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事件·
“密西西比婴儿”案例的经验与启示

7 月10 日,美国卫生官员和专家宣 布,曾被认为“功能性治愈”的艾滋病女 童“密西西比婴儿”在停药2年多后体内 再次检测出HIV。因母亲HIV测试呈阳 性,“密西西比婴儿”出生30小时后即开 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此后连 续27个月HIV检测结果呈阴性,2013年 3 月,医生宣布该女童已被“功能性治 愈”。鼓舞人心的抗艾奇迹仅维持短暂1 年,艾滋病毒便卷土重来。“密西西比婴 儿”被“治愈”是检测方式及病毒藏匿造 成的假象吗?其治疗手段和方法是否值 得继续效仿?该案例对于人类未来攻克 艾滋病有何借鉴价值?残酷事实使人们 不得不重新审视并思考“密西西比婴儿” 究竟为人类攻克艾滋病带来了什么。

来自“密西西比婴儿”案例的思考

“密西西比婴儿”被“功能性治愈”曾 使医学界对治疗时机的选择可有效控制 艾滋病毒的观点寄予希望,现在,研究人 员发现并非如此。

“越早开始治疗,感染HIV的孩子功 能性治愈的几率就越高。”“密西西比婴 儿”主治医师、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儿 科HIV专家Hannah Gay曾公开表示:相 比于药物品种与剂量,治疗时机可能是 之前成功治愈的关键。

参与研究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 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儿科医生Deborah Persaud认为,Hannah Gay 的最大贡 献在于:她似乎找到了对婴儿更有效的 用药时机。

7月14日,《中国科学报》发表评论 指出:现在,该领域学者表示,及早干预 治疗艾滋病患儿可能还是一种有效方 案,因为它会限制病毒复制,在相当长时 间内避免用药。但这种治疗仍然难以彻 底清除HIV在人体内的藏匿。

此次艾滋病毒重现,还使HIV 在感 染者体内藏匿处引发医学界普遍关注。

迄今为止尚不清楚在27个月的阴性 测试中,“密西西比婴儿”体内的HIV 到 底藏身何处。7月14日,《中国科学报》援 引Hannah Gay的观点称:医生并未检测 女童的任何组织样本或脊髓液,现在研 究人员正在讨论这样的样本对于临床研 究而言是否非常重要。

这并非个案。“波士顿病人”主治医 生Timothy Henrich于7月12日接受新华 社采访时表示: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潜 伏”得比科学家此前预想的“更深、更持 久”,血液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持久而重要 的艾滋病病毒“藏身地”。

从科学角度而言,“密西西比婴儿” 病情的发展提醒我们,需要对艾滋病传 染的复杂性以及病毒在体内隐藏的位置 进行更多研究。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 研究所所长Anthony Fauci曾表示。

除了治疗时机及病毒藏匿特点引发 讨论,“密西西比婴儿”案例使更多研究 者意识到艾滋病的检测手段对于诊断结 果意义重大。

2013年3月6日,《中国科学报》发表 的《科学家首次功能性治愈艾滋病患儿 早期治疗或可降低母婴传染死亡率》一 文指出:参与“密西西比婴儿”艾滋病研 究的Deborah Persaud首先测试了该女童 出生24个月后的血样。研究人员只在其 血浆中发现了一个HIV RNA 的单独副 本。此遗传证据通常代表有缺陷的病毒 版本,这些病毒无法进行复制。要评估 该婴儿是否携带“有复制能力”的HIV, Deborah Persaud团队将其血液与未受到 感染的CD4细胞——HIV的主要攻击靶 点——进行混合,以观察它们是否会制 造出新的病毒。结果没有。在该婴儿26 个月时,研究人员再次进行了实验,结果 找到微量HIV遗传痕迹,但是,它们似乎 没有与细胞结合,只是进行了自我复 制。2013年10月23日,该团队在《新英 格兰医学杂志》上称“即便最敏感的检 测,也没有发现该女童体内有艾滋病病 毒活动的迹象。”

对此,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 所长特聘专家姜世勃在接 受《科技导报》采访时表示:当前艾滋病 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处于“活动”状态 的艾滋病毒,但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检测 处于“潜伏”状态的艾滋病毒。所以,检 测不到处于“活动”状态的艾滋病毒并不 能认为艾滋病被真正地治愈了。

“必须要让医学界认识到,人体内的 艾滋病病毒水平可降低至用高敏感仪器 也检测不到的程度,以及现有艾滋病病 毒检测标准也许还不足以判断病毒是否 已被长期抑制。”Timothy Henrich在新华 社7月10日报道中指出。

复制“密西西比婴儿”计划是否该继续

受“密西西比婴儿”案例鼓舞,美国 国家卫生研究院于2014 年5 月宣布,将 利用与“密西西比婴儿”相同的方法进行 治疗更多儿童的临床试验。治疗策略是 在婴儿出生时对其使用一组强力药物, 若后来无感染迹象,2岁后就不再用药。 目前这项研究仍在进行,但是有学者认 为由于密西西比婴儿病毒重现,该研究 应该停止。

“我们会仔细审视这项研究结果,以 便修正治疗手段。”Anthony Fauci在接受 媒体采访时坦言,“密西西比婴儿”的艾 滋病毒重现可能对接下来的联邦艾滋病 研究产生影响。

谈及该计划是否该继续推进,姜世勃 告诉《科技导报》:他认为,该方案还有进行 的必要。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有两种途 径,一是“宫内感染”,就是胎儿在母体内已 被感染,且艾滋病毒已在胎儿建立了“潜 伏”库,在胎儿出生后即使立即用药也为 时已晚,因为现有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 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密西西比婴儿” 很可能是在母体内已被感染。另一种途 径为“产道感染”,对于通过“产道感染”的 婴儿在出生后立即使用大剂量的抗逆转 录病毒药物治疗或许能够抑制“活动”状 态的艾滋病毒,也可阻止病毒进入“潜伏” 状态,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如 果能发明一种可准确检测母体内胎儿艾 滋病毒感染状态的方法,就可避免对这些 婴儿使用这一治疗方法,毕竟大剂量的抗 逆转录病毒药物对胎儿的毒副作用还是 很强的,对其以后发育是否有影响现在还 未可知。当然,最好的治愈方法是将所有 处于“潜伏”状态的艾滋病毒暴露出来并 将其彻底杀灭。


文/石萌萌
(责任编辑  李娜)