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物
心系国防志在强军——深切缅怀徐更光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更光

2015 年1 月7 日,得知徐更光院士 病逝的噩耗,我的心情十分悲痛。就在 两三个月前,徐院士还打电话给我,希望 和我谈谈我国高能炸药发展问题,由于 时间一直没排开,这次谈话没能实现,铸 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徐更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爆炸理论 及火炸药工程技术专家,为中国工程院 首批院士。他从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开 始从事爆炸理论及炸药应用技术的教学 与科研工作,先后研制成功各类混合炸 药十多种,发展了多种装药新工艺,为大 幅度提高炸药威力、解决炸药安全生产 关键技术作出了杰出贡献;曾获多项国 家级和部委级科技奖励,其中“海萨尔 PW30 高威力炸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 奖,他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 范”和“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并获“兵器 工业功勋奖”等荣誉称号。

我和徐院士认识得比较早,掐指算 来,已经超过30 年。但是,真正和他密切 接触,是在进入新世纪以后,从他身上我 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老兵工战士、老科 学家对火炸药事业的钟爱与执着,对国 家富强、国防现代化的热切期盼。

2000 年,我为筹备召开“新世纪兵器 工业发展与学科进步研讨会”,分别拜访 和请教了多位兵工科技界的老专家,其 中对我帮助最大、交谈最深的就是徐更 光院士。我的专业是光学,对整个兵器 科学技术学科的认识很肤浅,徐院士不 仅向我详细讲述了火炸药专业领域的构 成、学科划分情况,还延伸到了弹药技术 与火炸药的关联及发展,以及兵器工业 整体科技发展现状等方面。他的介绍深 入浅出,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为我 后来致力于兵器科学技术学科研究打下 了良好的基础。

2003 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中国科协 请中国兵工学会牵头组织国内有关科学 家向中央提交一份关于国防科技发展的 战略建议。在时任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 越院士的领导下,我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的组织和筹划。由于信息化战争成为当 时社会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学会重点邀 请了与信息化学科密切相关的院士等参 与。经过几个月的深入讨论、交流,最终 以王大珩、杨家墀、陈能宽、杜祥琬、胡光 镇、何德全、张履谦和王越8 位院士签名 的方式,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了一份 《在非对称状态下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 战略建议》,并受到有关上级的高度重 视。徐更光院士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向 我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这份战略建 议非常好、非常及时,尤其是提出“非对 称”概念,实事求是。他同时指出,信息 化的确是现代战争的突出特征,但是,信 息化程度再高的武器都离不开火炸药, 最终都要靠能量去消灭敌人;从机械化 向信息化迈进的过程中,有些可以跨越, 有些则不能轻易谈跨越,例如火炸药就 必须经过严格、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 试验应用研究,稳步发展、扎实推进。他 还向我介绍了发展高能炸药、提高弹药 毁伤能力的关键技术,特别强调发展先 进的火炸药技术,提高炸药的爆炸威力, 对于提升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提 高弹药有效载荷、实现常规兵器远程高 效毁伤,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意义。

2004 年5 月,有关部门在昆明召开 了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组织者邀请我为 大会作学术报告并第一个发言。看到报 告名单中有徐院士,我就向主办方建议 调整发言顺序,请徐院士先讲。但是,他 不同意,谦虚地对我说:“你的报告是宏 观战略层面的,更有指导意义,我的报告 是战役、技术层面的,理应你先讲。”会 上,他所作的有关弹药高效毁伤关键技 术集成与应用的精彩学术报告,打动了 在场的所有代表,我也深深地被他的渊 博学识、敬业精神所感染、感动。

徐更光院士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 了中国的火炸药事业,不仅在工程技术 方面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而且非常关心兵器科学技术学科基础建 设。2008 年,中国兵工学会启动了兵器 学科发展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工作,到 2011 年,先后完成了两期学科报告撰写 与发布工作,在科技界引起重大反响。 2012 年,我们启动了《兵器科学技术学科 发展报告(含能材料卷)》(以下简称《报 告》)编写工作。我向他通报这个情况 后,他非常兴奋,应允作为首席科学家和 我一起出席了中国科协召开的项目启动 会,并与王泽山院士一道负责《报告》的 编撰。随后的两年,由于他身体欠安,我 没敢让他过多劳累,但他一直把这项工 作看得很重,不断过问和了解工作进 展。2014 年4 月,当我把完成并出版的 《报告》送到他手里,他非常激动,连声说 这项工作做得好,非常有意义。2014 年 8 月,我筹备召开“兵器科学技术学科体 系建设专题研讨会”,邀请徐院士参加, 他因身体不适,向我请了假。会议开得 非常成功,专门研讨了兵器科学技术学 科体系架构、学科内涵与发展等重要问 题。徐院士非常关注兵器科学技术学科 体系建设问题,直到逝世前两个多月,他 还在电话中向我表达了坚决支持中国兵 工学会把“兵器科学技术”学科争取升级 为《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中一级学科的 行动,赞同学会提出的“含能材料技术” 学科及其构成体系的意见。

作为一位杰出的工程技术专家和人民 教师,徐更光院士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他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坚持原则,总是能站 在国家和国防事业的高度考虑问题,发表 意见,展现了一位科技大家的风范。 我曾为徐更光院士写过这样一首小 诗:

徐老宝刀未老,

更新高能炸药。

光明辉映岱顶,

强军惟此写照。

谨用这首小诗表达我对徐院士的深 切缅怀和沉痛悼念。

文/许毅达
作者简介《兵工学报》主编,中国兵工学会 原常务副秘书长。

(责任编辑 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