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声音·
通过研究从数据科学到电脑到智脑
的演化,也许能从无数据到大数据建立
人脑图谱,在移动计算和现有的大数据
当中尝试“创造大脑”,创造一个部分的
功能或者仿真一个功能,使电脑向智脑
转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
中国新闻网[2014-10-26]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我 于2003年 有 幸 入 选“百 人 计
划”。回首这十多年的科研历程,我深切
地感到,“ 百人计划”是我的科学人生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十几年来,生物
物理研究所通过人才引进,成功的实现
了科研队伍的代际转移。可以说,没有
“百人计划”,就没有生物物理研究所今
天的群星闪耀和稳步发展。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长
徐涛
《中国科学报》[2014-10-24]
在当前的医学前沿领域,我国有几
个人占有一席之地?有几项研究成果是
世界性的?我认为做科学研究,更多靠
智慧,而不是靠条件。比如我国医学专
家发现沙眼衣原体、探索出大面积烧伤
救治、断手再植、发现青蒿素等都是世界
级贡献。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在极其艰
苦的条件下进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
院长曹雪涛
《成都日报》[2014-10-26]
你不能只去研究那些大家认为你应
该研究的领域。在科学界,几百年以来,
那些最有创意的人都是破坏了我们之前
知识结构的人,他们改变了我们对于世
界的认识。你要有开创性的想法,要有
勇气接受不同的事物,做不同的研究,要
敢于对自己说:我想做出开创性的成果,
我要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退化
疾病研究所所长Stanley Prusiner
《中国青年报》[2014-10-25]
国外申请课题很容易,但科学家会
用绝大部分精力保证科研任务的完成,
而国内很多时候恰恰相反,申请课题很
费劲,但结题时往往草草了事。要改变
这种状况,必须让科研“去权威化”“ 去行
政化”,把科研的主导权真正交给科研人
员,交给科研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刘澄
《中国科学报》[2014-10-22]
科学具有国际主义或世界主义的特
征或精神气质。尽管在历史上的某个时
期,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在某些科学家身
上,不乏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例子,但
是总的来说,科学毕竟是国际主义的或
世界主义的。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李醒民
《中国科学报》[2014-10-24]
一个城市,信用体系建立不起来,就
谈不上智慧建设。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发
展方向是实现基于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科
学决策。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艰
巨的任务,我们还刚刚起步,还需不懈努
力,科学决策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
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贻芳
《中国科学报》[2014-10-24]
人的头脑不是填满知识的容器,而
是待被点燃的火种。教育一开始只有
“博”,才能让学生发现所长,一旦发现且
开发了,就成功了。这是一个人的发展
机遇,任何教育都不能剥夺。难道做科
学就是搞公式推理吗?事实上,我的灵
感都是靠艺术启发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
校长杨福家
《解放日报》[2014-10-23]
要想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所,必须
具备3个条件:第一,持续出一流成果,引
起国际同行注意;第二,多数研究组长具
备国际声誉;第三,也是最难的一个条
件,要出现开创性的人物,也就是我们常
说的大师级的人物,我们若能培养出像
这样的领袖人物,就是真正成功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
所长蒲慕明
《解放日报》[2014-10-23]
早上走到老中关村的东口处,仰望
着庄严的学术会堂,仰望着牛顿和爱因
斯坦这两位世界科学伟人的雕像,想起
了钱玄同先生当年给其子钱三强“从牛
到爱”的题字。一代一代科学家开拓与
创造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事业,而缅怀
前贤的最好纪念,就是从他们的肩上接
下这份历史担当。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
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樊洪业
《中国科学报》[2014-10-23]
我绝不是天分高的人。我很早就认
识到我的能力很有限,所以就集中我所
有的能力做一件事,就是我认为最重要
的事。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
《中国青年报》[2014-10-21]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报》
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影响力可以
在神经科学领域,可以在生命科学界,可
以在中国的教育科研体制内,也可以是
对世界的影响力,各自有不同的范畴。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你在某个地方所做
的事情,影响力会扩展波及到其他地
方。比如我们在清华闯出一条科教改革
的路子,不光是让清华受益,而且能够让
其他学校借鉴。这样一来,影响力就扩
大了。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
《中国科学报》[2014-10-24]
(编辑 石萌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