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沉痛悼念恩师
——记我的导师李小文院士
得知您生病时,“ 老师病危”,简短的四个字让我一颤,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相信坚强的您一定会挺过来。我时刻关注着来自北京的消息,“ 控制住了,但情况不好”“ 老师可能扛不过去了”,消息越来越短,情况越来越糟糕。 您走得如此突然,好想再一次聆听您的教诲,再和您聊聊天,再给您倒一次烟灰缸,再陪您吃几粒花生米,再看看您孩童般的微笑和清瘦的身影…… 2004年8月29日,我来到了首都北京,这是大都市;来到了北京师范大学,这是高等学府;来到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唯一从事遥感科学基础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来自塞外的我,显得那么渺小、老土,甚至是手足无措。开学典礼上,我见到了瘦小的您,我一直在观察这位大名鼎鼎的院士,从衣着到五官,从表情到神态……我总希望找出您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可最后发现您太普通太普通了,放在人群里认不出您是个院士,但您眼睛里闪烁的亲切微笑让人觉得不那么遥远。开学典礼上我只记住您讲的一句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搞科研”,我不理解搞科研和饿肚子有什么关系,但也随着大家热情鼓掌。 入学后不久,我成为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值班人员,每周值班一天,处理些传真,做些简单的接待工作,也正是这个勤工助学的岗位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您。渐渐地我发现,只要您到办公室,门就会留个小缝,每次我去值班,您总在。出于好奇我一次次的提前来到值班室,发现有时周末早晨6:30您就会出现在办公室,有时晚上10点离开值班室时您还在。值班久了,慢慢习惯了从早到晚来找您的人络绎不绝,也许是您的时间排不开,而到访的客人也似乎没有时间已晚的概念。渐渐才知道,这些访客们不全是专家,还有一些是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和您当时正在带的学生。记得有一次恰逢中秋节,正好我值班,晚上来了些客人,把您小小的办公室挤得满满的,原来是一些老师要汇报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我离开值班室时,老师们还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在这个独在异乡的中秋节,吃着您分给我的月饼,看着老师们专注的讨论,我的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在您的世界里,工作、科研、生活是一体的,其间的乐趣只有您能体会。不了解您的人,把您传得像“神”、是“仙”,其实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顽冥不化的丈夫、舐犊情深的父亲和慈祥温和的外公。对待学生和工作人员时,您总是温和平易、一再迁就包容。可对待您的爱妻吴老师,您总是展现着冥顽不化的一面,偏要和爱妻拟下一份“尊严死”的生前遗嘱,不允许在您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急救措施。您集合李嘉诚基金会的奖金和国家每年颁发给您个人的“长江学者”奖励津贴,成立了李谦(您18个月就夭折的长女)奖——一项为帮助品学兼优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和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而设立的教育发展基金,这份基金饱含的心酸和痛楚只有您自己知道。您在科学网博客的头像是外孙稚气地笑脸,这些年从不曾更换,谈起外孙您总是开心地笑着,那份膝下承欢的天伦之乐溢于言表。 作为院士,无论多么忙,您都会参加硕士生和博士生每两周一次的讨论,讨论时学生们轮流汇报,您一一进行点评,虽然点评简短却总是一语中的。您有时会打个小盹儿,可每当学生思路或方法有问题时您总会惊醒,似乎在睡梦中也听着学生的汇报。大家格外珍惜汇报的机会,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您也会从头听到尾,对于我们的错误,您总是给出您的观点,让大家去尝试,打赌看谁的观点正确,一般是没有赌注的,有也是几粒花生米。您爱吃花生米,即使装着假牙也爱吃花生米,至今仍记着您说的“有牙的时候没有花生米,有花生米的时候没有牙”。随着了解的深入,慢慢地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无奈,您曾经经受过的苦和累,不想让我们再重蹈覆辙,也明白了您所说的“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搞科研”。作为一个女学生,我也和您喝过酒,您喝酒时总是一点一点地抿着,一天也喝不了多少,也许您仅仅是在体会喝酒的感觉,借酒激发灵感吧。对于您离开的原因,大家都觉得是您过度饮酒所致,可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有酒的时候没有花生米、有花生米的时候没有酒,这种二者只能取其一的境遇,何尝不是一个学者的悲哀。 您 说“科 学 本 身就应该追求简单”,您的生活又何尝不 是 这 样。师徒这么多年,您一年又一年总是那几件衣服,黑色的外套、军绿色的马甲、棕色的棉衣、黑色的布鞋……对于外界不公的评论,您从不作任何解释。您不拘小节、潇洒随性,连离开也是这样,连和大家说再见的时间也没有留。大家认为您“仙风道骨”,想到您平时办公室里总是凉飕飕的,我甚至幻想温度低了您会醒来。 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滑落。我想,也许您是累了,稍微休息一下,我们发出的邮件您会一如既往的回复,是么?!您总是叫我“小张”,落款每次都要写“小文”;问候的邮件您会回“谢谢”;困境时您会回“祝好”“ 祝好运”;您回复晚了会写“抱歉”;成功了您会回“OK”;约定签字的邮件您会回“我画押”……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毕业近6年来您在邮件中一直解答着我的疑问,您依然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您依然会更新您的博文,是么?!您诙谐俏皮,却睿智博学,让我换双眼睛看世界…… 当我在博士学位和孩子之间犹豫该先选择哪一个时,您告诉我:你应该珍惜上帝给你的礼物。如今我的孩子长大了,博士学位拿到了,我珍惜了上帝给我的礼物。您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没有与上帝的礼物失之交臂。您的话语何尝不是最好的礼物! 想着放寒假去看您,您出差我可以换时间,每年都会见面,不是么?开春之后您的生日就要到了,一起过生日不好么?您是嫌那么多学生太吵了么? 您是“大牛”,却叫小文;您有惊人天分,却是个“扫地僧”;您的理论是里程碑系列,却选择做“布鞋院士”;您高高在上,却如此平易近人…… 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我留着泪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祭文。世间再无“扫地僧”,科学界再无“布鞋院士”。 李老师,一路走好!
——内蒙古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
系统重点实验室副教授 张丽华 (编辑 石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