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件·
子宫移植争议:科学问题还是伦理问题

长久以来,子宫缺失困扰了许多希望 生儿育女的夫妻。然而近期的一则新闻, 或许会重燃他们生育后代的希望。10月 3日,1名存在天生性子宫缺陷的瑞典女 性在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后1年,顺利剖 腹产下1名健康男婴,这是全球首次成功 移植子宫孕育新生命。10月4日出版的 The Lancet 也刊登了这一医学病历报告。 这一医学突破大受生育专家推崇,但有些 专家却认为,活体移植器官的方法是有争 议的,因为它涉及从活着的捐献者体内取 出子宫,同时被捐赠者需接受强效的免疫 抑制剂药物,这对捐赠和被捐赠双方而 言,都风险巨大,并且有违道德伦理。

医学突破或圆生子梦

据统计,全球大约每4500名女性中 就有1名患有先天性子宫阴道缺陷综合 征(MRKH),即无子宫症。在子宫移植技 术研发之前,MRKH 患者希望孕育宝宝 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代孕,但在包括挪 威和瑞典的许多欧洲国家,法律明确禁 止代孕。因此子宫移植技术的成功应用 或许会圆MRKH患者的生子梦。

The Lancet 报道称,目前世界上还有 另外6名接受了子宫移植的女子正在孕 育,其中有5名女子的子宫是来自自己母 亲的捐赠,另外1人的子宫是由1名绝经 多年的女子提供。现在仅瑞典就有9名 女子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

2000 年,沙特阿拉伯的Wafa Fagee 医生将一位46岁的进行子宫切除手术的 妇女的子宫移植至另一位26岁的女性体 内,这是首个有记录的子宫移植案例,但 被移植的子宫3个月后因为血栓问题而 不得不再次被移除。2011年8月,土耳其 的Derya Sert 在土耳其阿克代尼兹大学 医院接受子宫移植手术,器官供体为一 位去世的妇女。手术后3周,Sert首次出 现月经。扫描显示,她体内的新子宫相 当健康且运转良好。2012年9月18日, 瑞典哥德堡大学和萨尔格伦斯卡大学医 院宣布成功完成世界首例母女之间子宫 移植手术。2名母亲分别向自己的女儿 捐献子宫。目前,英国、法国、日本、土耳 其等国家都在尝试子宫移植技术。而受 瑞典女子接受子宫移植后成功怀孕、产 子的消息的鼓舞,英国大约60对夫妇也 希望借助这项领先技术生下孩子。不 过,由于手术耗资不菲,目前只有5对夫 妇有财力实现这一心愿。

虽然多国积极参与子宫移植技术的 研发,并已有成功移植案例,但是子宫移 植技术能否生育出健康宝宝的未知性使 其阻力重重,技术难题和活体移植子宫 所存的争议是目前最大的限制因素。

技术难题仍然存在

科学家们已经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 子宫移植的可行性,并且已有瑞典女性 子宫移植后顺利产子的成功案例,但这 并不意味着子宫移植已经成为一项成熟 的医学技术,这项技术还存在诸多待解 决的问题。

子宫在移植之后会在接受者体内出 现排异反应,因此接受者要服用多种药 物控制排异反应。尤其是接受子宫移植 后成功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已经服用 大量免疫移植药,这些药物是否会导致 婴儿早产并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风险 尚不知晓。女性接受子宫移植的目的是 为了生产自己的后代,但大量服用排异 药物,有可能让子宫移植的初衷落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瑞典哥德堡大学的Mats Brannstrom 博士选择了一种温和的 免疫抑制养生法,以减低副作用和术后 感染风险。Mats等研究人员表示,7位接 受者中只有4位出现了极微小的排斥现 象,例如白血球增多。英国妇产科专家Richard Smith 则表示,从技术角度而言, 实施子宫移植手术后还需观察1年,以确 定没有排异反应,然后才能植入受精卵。

除了排异反应外,女性的子宫是个复 杂而又纤细脆弱的器官,为它供血的只有 4根非常细的血管,因此很容易产生血块 凝结。例如,Wafa Fagee医生实施的子宫 移植手术,最后就是因为血栓而不得不再 次移除移植的子宫。与此同时,由于移植 手术并没有将子宫连接至输卵管,因此接 受移植子宫的妇女并不能自然怀孕,医生 会采取卵子进行试管受精制造胚胎。并 且由于捐赠子宫不能承受自然分娩时肌 肉自然收缩等压力,通过子宫移植所产下 的宝宝都必须通过剖腹产手术接生出来。

与此同时,由于子宫移植妇女需要 长期服用免疫药物来防止排斥现象,一 旦通过移植手术后生儿育女后,体内移 植的捐赠子宫就必须在接受剖腹产的同 时被摘除掉。这样接受者将不需要终身 服用免疫抑制药,所以这种移植只能是 短期的。

道德伦理争议无法避免

子宫移植技术在为MRKH患者带来 福音的同时,也迅速引起了伦理争议。 目前进行的子宫移植大部分为活体移 植,为了降低排异反应,移植手术多存在 于母女之间的子宫移植。即便如此,英 国的研究小组称发现了不能接受的风 险,他们反对使用活体供者。该研究小 组的发言人Neil Huband表示,子宫移植 并不是拯救生命的移植,它与心脏、肺、 肝脏、肾脏等的移植存在本质上的不 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医学伦理学家Ruby Catsanos 也对这样一个重大外科手 术存在的风险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对活 体供者的风险,他提出如果只是为了进 行有争议的“生活质量”移植,那么子宫 移植是否合理,还有待考证。

但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专家John Harris 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只要 捐助者充分了解它们捐献子宫的用途, 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并且一开始捐献肾 脏进行科学试验也不是用来拯救生命, 但其目前被广泛推广为先进的医学治疗 手法,并且医生们都积极鼓励人们冒险 捐献肾脏。

而对于存在的这些争议,英国一慈 善机构的子宫移植项目负责人Richard Smith表示,对待子宫移植技术仍然要持 一定的谨慎态度。目前仅从道德伦理学 角度认为让子宫捐献者进行该项手术并 不能拯救生命。但其实在这项技术的背 后,如何让受体者成功的受孕才是目前 科学技术的重大难题,并且对于这项技 术的应用前景,首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 在保证母体的血液足够充分流动下,婴 儿从胎盘获得足够的营养。

本刊记者/祝叶华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