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刊亮点·
暖温带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的
物种扩散和生态位分化
群落构建的驱动力对群落构建的作用受
森林功能发育过程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两
者随群落功能发育过程发生的特点。中国科
学院植物研究所刘海丰等利用20 hm2暖温带
次生林样地基础调查数据检测了局域尺度上
暖温带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群落物种扩散与
生态位过程的发生特点,区分了2 类过程对群
落多样性构建的相对贡献。
结果显示,局域尺度上功能发育过程显著影响物种扩散与生态
位过程,对生态位分化过程的影响速率要快于物种扩散。在森林功
能发育过程中,生态位分化表现为稳定下降,而物种扩散则为前期
不变,后期稳定下降。群落功能发育尺度上的物种扩散伴随了冠层
稳定的骨架结构及分离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垂直分布上群落物种组
成的匀质性,有利于物种共存。局域尺度上,物种扩散与生态位分
化过程的交互效应是群落构建的主要动力,物种扩散作用要强于生
态位分化过程。
《科学通报》[2014-08-12]
全球陆表湿地潜在分布区制图
及遥感验证
湿地资源保护需要准确的湿地分布,然而由于湿地类型
复杂多样,地面调查困难,大范围湿地分布制图很难完成。中
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朱鹏等采用水文、气候数据
结合1 km 分辨率的混合地形指数数据,利用陆表湿地和地下
水位的关系,模拟出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状况下30 s 分辨率
的全球陆表湿地潜在分布区。
模拟结果显示全球陆表湿地潜在分布区面积达到
3.316×107 km2。用遥感获得的实际湿地数据对陆表湿地模
拟结果进行精度验证,总体精度达到
83.7%。该模拟结果可以作为构建全
球湿地实际分布数据库的基础。由于
模拟过程未考虑农业灌溉、建坝等人类
活动对湿地的干扰破坏,因此研究人员
对陆表湿地潜在分布区的模拟结果大
于当前几种全球土地覆盖制图产品中
湿地的面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08-12]
测量自由移动石墨球表面的传热
系数
密相区内自由移动
的煤颗粒表面传热系数
是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清
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
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
青等利用石墨球模拟煤
颗粒,在小型流化床实验台上对由粒度较
小的石英砂颗粒组成的密相区内自由移
动的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进行了测量。
测量结果显示,随着流化风速的增
加,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首先升高,当流
化风速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继续增大流
化风速,传热系数将保持不变,从传热的
角度证明了流化床内煤颗粒基本停留在
乳化相内。在多数情况下,石墨球表面
传热系数随床料粒度的增大而减小。而
在较低流化风速的情况下,随着床料粒
度的增大,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呈先下
降后升高的趋势。当流化风速和床料粒
径保持不变时,石墨球表面传热系数随
着石墨球直径的增大而减小,且下降的
趋势随石墨球直径的增大而减弱。而随
着床层高度的增加,石墨球表面传热系
数将会略有升高。
《化工学报》[2014-08-05]
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
影响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颗粒
理化特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楼狄明等以某重
型柴油机为原机,研究氧化催化转化器
(DOC)与催化型颗粒捕集器(CDPF)结
合而成的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
(CCRT)对燃用B20 混合燃料柴油机颗
粒排放理化特性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生
物柴油发动机安装
CCRT 装置后排放的颗
粒质量和数量均显著低
于原机。CCRT 装置对
不同粒径颗粒的捕集效
率不同,对聚集态颗粒
的捕集效果略优于核态颗粒。与原机相
比,安装CCRT后PAHs总排放量下降,在
检测到的20种PAHs 中有17种排放量减
少。按环数比较,原机及安装CCRT 装置
后PAHs均以三环和四环为主。CCRT装
置的安装使生物柴油发动机排放颗粒中
化学成分毒性降低。
《环境科学学报》[2014-08-06]
数值模拟大钢锭凝固界面
换热系数
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
重点实验室兰鹏等基于热-黏弹塑性本
构方程建立了大钢锭凝固时热-流-力耦
合的3D 有限元模型,并对8.5 t 钢锭浇注
过程中不同位置处热流密度、气隙宽度
和界面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
分析。
结果表明,钢水与钢锭模刚刚接触
时的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最大,二者随
后迅速下降,且角部区域的下降趋势略
大于面部。凝固初期时热流密度和换热
系数的最大值位置并非位于面部中心,
而是在1/4 宽度处;由于宽面对钢水静压
力的抵抗作用小于窄面,其界面热流密
度和换热系数也略大于窄面。凝固中后
期时,换热系数的区域差异逐渐趋于不
明显。同时,建立了基于凝固时间和界
面温度的平均换热系数的反算模型。应
用2 个模型所求结果计算的钢锭和钢锭
模温度变化与实测值及热-流-力耦合模
型结果基本一致。进
一步研究发现,界面换
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规律可推广应用到3~
30 t 钢锭的模拟研究
中,计算结果与实际更
为符合。
《钢铁研究学报》[2014-08-15]
(编辑 祝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