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件·
杂交水稻发展推广面临新考验
9月17日,《中国科学报》发表“拿什么
拯救杂交水稻”报道文章,指出随着农业
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杂交水稻发
展面临新的考验。该文发表后迅速引起
广泛关注及各大媒体转载。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杂交水稻研
究。1973年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实现籼型
三系配套,1975年基本建立杂交稻种子生
产体系,成为世界上第1个将杂种优势应
用于水稻生产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杂
交水稻作为农业高科技成果,其应用和推
广为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
贡献。然而,随着传统农业向着规模化、
集约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农
业转变,水稻等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承受
着巨大冲击。成本过高、产品同质化问题
突出、缺乏适应规模化生产的品种等一系
列因素制约着杂交水稻的发展及推广。
杂交水稻的发展和推广正面临着新的
考验。
杂交稻种植成本升高
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收难成为目前
制约杂交水稻推广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
一。
据《农民日报》9月2日报道,我国杂交
稻能够成功应用主要归结于产量优势(一
般能增产10%以上)、种子价格优势(2008
年以前每千克杂交稻种子价格在12元以
下)、育秧技术优势(杂交稻大田用种量只
有常规稻的10%~20%)。而当下,由于种
种因素,杂交稻的优势正在减弱。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陈立云接受《科技
导报》采访时表示,这些因素首先包括,与
早期相比,现在的杂交稻种子价格太高,
这是劳动工价大幅提高、杂交稻种子生产
成本增加、种子公司采用高价位运作、知
识产权费用增加、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等成本都加入到种子价格中造成的。其
次,当前种田大户的增加,使耕作方式发
生改变,其中最大改变是水稻直播、机插、
机收面积的增加,而这直接导致用种量增
加2~3倍。种子价格高,用种量大,势必大
幅度增加大田用种成本,降低杂交稻的竞
争力,从而造成了杂交稻种植面积下降。
除种子价格升高之外,杂交水稻的后期培
育投入也比普通稻高。河北大学中国乡
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2011年4
月27日于《南方农村报》撰文指出,常规作
物虽然产量比杂交作物低,但肥料、农药
的使用量要少20%左右。现在我国杂交
水稻产量虽高,但需投入的肥料、农药等
也同步增加。杂交稻种种植成本的升高,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民增收难。
产品同质化凸显
除了成本问题外,杂交水稻产品同质
化现象严重也是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早在2009年4月9日,农业部种子管
理局种业发展处处长马志强接受《时代周
报》采访时就曾指出:“虽然说表面上杂交
稻品种很多,但同质化严重。”《时代周报》
当期评论指出,众多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
表明,中国杂交水稻遗传差异较小,遗传
背景单一。以三系杂交稻为例,目前生产
上所使用的大部分杂交水稻组合都是由
野败型或与野败型类似的不育系配出
的。20世纪90年代初,生产上使用的杂交
稻的母本不育系95%左右来源于野败型
细胞质。
“品种同质化比较厉害,种植面积被
挤占,好品种的种植面积不断下降。”9月
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
学学院教授朱英国接受《中国科学报》采
访时表示,杂交水稻里面各种类型要并
举,不同类型各有优缺点,要提倡杂交水
稻品种的多样性。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教授彭少麟也在2009年4月9日《杂交水稻种子
生产遭遇困境》一文中强调:在推广好品
种的同时必须强调对于品种多样性的保
护,应该采取各种办法,把杂交水稻品种
多样性保护起来。
与现代农业耕作方式匹配遭遇挑战
现有杂交水稻品种无法与现代农业
耕作方式相匹配,成为杂交水稻研究应用
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现代农业生产
中机械化程度提高,直播、机插秧作为规
模化生产的主要技术被迅速推广,然而,
直播和机插对杂交稻性状要求的最大改
变之一是生育期变短、产量下降种稻效益
降低。陈立云告诉《科技导报》,种植耕作
方式的改变,使农户对品种的特性要求发
生改变,如要求生育期变短,米质更好,稳
产性更好,适合轻简栽培,种田效益更高
等。而生产上目前还缺乏这样的品种。
“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尽快使杂交水
稻制种技术与现代的耕作栽培技术相配
套,以后可能40%~50%的品种会被淘汰。”
陈立云9月17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
访时指出。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杂交水稻年推广
面积6.7万ha以上的品种数由2004年最
高的59个下降至2012年的29个;主要推
广品种中单个品种年均推广面积由1993
年的14.2万ha,大幅降至2012年的2.5万
ha,降幅高达82.5%。如何使杂交水稻重
新焕发生机,是现在农业科学界和全社会
关注的重要问题。“拯救杂交水稻是一项
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种子企业、科技
工作者要密切配合,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前
提下,分工合作,协同创新,各自承担起相
应的职责。”陈立云告诉《科技导报》,他认
为杂交水稻未来发展及推广可从以下方
面完善:首先是大幅度减低杂交稻种子卖
给农民的价格。从科技进步的方面考虑,
一是选育超高异交结实率的亲本,大幅度
提高杂交制种产量;二是选择最佳制种基
地和时段,大幅度提高杂交制种的安全
性、产量、质量和效益;三是进行全程机械
化制种,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其次是培育
适合当前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所
需要的杂交稻新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