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件·
对抗埃博拉未来或迎持久战

2014年10月18日消息,世界卫生组 织(WHO)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受埃博拉 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利比里亚、 几内亚和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已导致 4546人死亡,9191人感染。

自2014 年3 月在西非暴发以来,埃 博拉出血热这一致命性极高的流行病传 播速度逐渐加快,造成的死亡人数不断 升高。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美国均出 现感染者,有科学家甚至指出,埃博拉或 于10月底传入英国和法国。此外还一度 传出埃博拉病毒经变异后可通过空气传 播的观点。埃博拉疫情形势严峻,正如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Tom Friede所说,对抗 埃博拉病毒,“未来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疫情蔓延

据美联社报道,10月9日,利比里亚、 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总统集体急切向 国际呼吁增拨资金、加派医生,增加医院 床位,以对抗形势严峻的埃博拉疫情。 更加令人不安的是,除上述疫情最为严 重的西非3国外,埃博拉病毒已经越过大 洋,开始从非洲扩散至美国和欧洲。

目前,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美国均 出现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其中美国已经 出现3例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而 英国《独立报》网站10月5日报道称,科 学家根据埃博拉疾病蔓延趋势以及空中 客运的数据推算,在10月24日之前,埃 博拉病毒蔓延到法国的几率为75%,到 达英国的几率为50%。即使航班减员 80%,前述可能性仍为15%和25%。法国 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出现感染者的国家之 一,因为埃博拉出血热蔓延最严重的几 个国家都是法语国家,与法国交通来往 频繁。

埃博拉疫情为何会暴发及蔓延?美 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科学 家Peter Jahrling10月18日表示,可能是 因为这种致命性病毒变得比以前更加容 易感染。Jahrling解释称,他的医疗团队 现在疫区中心——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 亚工作,他们发现埃博拉病人的病毒载 量远高于之前的病例。“我们测试发现埃博拉病人的病毒载量上升得很快、很高, 远高于过往病例,这或许意味着病毒燃 烧得更快、更猛烈。”Jahrling说,“如果这 是真的,将会很难办。”

病毒变异?没有证据

国内部分媒体以“埃博拉病毒已变 异”为题解读Jahrling的言论,个别科学家 甚至发表惊人言论称,埃博拉病毒将有 可能通过空气传播。10月3日,美国明尼 苏达大学传染病中心主任Michael T.Osterholm在接受访问时指出,这种致命性 病毒曾在灵长类动物之间通过呼吸途径 传播。虽然当前主流认知是,埃博拉病 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非通过空气传 播,但当前埃博拉病毒传播速度前所未 有,过去4个月人与人间传播量很可能超 过过去500~1000年的总量。如果某些病 毒发生变异,可能会发展到通过空气传 播。若真如此,埃博拉病毒会迅速传播 到全球。面对这种可能,人们需要做好 准备。铂杜大学生物学副教授David Sanders也认为,埃博拉的确具有流感等 空气传播病毒的一些特征,不能忽视未 来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但这种观点立刻受到部分科学家严 厉批评,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院 长、埃博拉病毒的发现者之一Peter Piot 对媒体表示,埃博拉病毒可能通过空气 传播是完全不负责的提法,这种病毒的 传播方式与之前素有25次暴发的情况一 致,只会通过血液和分泌物传播。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治中心副 主任高福研究组8月28日也在《科技导 报》2014年第24期发表“埃博拉病毒病: 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一 文详细介绍埃博拉病毒及其预防与控 制,文章指出,虽然有动物实验报告埃博 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目前尚 无人与人经近距离飞沫或空气传播的报 告。《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期则撰文指出, 如果站在埃博拉病毒的角度,目前的血 液体液传播方式对其来说运行良好,不 存在任何“进化压力”,它没有必要费尽 心思把自己变成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全新病毒。

复杂局面不容忽视

埃博拉疫情令全世界忧心,所幸也 有好消息传来。继塞内加尔10 月17 日 宣布结束疫情后,WHO 10 月20 日在一 份声明中说,作为西非的重要疫情国,同 时也是非洲的第一人口大国,尼日利亚 连续42天没有发现新的埃博拉病例,由 此可宣布疫情结束。另外,欧洲的首位 本土埃博拉感染者、西班牙护士María Teresa Romero Ramos已几乎痊愈。

虽然上述2国宣布疫情结束,但这并 不意味着西非整体疫情好转。利比里 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的疫情仍令人胆 寒,利比里亚总统在英国广播电视公司 新闻中称,该国疫情仍然严重,已有逾 2000人死于埃博拉,希望全世界都施以 援手。而埃博拉在该国传播得如此迅 速,主要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紧急救援及 医疗力量。而卫生系统先进严密的美欧 国家也接连出现埃博拉感染病例,这也 让全世界无法掉以轻心。

面对当前局面,WHO援引尼日利亚 的例子指出,政府的积极应对和对病患 者的有效追踪,最终证明可以有效控制 埃博拉病毒感染。与疫情严重的西非3 国不同,尼日利亚卫生官员100%地监控 了所有的病毒接触者——曾经与病毒感 染者接触过的人都必须做好标识,同时 他们的监控期被保证为21天。

高福实验组发表在《科技导报》的文 章也指出,1976年以来,埃博拉出血热的 实验室诊断、调查处置、感染控制等技术 已取得巨大进步。该病在具备良好监测 系统和卫生应急体系完善的国家发生大 规模传播的可能性极小。这当然是个好 消息,不过复杂局面之下,仍要做好持久 战准备。正如10 月15 日新华国际时评 指出,面对埃博拉,我们应该做好心理和 物质上的准备,而且要落实到操作细节 上,绝不能让其演变为世界的下一个艾 滋病

文/李娜
(责任编辑 汤锡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