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对科研工作道路的一些思考

1. 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

在一次讲座中,一位资深HR说:“ 不要抱怨老板只是给你每个月3000元工资。你把职业技能锻炼好,使自己值8000元,然后再看看老板有没有表示,没表示就走人。相反,愚蠢的人执著于和老板讨价还价,或者只是付出价值3000元的劳动。过了3年,他们的简历还是和他们刚进公司时的一样(没有业绩,也没有能力提高),既不能升职,也无法跳槽。”这番话引出了关于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的话题。

所谓外职业生涯,通俗地说,就是你在什么单位工作、有什么头衔、拿多少工资以及这些“外在的相状”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而内职业生涯,包括你具有哪些工作技能和职场软实力、你对所在单位和这份工作的熟悉程度、你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等“离职/跳槽时可以带走”的东西及其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

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是相辅相成的。外职业生涯的发展能促进内职业生涯的发展。反过来,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也能推动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且它对于人的职业成功起着本质的、决定性的作用。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中,上校团长韩绍功在执行一次任务时擅自行动,被降职为排长,但在和日军作战中,他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别人打不赢的仗他能打赢,师长依然对他言听计从。这就说明(内在的)实力比(外在的)头衔还重要。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2013年的一天,我读硕士时的导师对我说的话。她说:“ 你回来(回国从事科研工作)得早些,当时没有什么人才计划,你也没有得到理想的职称,但是你赢得了时间。”我一下子明白了:现在回国任教的人哪怕一进来就是教授,一样要搭建实验室,一样要经历招收、培养研究生的周期,一样要熟悉周围的环境,一样要在职场上证明自己,并不是因为他是教授就不需要经历这些过程了。而我已经经历了这些过程,在摸爬滚打中发展了内职业生涯。

2. 寻找自己的生态位

入职后,各项事务非常繁忙,我每天埋头苦干,没时间思考别的。随着教学、科研、家庭等各方面逐渐步入正轨,我开始思考一个关于“生态位”的问题。

所谓生态位,就是你凭什么在院系生存,在学校生存,在学术界生存,在社会上生存,或者说你处在什么“与众不同”的位置。有的人博士毕业后没有留校,而是选择到了基础薄弱一点的学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老师教学工作量不满,但他专心科研,发表了重量级论文,找到了自己在院系的生态位。有的老师科研能力不是特别强,但在行政工作上付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辛劳,同样找到了生态位。有的研究者发表论文的档次不高,但是提到这个人,同行都知道他在做什么,或者说提到一个研究领域,同行能想到他的贡献,这就是他在科研上的生态位。

有时候我在想,我在发表论文的“强度”上比不过同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在行政能力方面远远比不过系领导,我既非甘于浑浑噩噩之人,也不是在校庆典礼上应邀作报告的“科研达人”,那么我的生态位在哪里呢?我既从同事、师长那里得到些反馈,也在实践中苦苦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3. 生命是一段旅程

2009年我回国任教前夕,我的妻子说:“ 如果你当初在复旦硕士毕业后继续跟着以前的导师读博士,然后留校,早就是副教授了。而你选择出国读博士,又做了博士后,花了8年时间,现在回国也只是副研究员。这合算吗?”我一时语塞。沉默片刻后,我回答:“回国人员算是引进人才,有科研启动经费,能独立开课题组。”现在想想,一般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总是“合算/不合算”, 或者说“利益”。但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无法用“合算/不合算”来形容的。首先,“ 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无论走哪条路都是有得有失的。其次,有很多事情,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也没有亲身经历另外一条没走的路,因此无法比较哪条路更好。

我认同的一个说法是,“ 生命是一段旅程”。人活在世界上不是急着走向生命的终点,而要欣赏沿途的风景。在旅途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从而得到经验、教训和感悟,这比挣很多钱、得到好听的头衔还要重要和丰富。正如田野在文章“在一片花瓣上细数阳光”中所说,“ 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成功也罢,失败也罢,正是一串串真实的脚印,最终活成了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

4. 根据自己的根性因缘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走在科研的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困惑。一方面,总有好事者随手举出一些在科研上非常突出的青年才俊,说我比不过他们,把我羞得无地自容。另一方面,有些因素(比如实验条件、家庭负担)或多或少会影响科研,让我“一筹莫展”。

后来,我想通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经历、理想和活法,也有不同的机遇和造化,当然最后会达到不同的高度。我的人生不会因为没有达到别人的高度而失去价值,也不能因为别人比我“强”而放弃自己的努力。用郑石岩《清心九书》里的话说,“ 人贵在了解自己,接纳自己,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那才有真正的喜悦。人彼此都不相同,有的人聪明,有的人平庸;有的人强壮,有的人羸弱;每个人的性向、能力、经验都不相同。每一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潜能去实现,去发展,那才有真正的快乐。每个人生命实现的目标不同,但是实现的喜悦都相同,都在绽放着生命微笑的香气。”

文/马臻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栏目主持人 马臻,电子信箱:zhenma@fudan.edu.cn
(责任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