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推介·
语言的多模式现象影响语言学习、加工和演化

几十年来,对语言的科学研究被认 为是与交流和思考的其他元素独立区分 的语言加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 符号的任意组装形成了语言,并产生一 些规则来管理它们的使用。这种考虑的 方式决定了人们对语言的研究方法:孤 立地对演讲或书面文本进行思考,并且 主要聚焦于英语和其他具有相似特性的 相关语言的研究。人们很少仅通过语言 本身进行交流,面对面的语言交流会包 括一些额外的信息,包括语调、面部表 情、手头和身体的移动等。此外,随着世 界语言范围的拓展,语言符号的随意性 本质越来越值得商榷,包括口语中含有 越来越多的声音符号,符号语言和现实 世界事物的视觉相似性相当明显。

“语言的多模式现象影响语言学习、 加工和演化”专题由Gabriella Vigliocco,Pamela Perniss,Robin Thompson, David Vinson整理编辑,发表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杂志2014 年第369 卷第1651 期 (图1)。专题刊载了12 篇文章,探讨了 如何为语言研究带来更宽广、多样的方 法,将语言视为人类交流行为的一部分, 可能会改变人们思考语言本质的方式, 包括如何学习、使用语言,探索语言最初 是如何发展的。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9/1651.toc


图1 语言的多模式现象影响 语言学习、加工和演化专题

话语产生中符号的多样性和“语言”的概念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Kendon等认为, 使用从口语结构语言学中借鉴来的分析 模型来描述符号语言,并不完全合适。 形象化和动作样的表达模式,是符号话 语构建方式和工作方式中的一部分。研 究表明,说话者同样也使用一些身势和 声音的表达,它们不适用于口语结构语 言学模型,包括形象化和动作样的表达 模式。这些身势和声音的表达,也是说 话者在面对面互动中语言构建和工作方 式的一部分。因此,语言学研究的目标 应该进行修改,以使它不仅包含话语所 利用的常规抽象系统,也包含多样的符 号学资源,后者使所有具有语言表达能 力的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组织起来。语言 应该同时作为一个抽象系统和语言能力 来进行语言学研究。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9/1651/20130293.full

婴儿交流中意义的2种来源:行为前的情境和伴随行为的特征

婴儿在获得一门语言之前是如何交 流的呢?德国汉堡大学的Liszkowski在 文章中支持了一个假说,即婴儿拥有社 会认知技能,它比仅依靠语言运转得更 加深入,使婴儿能够理解他人并被他人 理解。作者提出,婴儿也像成人那样,使 用语言学以外信息的2 种资源来进行有 意义的交流,并对交流意图进行恰当的 反应和表达。为支持这个观点,对相关 研究进行回顾发现,首先,婴儿使用以往 的共享活动调整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生 产的通信;其次,从作者实验室研究中的 一系列最新发现表明,在缺乏从先前日 常行为或活动的辨识信息时,婴儿使用 标志着交流意图的伴随特征(比如韵律 或姿势)来提取和传递意义。结果显示, 在婴儿开始说话之前,他们通过多感官 信息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充满意义的交 流。这些技能不仅是语言的先导,也是 生命第1 年中社会认知发展和社会经验 的结果。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9/1651/20130294.full

象似性的桥梁:从经验的世界到语言的经验

象似性,是语言形式特性和意义之 间的类似,传统上认为,象似性对人们理 解语言加工、发展和进化来说,是一个边 缘的、不相关的现象。语言的任意性和 符号性本质一直以来被当做人类语言系 统的一项设计特征。伦敦大学学院的 Perniss等提出了另一个研究框架,认为 象似性是面对面交流(口语性和符号性) 中的强大媒介,桥接了语言和感官-运动 经验,为理解语言进化、发展和加工提供 了一把钥匙(图2)。


图2 手势语言象似性举例——旋转

语言进化中,象似性可能在建立“替 代”(指代当前呈现事物的语言能力)中 扮演了关键角色,而后者正是语言作用 的核心;在个体发育中,象似性可能在支 持“指称性”(为世界中的物体、事件等绘 制语言学标签的学习能力)中作用突出, 而后者是词汇发展的核心。最后,在语言 加工中,象似性可以提供一个机制,来解 释语言如何“具象化”(植根于我们的感官 和运动系统),这是有意义交流的核心。

http://rst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369/1651/20130300.full


(责任编辑  田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