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文科研究生也应该有机会 参加学术会议

在《科技导报》上发表的文字大多是 介绍前沿科技成果和促进科技学术交流 的,关注的重点是自然科学,作者群体大 多为自然科学研究者。其实,人文社会 科学也属于科学范畴。人文社会科学对 于人类精神和世界精神文化、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揭示和研究同样意义重大。

但是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更多 研究所和高校较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生的 研究和对外交流,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 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对于文科研究生 参加学术会议,特别是国外顶级会议支 持较少。受限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 评价体系、经费政策支持以及导师态度 和研究生自己认识等因素,目前国内博 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在国内 外大型学术会议上亮相的机会不多,这 也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生思维局限于课 本和已有文献成果,因为缺乏思想碰撞 和交流丧失了创新性想法。

作为一名农业大学的文科研究生, 我幸运地得到学校和导师的支持,经常 参加全国或地区学术会议,聆听报告,拓 展视野,在一些会议上还就某些问题和 专家交流讨论,收获很多。记得刚开始 读研究生,导师就鼓励我参加在哈尔滨 举办的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论 坛,近距离听到农业部、中国科学院院士 和全国产学研专家就种质资源、育种理 论与方法,种子加工技术、作物栽培技术 与方法,种子商业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等议题所作的 报告,主办方还组织我们去试验基地参观了解其研发的新品种和种植生产情况,这对我主要关注的农业知识 产权领域的研究很有帮助。

每年关于知识产权和农业科技发展 相关的会议召开时,导师都大力支持我参加,迄今为止,我参加学术会议多次, 会议论文集收录了我投递的论文多篇。 几乎每次会议都会给我学习和思想启 迪,也会认识专家学者,能够和他们交 流,是很好的进步方式。

但是,就我参加的会议来看,省内高 校主办的全省会议,研究生参与汇报、讨论或聆听的较多,且主要来自专业实力 较强的两三所高校;全国性专业会议,较 少见到研究生,大多为专家学者或者年 轻教师、博士生;跨学科会议则更难见到 文科研究生。究其原因,还是很多学校 和单位并不认同研究生,特别是文科研 究生参与学术会议的意义。有些高校出 台了参加学术会议的经费支持办法,但 大多只是针对博士生,给硕士生的支持 很少。甚至,在一般学校的科技创新项 目资助上,对于文科和自然科学研究生 支持额度差异也很大,如笔者所在的高 校给硕士生:文科2.2 万元,理工科3.2 万 元;博士生:文科3.4 万元,理工科4.4 万 元,主要是就课题开展必备设备、学术交 流和发表论文提供资助。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是利用已有设备开展实验,发表 论文;而文科学生则要多些社会实践和 会议交流支出,但学校并不考虑这些。 当然,更多学校资助额度更少,研究生很 难参加外地举办的全国性会议,国际会 议就只能想想了。

研究生期间是从事科研的第一站, 要有更多的想法和交流的机会,如果社 会、学校包括导师都不认可我们,我们如 何能够更好地走出去?靠自己钻研和小 范围的讨论体会到的学术魅力毕竟有 限,只有倾听和交流才会更加明白学术 和研究的意义。当然,这需要更多学校、 主管部门和导师的认可和支持,也需要 学生自己积极求知的态度。否则形式上 的参会也不会有太大价值。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沈大力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