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如何用英语作学术报告
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不少科
技工作者都会遇到用英语作学术报告的
场合。怎样准备一个高质量的英语学术
报告呢?笔者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和想法。
首先要承认,用英语作学术报告对
我们中国人来说不容易,甚至很困难。
但语言不是唯一的原因。更重要的是
汉、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一个对英
语学术报告完全没有经验的新手,到能
够得心应手,要经过千锤百炼——我个
人的体会,这个过程就是培养思维方法
的过程。
报告给谁讲,方法大不同
当你准备一个presentation 的时候,
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答案是
——你的听众是谁。这一点至关重要,
因为这决定了你要讲述的“故事”应该如
何描述,报告的内容深入到何种程度,以
及你要带给你的听众什么样的信息。这
主要取决于对方的知识结构以及你要介
绍给对方的信息。同样的内容,针对不
同的听众,讲述方法完全不同,甚至有天
壤之别。有的报告需要直奔主题、侧重
描述你研究的方法和细节——比如给研
究生、小同行讲的时候,再复杂和枯燥的
内容,他们也有必要、有能力理解;有的
场合需要在讲清楚研究方法和结果的同
时,把一些时间放在你的课题的背景和
意义上——比如给大同行讲,或者在交
叉学科学术会议上;如果是科普报告,则
需要将科学的语言和内容,转换成容易
让普通人理解的“故事”。
设计报告要由简入繁,重点突出;讲故事
要由大到小,引人入胜
设计学术报告,就像你构思写一本
书,或者一篇学术论文。应该先定大的
框架结构,然后逐渐细化,深入到具体内
容。要把握好深入的分寸——别指望把
你工作的每个细节都面面俱到地放在幻
灯片里,要把最为关键信息传递出去。
回想一下你自己听过的报告,你能够记
住多少细节信息,比如每一步公式的推
导,或者某个人实验中使用的设备的所
有参数?一个成功的学术报告,应该重
点突出,让听众听过之后得到几条“能够
带回家的信息(take home message)”
就够了。报告过后,听众脑海里应该形
成一个像科技论文的摘要一样清晰的脉
络。如果你打算用10 分钟讲20 页干巴
巴的公式推导,打住!3 分钟以后,台下
的呼噜声就响起来了。作报告多了,经
验增加,你就能更好地把握听众审美疲
劳的阈值。如果某些繁琐的细节非常关
键,比如一些理论背景、公式推导,那就
放在最后作为附件,等有人问到了再展
示出来给大家看。
讲故事由大到小,指的是开始的背
景部分面要宽,清楚地向读者介绍你所
在的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
和重要性。然后逐步将视野缩小到你研
究的具体问题上,这个思考过程如同一
个倒金字塔的结构。每一个研究,肯定
都是某一个领域中冰山的一角。我目睹
过有学者在国际会议上用幻灯片上罗列
自己文章的“光辉业绩”,大而空地讲述
自己实验室的“优秀成果”,我自己感觉
这样是不太合适的,听众也感觉味同嚼
蜡。相反,我还见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在
会议上很认真地讲述具体的科学问题,
非常受欢迎。
幻灯片的制作也非常重要
幻灯片再赏心悦目,也应该为报告
服务。有一些制作幻灯片的基本原则,
已经被很多优秀的演讲者总结过,此处
不再赘述。这里提3 点人们最常忽略的
细节:1)幻灯片上字体大小要适中:要根
据作报告的房间大小,决定你所用的最
小的字体。通常不要用16 号以下的字体
——包括图表中坐标轴的标注,都要让
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都看清幻灯片上的每
一个字母;2)文字密度要适当,尽量摆出
要点,不要大段摘抄文字——别让读者
聚精会神地读文字,而不是一心一意听
你讲;3)尽量多使用图片——正如西谚
所说: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一图胜过千言。
幻灯片做多少张合适?学术界普遍
接受的原则是约1分钟时间对应1张幻灯
片。这样报告人的语速和单位时间的信
息量会被调整到让听众容易接受的程度。
逻辑,逻辑,逻辑!
作学术报告,要有一条非常清晰的
逻辑线。这是指每一张幻灯片之间的自
然、合理地过渡,也指你基于数据和分
析,得出的每条结论都精确、无误,值得
推敲。如果有哪条信息在逻辑上存在漏
洞,下面的专家会很容易找出来。在学
术报告里要避免假、大、空的毛病,言之
有物才是好报告。
不要过多地担心语言问题
英语口语是我们的弱项——这个没
有别的办法,只能多加练习,但不用过多
担心。国际会议上通常是南腔北调,什
么版本的英语“方言”都有。学术圈里对
于来自五湖四海的报告人的语言问题,
还是非常宽容的,毕竟语言只是工具,听
众更关心的是你的工作。但报告人一定
要多做准备。一个基本要求是,尽量用
简洁、流畅的语言将信息点表达清楚。
写逐字稿,背诵下来是个好办法。实在
没底,可以带上写了关键字的小卡片,不
时看一眼。不过千万别盯着卡片而忘了
和听众视线交流。
关于回答问题
报告之后的提问环节,通常会让我
们很紧张。准备的时候,最好反复考虑,
听众有可能会在哪里提出什么问题,做
到有备无患。当然,什么样的问题都有
可能被抛出来,沉着应对就好。如果自
己的研究有缺陷而别人提出来,不妨坦
率承认、“恭维”一下提问者的敏锐并感
谢对方。如果有提问者“纠缠”于某个问
题不依不饶,或者你始终听不懂对方在
说什么,不妨告诉他(她),更多的问题,
我们可以会议结束后单独讨论。
(责任编辑 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