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期刊亮点·

预烧结影响低压烧结WC-Co 硬质合金组织和性能

WC-Co 硬质合金具有良好力学性能, 其中WC 的晶粒尺寸决定了其本征性能的 发挥。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宋晓艳等 采用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制备超细WC-10% Co,对WC-10%Co 复合粉末在低于共晶点 的温度下进行预烧结处理,采用XRD、SEM 和力学性能测试手段考察预烧结对随后的 低压二次烧结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温度预烧结块体经低压二次烧结后,可以有效 抑制晶粒异常长大现象,二次烧结后合金具有高的断裂韧性,最高 值达到16.1 MPa·m-1/2;在1350℃和1380℃温度下预烧结块体经 低压二次烧结后均具有均匀的合金组织,其中经过1380 ℃预烧结 块体横向断裂强度为3260 MPa。这一结果对发展硬质合金组织和 性能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06-10]
推荐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吕小红

蛋白质组学专刊出版

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后基因组学时代最重要的功能基因组 学研究之一,与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以及现代技 术等关系十分密切。自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功能基 因组学研究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最重要 的“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挺进,涵盖 面广,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为了展示和交流国内外在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与应用 情况,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 道,以促进本研究领域的更好发展, 《生物工程学报》于2014 年7 月组织 出版了“蛋白质组学专刊”。邀请中 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 医学研究所方福德高友鹤为特邀 编辑。内容涉及不同物种蛋白质组 学研究、蛋白质组学重要方法学与技 术研究和蛋白质组功能与应用研究 的最新研究进展。

《生物工程学报》[2014-07-25]
推荐人:《生物工程学报》,陈宏宇

基于语义约束与Graph Cuts 的 稠密三维场景重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 研究所王伟等提出一种 新颖、有效的稠密三维 场景重建算法。在城市 建筑场景的重建中,为 了快速恢复稠密、准确 的深度信息,该算法首 先在视图中对建筑区域进行了语义分割 以降低非重建区域(如天空、地面等)的 干扰,在提高整体重建速度的同时也增 强了采用平面模型对其进行重建的可靠 性;然后,在通过基于DAISY 特征的空间 点扩散方法获取的初始深度图的基础 上,针对传统算法难以重建的弱纹理、倾 斜表面等区域,依据场景分段平滑的假 设,在超像素级MRF 能量优化框架中对 其相应的空间平面进行了推断。

由于能量函数融合了初始深度图的 约束、空间平面先验及空间平面间的几 何关系等信息,而且候选平面集通过平 面拟合和已知平面约束下的多方向平面 扫描2 种方法构造,使得相应的2 阶段迭 代Graph Cuts 对能量函数的求解更快 速和精确。在标准数据集和真实数据上 的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克服光照 变化、透视畸变、弱纹理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快速恢复建筑区域完整的深度图。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06-17]

红荧烯掺杂有机薄膜中的 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 与技术学院陈中海等在 室温下测量了红荧烯掺 杂有机薄膜光致发光的 磁场效应。磁场效应的 线型可以归结为外加磁 场对掺杂的红荧烯分子 间发生单重态激子裂变过程的调控作用。

实验发现,光致发光磁场效应的幅 度与红荧烯分子间的平均间距之间展现 出非线性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说明, 当改变掺杂分子间的间距时,掺杂分子 间的耦合强度变化可以对激子裂变过程 的强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理论上,磁 效应幅度与分子间距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可以采用朗道—齐纳的非绝热跃迁理论 进行解释。而实验上,研究分子间耦合强 度改变时激子裂变过程的变化,是研究激 子裂变过程微观动力学的一种重要方 法。该研究工作表明,对于利用单重态激 子裂变敏化的有机光伏器件,分子间的耦 合强度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科学通报》[2014-07-10]

4,4’-二甲氧基二苯基氮氧 自由基调控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朱 哲成单国荣以4,4’-二甲氧基二苯胺 为原料,过硫酸氢钾复合盐(Oxone)为氧 化剂,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苯环类氮氧 自由基—4,4’-二甲氧基二苯基氮氧自 由基(DMDPN),并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 腈(AIBN)组成双分子体系进行甲基丙烯 酸甲酯(MMA)的调控聚合。

研究人员用重量 法测定转化率、凝胶渗 透色谱(GPC)测定分 子量及分布,研究了氮 氧自由基/引发剂比以 及聚合温度对聚合动 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 及分布的影响,并对得到聚合物进行了 再引发反应以及1H 核磁共振表征。结 果表明该体系下,氮氧自由基与增长自 由基之间无明显的氢转移副反应发生, 聚合过程中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加, 且聚合物末端具有活性,能进行再次链 增长,体现出可控“/ 活性”自由基聚合的 特点.确定了最佳氮氧自由基/引发剂摩 尔比为1.6:1、最佳聚合温度为120℃,并 在70℃下实现了MMA 的调控聚合。

《高分子学报》[2014-07-20]

(编辑 祝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