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河北乐亭人,内科肿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 医学院教授、国家新药(抗肿瘤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主席、亚洲 临床肿瘤学会(ACOS)名誉主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名誉主席等。长期从事肿瘤 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开发了一批国内外新抗肿瘤药物,并应用先代科学方 法阐明扶正中药的促免疫作用等。中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

·卷首语 Foreword·
中国肿瘤防治进入新的时代

肿瘤是一类古老疾病,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已经证实当时即有患前列腺癌骨转移者;中国经典古籍《内经》也有对肿瘤的表述。但是一 直到近代出现显微镜以后,才发现肿瘤是由一类与正常细胞不同的过度增殖的细胞组成。目前肿瘤的定义是:一类机体细胞在多种外因 和一定内因长期作用下发生的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疾病。

肿瘤一直是罕见病,但到20 世纪30 年代,首先在发达国家,随后在发展中国家,才步入常见病之列。根据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告,目前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达7900万,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每年新发生的患者将超过1500万。中 国2014年发布的全国抽样调查发现肿瘤年发病率已经接近200/10万,表明每年有0.2%的人会罹患肿瘤,这样全国每年新发生的肿瘤患 者就达260万。统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发现,在城市中,因肿瘤导致死亡的已经占到死亡总数的25%左右。

近50多年来,中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缓慢攀升,但这不是导致肿瘤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唯一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面 临的是传染病、新生儿死亡和营养不良,当时在北京市肿瘤排在居民死亡原因的第11位。但是至1964年就上升到第4位,主要原因是经 过十几年的努力解决了原来那些常见疾病,这样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就越来越重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预期生存寿 命越来越长,北京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翻了一倍,接近80岁;再加上检查和诊断方法日益完备,肿瘤诊断率也提高了。 不难理解,这些都是每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共同面对的问题。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中的致癌物也 越来越多,再加上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的确越来越高,有的已经接近发达国家。

另外,中国原来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癌、子宫颈癌、阴茎癌等已经明显下降;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则有明显升高。所以, 常常说目前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肿瘤还没有完全下降,但发达国家常见的肿瘤来的这么快,给我们造成双重负担。

2014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第16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门设置了“环境污染及职业爆露与人类肿瘤”分会场,讨论了各种物理学、化学性和 生物性致癌物的状况和如何控制的问题。大家都认识到:客观情况不容乐观,但并不是不能解决。政府和广大群众已经重视控烟、改善环 境污染,并制定防治规划。

欧美发达国家的统计报告显示,过去20年,通过防治肿瘤,死亡率稳步下降。2013年美国癌症协会报告每年发病率递降1%,死亡率 递降1.6%。中国临床肿瘤学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滋养细胞肿瘤、急性白血病、睾丸肿瘤等多种常见肿瘤治愈率大幅度提高;通过综合治 疗,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胃癌和骨肉瘤等一些常见肿瘤的治愈率也都有一定的改善。2013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常见肿瘤的总体 治愈率达到近40%。城市中乳腺癌的治愈率已接近80%。

根据发达国家和中国高发区现场研究的经验,促使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的最重要的措施是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 疗。合理的综合治疗和新药研制等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决定将卫生工作重点前移、下移。中国在高发区 对食管癌、肝癌、鼻咽癌、子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的预防和筛查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另外也正在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例如通 过每年胸部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日本通过定期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发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

肿瘤防治绝不单单是医生的事。政府必须重视控烟和治理环境污染,同时大家也要改善生活方式,每年进行有效的健康体检,可发现 早期一些不正常的征象“癌前病变”。把住癌前病变及早期诊断这一关可能是降低中国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诊疗规范的定义是: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最新、最好的诊疗选择。规范化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中国从2006年引进美国NCCN诊疗规范,并与美国同行 共同讨论制定了中国版指南,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领导下制定了中国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这无疑将对中国常见肿瘤的临床诊 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必然为患者带来实惠。但是,如何推广和普及,落实到每位患者还是一个现实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17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12次院士大会上提出,中国科技发展 的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这表明创新可以挽救生命,是中国临床肿瘤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体化是临床肿瘤学研究的热点,近10年 在个体化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分子、受体、信号传导等方面的研究把病因、预防和治疗很好地连贯起来。分子靶向治疗虽然在现阶 段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但其重大意义在于可使治疗更具个体化,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有趣 的是,靶向治疗对中国传统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做了最好的诠释,这表明中西医融合的可能性。此外,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在多种肿瘤,例如黑色素瘤、肾癌和淋巴瘤等得到明显疗效。基因组 学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我们对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进一步了解肿瘤充满期待。

目前对解决肿瘤问题的途径日益明确。只要我们积极乐观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通过每年的突破积累和 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梦想——让中国肿瘤发病率下降,治愈率明显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100021)
(责任编辑 吴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