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之声·
从“家庭与机遇, 该如何抉择”谈起

《科技导报》2014 年第21 期“职场” 栏目刊登了郭孝玉撰写的“家庭与机遇, 该如何抉择”一文。

科研工作者常常面临着艰难的选 择,比如有的在海外工作的教授想回国 发展,而他们的配偶不同意。再比如,有 的博士后在大城市找到一个教职,但他 的女友坚持只能去她的家乡发展。

郭孝玉的文章,从一个“过来人”的 视角,结合典型事例,分享了他的思考。 他认为,应评估事业发展机会对于整个 家庭的影响(而不仅仅是对个人事业的 影响),并且充分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意 见,“这会让你从被执着掩盖的自私中走 出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显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 有不同的经历、视角和观点。

我认为,家庭和事业并非“非此即 彼”的选择,而是完全可以协调好,共同 前进的。

2009 年年初,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 验室做博士后的我正在思考要不要去中 国北方一所“985 工程”高校当教授,但我 的妻子(在美国另外一个州做博士后)强 烈反对我回国工作,尤其反对我去北 方。她撂下一句话“不想让小孩在冰天 雪地中度过”,这让我顾虑重重,也让我 意识到找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

我知道自己无法说服她,也知道,如 果要回国工作,她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回 上海——我们的故乡。我便申请了复旦 大学教职,但她还是不乐意接受回国工 作的决定,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 件。

正在纠结时,她怀孕了,而我拿到了 录用通知书。她“被迫”跟我回国,在家 待产。产后,她还是找不到教职,或者 说,她并没有积极联系工作。2010 年,孩 子出生6 个月后,她再次去美国以前的课 题组做博士后,完成未完成的课题。那 段时间,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最艰难的 (因此我完全理解郭孝玉文章中反映的 家属的苦楚)。孩子由我的父母带,缺乏 母女的朝夕相处,老人带小孩也很累。 从我妻子的角度来说,工作没有着落,也 见不着孩子。从我的角度说,夫妻两地 分居,就像进入一个隧道,一下子看不到 尽头。我只能在工作单位里埋头苦干, 以期站稳脚跟。苦尽甘来,妻子出国一 年后,凭自 己发表的多 篇高质量论 文,终于在 复旦大学找 到独立科研 的教职,我们的生活也步入正轨。她不 再抱怨,而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 和家庭团圆。

通过以上例子,我想说明,事业和家 庭的矛盾的确是存在的,是很难回避的 现实。“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得中有失, 失中有得。没有全得,只有舍得。”无论 做什么选择,都有得有失,并且都会有各 种声音在耳边,使自己的抉择更加艰难。

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总要找到一个 平衡点。这个平衡点不一定是理论上最 佳的,是不是最佳也无法证实。为了达 到这个平衡只能靠家庭内部协调好、规 划好,并以实际行动(无论是积极联系工 作机会、抓紧每一天的时间工作,还是为 了家庭而付出)走出一条无悔的路。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马臻
(编辑 石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