一种象征。这种事情很快就要发生改变。根据专家们的预测,2015年将成为‘反科技年’,人们将开始抛弃电子设备、社交网站以及其他科技产品,转而追求简单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伦敦通讯机构Hotwire的《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报告》告诉我们:“ 科技产品人气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应用程序、网站和其他屏幕上的广告不断增多。”就是说,科技产品带来广告泛滥这一消极后果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这一报道看似耸人听闻,其实它所涉及的是以下3个基本问题。

如何看待科技与反科技

在古代,科学技术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文艺复兴以后,人类找到了定量表达自然认识、运用实验检验自然认识,从而推动自然认识在继承与批判的交互作用中进步的方法,于是近代科学诞生了。随后发生的几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与技术携起手来,不仅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和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而且也使得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急剧增强。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是系统化的自然知识体系、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活动和一种社会建制。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较强的自主性,但从整体和根本上看,社会需求始终是科学技术发展强大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成果一旦问世,一般都会投入应用,以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的需要。

基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支配力量或“第一生产力”的现实,反科技是错误的、要不得的。进入20世纪以后,反科技思潮在西方的抬头,与后现代主义密不可分。起初,它源于对科学消极作用乃至对科学理性的省思,本来有一定的合理性,只不过,在一些人那里走向了极端,公然站到了科学和理性的对立面,于是,就成为众矢之的了。可以肯定地说,置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功能于不顾,坚持反科技的立场,无异于反文明。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关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应强调以下3点。

1)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相伴而生。

科技成果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个别的、局部的,而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则通常是一个系统,具有整体性;科技成果本身是客观的、一元的,而人类的价值需求则是主观的、多元的。因此,任何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都会带来相应的消极作用。例如,电子产品在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波辐射、网络安全和广告泛滥等问题。因此,对于科技成果出现意想不到的消极作用不必大惊小怪。那种认为科技不应有消极作用的观点是对科技的一种幻想甚至迷信。在对科技成果的消极作用缺乏思想准备上,反科技与科技迷信是一致的。科技迷信与反科技两极相通,前者是滋生后者的温床。

2)消极作用因对科技成果的滥用和误用而严重放大。科技成果本来就有作用上的两面性,而一些人为了个人、小集团或本阶层的利益,置消极作用于不顾,一味滥用科技成果,使得许多不应该出现的消极作用出现了。基于这种情况,人们通常认为,社会根源是科技成果消极作用加剧的罪魁祸首。例如,人类违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屡禁不止的现象就是典型。

3)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同步升级。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见证了科技积极作用的迅速扩张,也见证了科技消极作用的日益加剧。二者之间呈现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断循环的互相斗法、轮番升级的景象。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将会享受到科技所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多,也会遭遇到越来越多它带来的麻烦。事实上,通过克服消极作用而获得进步,乃是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新常态。我们根本不必因噎废食、讳疾忌医,因科技的消极作用而走“远离科技”甚至“反科技”的极端路线。

如何应对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原则上说,解决科技所带来的各种消极作用需要多管齐下,如,社会制度的改变、人类认识的提高、舆论和道德的约束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但无论如何,科技手段是必要条件,也是解决科技消极作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不少情况下,各种社会因素的参与往往都是为科技手段的顺利研制、恰当应用和扩大积极作用而提供保障的。原则上不存在人类永远都不能解决的科技消极作用,而科技所衍生的消极作用又必定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所以,对科学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没有错,但不可盲目乐观,不可对科技的消极作用麻痹大意。

具体到科技产品所产生的广告干扰问题也是这样。首先,广告干扰并不单单是科技产品本身所带来的问题,而是掺杂了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广告早已有之,电子科技产品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使得它有可能泛滥成灾。其次,它是可以解决的。例如,制定合理而严格的广告法,以及在科技产品上安装相应的控制广告软件或广告拦截程序等,都是解决广告干扰问题的必要措施。

事实上,报道中的Hotwire报告显示,在一部分人扬言远离科技甚至反科技的同时,有超过60%的人拥有1个以上的科技产品。报告称随着平板电脑的价格不断降低以及可穿戴装置的进一步普及,人均拥有的科技产品数量还将继续增多。这说明反科技不得人心,也不会得逞。不仅2015年不会成为反科技年,以后任何年份都不会成为反科技年。

文/马来平
作者简介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图片为本文作者。
(编辑  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