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金·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成效显著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设立与发展

2006 年,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 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将“农民” 作为重点人群之一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 动,以提升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水 平。同年,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开展农村 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引领激发广大农民 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 科协、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科普惠农兴 村计划”,中央财政设立“科普惠农兴村 计划”专项资金,对全国范围内有突出贡 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 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 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 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通 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效应,建立动员 全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长效机 制,开拓创新农村科普工作,逐步建立完 善适应农村特点、满足农民科技需求的 科普工作新体系。为此,中国科协、财政 部还共同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专项 资金管理办法(2012 年起,中国科协、财 政部决定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 基础上,拓展工作范围和内容,将科普示 范社区纳入奖补范围,并将计划名称调 整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

历经9 年的探索与发展,“科普惠农 兴村计划”已经在全国树立了一批农村 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少数 民族工作队和科普带头人的典型。截至 2014 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累计奖补 资金达到19.5 亿,共表彰了11961 个 (名)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农村专业技 术协会6094 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754 个,少数民族工作队55 个,农村科普带头 人3058 个(详见表1)。这些集体和个人 分布在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涉农县(市),在示 范带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 收致富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将我国 农村科普工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表1 2006—2014 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评比表彰情况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与申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具体实施, 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下达与自下而上的 申报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每年初,中国科协、财政部综合各省 区市农村科普工作发展情况,确定各省 区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 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 作队的推荐名额,并下达到各地。省级 科协和省级财政部门根据中国科协、财 政部下达的推荐名额和实施方案规定的 推荐范围和条件,结合本省农村科普工 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 下发到各市、县。县级科协和县级财政 部门根据方案和本省的实施方案,组织 指导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申报, 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 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

推荐名单经过公示后,由县级科协 和财政部门将正式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 上报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省级科协和 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各县推荐名单和相关 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核,在中国 科协和财政部下达的推荐名额内,提出 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推荐名单经过公 示后,由省级科协和财政部门将正式推 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中国科协和财政 部。中国科协和财政部汇总省级科协报 送的申报材料,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评 审。评审结果经过公示后,由中国科协 和财政部批准并下达各省级科协和财政 部门。对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授予相 应称号,并均由中央财政资金采用“ 以奖 代补和奖补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支持。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一项基本实施原 则为“立足科普,注重公益”,评选对象要 立足于农村科普工作战线,注重社会公 益,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就实施方案 中的推荐范围与条件来看,申报对象想 要获得“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奖励补 贴,需要注重两个方面的积累与发展:

首先,要注重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 具有长期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的实践基 础。举例而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要求 “成立3 年以上,具有较强的持续发展能 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及少数民族工 作队)要求“常年开展面向农民和农村青 少年(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普讲座、展 览、培训、咨询等科普活动”;农村科普工 作者要“在农村开展科普工作连续3 年以 上”。

其次,要注重科普工作的效果,起到 榜样示范和辐射作用。例如,农村专业 技术协会要求“会员农户在100 户以上, 拥有一项或多项适用技术,在科学普及、 技术推广、协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示 范带动作用”;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每年 开展活动的时间100 天以上、受益群众 1000 人次以上”;农村科普带头人“在组 织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和依靠科技带领农 民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显 著,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文/李红林1,胡俊平2
作者简介1. 中国科普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图片为本文第1 作者。
栏目主持人 汤锡芳,电子信箱:tangxf@nsfc.gov.cn

(责任编辑 汤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