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对Ebola 出血热的几点思考

2014 年2 月,西非Ebola 出血热疫 情暴发,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新 高,引起公众及学界极大关注。《科技导 报》2014 年第32 卷第24 期“本刊专稿” 栏目刊登了Ebola 出血热文章,该文引发 了我的思考。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 的认识:

1)Ebola出血热在非洲的流行,是世 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以来最难对付的 一种传染病。正如WHO 总干事Dr Mar⁃ garet Chan2014年9月18日在联合国安 理会上的发言中指出的,这不仅是公共卫 生的危机,还是一场社会危机,一场人道 主义的危机,一场经济危机,也威胁流行 区以外国家的安全。我们相信依靠WHO 的路标图,在世界各国的支持下,能够在 6~9个月控制Ebola出血热的流行。

2)面对Ebola出血热不必恐慌。Eb⁃ ola 出血热感染具有疫源性,与当地的果 蝠、森林羚羊等动物可能有关,38 年以来 仅限于中、东非国家;其他国家的患者均 来源于流行地区,并未在本国流行,类似 于以前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流行的Nipah 脑炎,它是一种副粘病毒,与当地的果蝠、 猪等动物有关。西非的Ebola出血热流行 较严重,死亡率较高,还与当地的贫困有 关。WHO 曾说要采取中国的经验,但要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我国已有170 多名医 务人员和防疫专家去塞拉利昂防控,那里 有7万中国公民。迄今没有传播到其他国 家。在可见的将来,我国也不会流行。

3)在非洲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最多, 迄今尚无一例感染病例,国内也无一例 输入病例,但是很可能会有的。我国的 防控策略是:及时检测,及时诊断,及时 发现和及时隔离(或治疗),建议西非国 家要根据当地情状来实施防控策略。

4)我们具有应对“突发传染病防控 技术网络系统”:包括12 个核心检测实验 室,91个省市级中心实验室和800多个哨 点医院或医疗机构,对突发传染病的5 大 征候群:肺炎、脑炎、腹泻、发烧出血和发烧 出疹,约300 个病原体要求在3 天内作出 诊断。H7N9 是一种全球全新的病毒疫 情,在长江三角州农村出现半年左右,当 样本进入实验室仅2 天时间就阐明了病 原,从发现病毒到基本控制疫情,我国仅 花费2 个月的时间。我国2008 年就已研 制Ebola诊断试剂,WHO认为我国的诊断 试剂是目前最灵敏的一种,早在2014 年 春秋已经向海关和哨点医院的医务人员 进行过培训。因此我国人民对Ebola出血 热疫情要认真对待,没有必要太恐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员 侯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